浅论《百年孤独》中奥雷良诺的孤独精神

2015-01-05 08:57王一茗
文学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百年孤独

内容摘要:《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重要代表作,也是人类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百年孤独》叙述了在马贡多小镇上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历程。“孤独”是布恩地亚家族的标志特征,每个人都患有孤独症,奥雷良诺上校也不例外。奥雷良诺的孤独病是与生俱来的,他的孤独是一种隔绝任何情感的精神,不论是母子情,手足情,爱情还是父子情都不能拯救他的孤独。从心理学的角度和人性的角度来剖析奥雷良诺的孤独症就是爱的缺失,没有爱人的能力,只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关键词:《百年孤独》 奥雷良诺 孤独精神

《百年孤独》是一部采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带有强烈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伟大作品。它讲述了与世隔绝的马贡多小镇百年兴衰的历史变迁。《百年孤独》也是布恩地亚家族与孤独抗争最终被孤独吞噬的一部悲剧。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布恩地亚家族的七代人的生命足迹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孤独。布恩地亚每一代人都有一个明显的神情“每个人都带着落落寡合的神情,以使人不论站在地球哪个角落都能把他们认出来。”奥雷良诺将家族的孤独症淋漓尽致得表现了出来。本文将从人类四大情感即母子情,手足情,爱情,及父子情四部分入手来阐释奥雷良诺上校的孤独精神。

一.孤独的母子情

乌苏娜作为家族的母性代表,她以宽厚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族。她独自辛勤抚养孩子,操持家务,还要兼顾自己的生意。她为家族的每个人都操碎了心,她任劳任怨,但她也难逃孤独。她给了儿子奥雷良诺上校世上最无私的母爱却唤不回儿子对她的亲近友好。其实奥雷良诺在娘胎里就表现了他浓郁的孤独气质。“进入少年时期,他的嗓音粗了,他也变得沉默寡言、异常孤僻,但是他的眼睛又经常露出紧张的神色,这种神色在他出生的那一天是使他母亲吃了一惊的。奥雷连诺聚精会神地从事首饰工作,除了吃饭,几乎不到试验室外面去。”他从小就一直孤僻,不愿和任何人交流,总是一副隔离于世外的漠然态度。其实在奥雷良诺上校童年时期就表现出恋母的情结。他主动示好皮拉·苔莉娜是为了自己的情欲,然而从这里看出他骨子里的恋母情结,然而这种情感并没有拉近他与生母乌苏娜的关系。他后来成年后参加完战争,性格越发孤僻奇怪。母亲乌苏娜是唯一识得他精神空虚的人。“你愿咋办就咋办,奥雷连诺,”她叹口气说。“你不爱自己的亲人,我一直这么认为,现在看来我井没弄错。”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奥雷良诺上校在战争后返乡时对母亲乌苏娜淡漠的表现。他杜绝任何人与他亲近,甚至包括他的母亲。他让士兵在他所站的的地方划了一个隔离范围,任何人都不得靠近他。母亲乌苏娜与他交谈也只是在隔离区外。当他滥杀无辜,做出残忍的事情遭到母亲的痛斥时也没有表现出悔恨与不安,一直都是那副孤独不亲近人的表情。母亲三番两次地救他于危难,他并没有为此珍爱自己的生命,而是一度想自杀。他自杀的念头也是为了摆脱孤独症的吞噬,为了寻求解脱。可见浓郁的母爱都难以化解他与生俱来的孤独精神。

二.孤独的手足情

奥雷良诺在童年时期曾经有过和兄弟霍·阿卡蒂奥亲密的时期。“起初,年幼的奥雷连诺只把霍·阿卡蒂奥的艳遇看做是哥哥面临的可怕危险,不明白什么力量吸引了哥哥。可是,霍·阿卡蒂奥的烦躁不安逐渐传染了他。他要哥哥谈谈那些细微情节,跟哥哥共苦同乐,他感到自己既害怕又快活,现在,他却等霍·阿卡蒂奥回来,直到天亮都没合眼,在孤单的床上辗转反侧,仿佛躺在一堆烧红的炭上;随后,兄弟俩一直谈到早该起床的时候,很快陷入半昏迷状态;两人都同样厌恶炼金术和父亲的聪明才智,变得孤僻了。”他对于男女之事的好奇以及兄长可以给他解答疑惑让他们的兄弟情渐渐升温。这段隐秘刺激的分享让奥雷良诺意犹未尽。以至于在多年以后,奥雷连诺打算让哥哥忆起他俩同住一室的那些时光,恢复童年时代的亲密关系,可是霍·阿卡蒂奥把一切都忘到了九霄云外,因为海洋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已经占据了他的脑海。然而就是这样一份手足情在后来的岁月里也逐渐被奥雷良诺自身的孤独症给磨损殆尽。作者在书里写到“能够胜过时间和战争的唯一的感情,是他童年时代对哥哥霍·阿卡蒂奥的感情,但它的基础不是爱,而是串通。”尽管这份感情看似是兄弟之间亲密无间分享秘密的情谊也被作者结构分解掉了。原来这只是因为秘密经历分享的一份串通而并非是兄弟情爱。奥雷良诺对待姊妹的感情相比之下就更淡漠了,他几乎没有她们交流过,甚至他回归家庭后,阿玛兰塔主动向他问候,他也没有表现出分离重逢的喜悦以及兄妹相见愉快的心情。在奥雷良诺的孤独症的遮盖下,人世间这份可贵的手足情也变得可有可无,不被珍惜。

三.孤独的爱情

如果说奥雷良诺少校曾有过爱情也只是发生在年轻时期。他的爱情不是正常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一种恋童癖。“他睡不着觉,老是想着混血姑娘,同时感到怜悯和需要。他渴望爱她和保护她。他被失眠和狂热弄得疲惫不堪,次日早晨就决定跟她结婚,时间逐渐冷却了他那热情的、轻率的打算,但是加强了他那希望落空的痛苦感觉。他在工作中寻求解脱。”这或许是一种因为情欲而产生的爱情,因为它逐渐在时间磨损下迅速冷却。他最爱的女人还是他的妻子,一个足以当他女儿的小姑娘。对于他们之间的年龄问题,奥雷连诺并不认为这是重要障碍。“他已经等了那么久,现在准备再等,要等多久都行,一直等候未婚妻到达能够生育的年龄。”奥雷良诺喜欢儿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儿童的天真活泼可以让孤独的他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心灵的释放。书中写到“雷麦黛丝给家里带来了快活的气氛。她跟丈夫住在作坊旁边的房间里,给整个卧室装饰了不久之前童年时代的木偶和玩具,可是她的欢乐溢出了卧室的四壁,象有益健康的和风拂过秋海棠长廊。太阳一出,她就唱歌。奥雷连诺在生活上更是需要雷麦黛丝的。他整天在作坊里干活,雷麦黛丝每天早晨部给他送去一杯黑咖啡。”雷麦黛丝应该是奥雷良诺最爱的女人,可惜她并没有长久陪伴他治愈他的孤独症。雷麦黛丝死后不久,奥雷良诺又恢复了孤独的生活方式。“雷麦黛丝之死使他受到的震动,比他担心的事情还小一些。她的死在他心中引起的狂乱感觉,逐渐溶化成了孤独的、消极的失望感,就象他决定不再跟女人来往时的那种感觉,他一头扎进工作,但是保持了跟岳父玩多米诺骨牌的习惯。”奥雷良诺一旦失去生活乐趣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可是漫长的时间会让情感变淡,甚至抹淡了他心爱的妻子在他心里的感觉。他又回到了自己孤独的个人世界。多年以后,他内心的情感世界越来越荒芜“甚至他的妻子雷麦黛丝,在他心中也只剩下一个陌生姑娘模糊的形象,这姑娘在年龄上是相当于他的女儿的,他在爱情的沙漠上邂逅过许多女人,他和她们在沿海地带撒下了不少种子,但是他的心里却没留下她们的任何痕迹。”奥雷良诺和很多女人生了很多孩子,可是他对于这些女人却没有了印象。他的爱情世界是贫瘠的,孤独的。

四.孤独的父子情

奥雷连诺上校跟十六个女人生了十七个儿子,这些儿子他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直到某天这些儿子从世界各地赶来看望他,他才发现他们的存在。可是他并不完全承认他们的血统,甚至怀疑其中几个的身份。他对于人间这种天然的父子关系也没有流露出太多的父爱。他只是给每个儿子一个小金鱼。这些儿子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是奥雷良诺生活的中心。父子的重逢应该给奥雷良诺上校带来天伦之乐,应该可以驱散奥雷良诺心中的孤独感。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他只是旁观着儿子们的生活。最终儿子们的结局还是悲剧。“这些儿子都在一个晚上接二连三被杀死了,其中最大的还不满三十五岁。他自己遭到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二次埋伏和一次枪决,但都幸免于难。他喝了一杯掺有士的宁的咖啡,剂量足以毒死一匹马,可他也活过来了。”尽管他没有流露太多的父爱,毕竟血浓于水。儿子们的死亡还是给奥雷良诺上校带来了打击。他孤独终老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以至于他找不到在人世存活的理由,产生了摆脱孤独离开人世的想法。

五.结语

奥雷良诺的孤独其实就是一种爱的缺失。尽管他曾经得到过亲情与爱情,可是他并没有爱别人的能力。布恩地亚整个家族都患有孤独症,每个人都是在孤独中生,在孤独中死。他们都不懂爱情,不懂伦理道德,整个家族内部成员之间也缺乏交流,整个家族在与孤独的抗争中失败受挫。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是非理性的,人的心灵是孤独的,人与世界交往的过程就是排遣自身孤独的过程。奥雷良诺的孤独精神就是整个人类孤独的一种折射,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导致了人类之间无法达到心灵的完全契合,所以才会产生这样一种孤独。这种孤独是很难排遣的,所以奥雷良诺上校的孤独精神伴随了他一生也折磨了他一生。

参考文献

[1]姜桂栩.孤独的谜底:爱的缺失—《百年孤独》新说[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2]马尔克斯.百年孤独[M].南海出版公司,2013.

[3]常桂兰.孤独人生-略谈《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情结[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作者介绍:王一茗,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百年孤独
曾经逃避的《百年孤独》,如今我深深读懂了它
闽西地域文化濡染的“百年孤独”
基于高中生视角解读《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中梦想与现实的反差
戍边老兵魏德友:在无人区坚守“百年孤独”
两个人的“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的“西学东渐”
从主题学看《百年孤独》与《俄狄浦斯王》
河池学院堆云文学社“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之《百年孤独》讨论
浅析《百年孤独》女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