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婷 蒋元涛
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何去何从
◇赵婷 蒋元涛
本文介绍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发展现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指出商业银行应利用自身优势,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寻求跨业、异业合作,积极应对挑战。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商业模式;策略
(一)支付模式
支付模式是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业务的最早业态,是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完成资金转账汇款、在线支付等支付类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如今,第三方支付已经占据了我国小额支付的大部分市场。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2014年第二季度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8406.6亿元,同比增长64.1%。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模式金融风险较小,目前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
(二)融资模式
1.网络微贷
网络微贷是指非银行类放贷机构在互联网领域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所提供的放贷业务。典型代表是阿里小贷,其主要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分析企业和个人在阿里巴巴旗下平台长期积累的交易数据和客户信息,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实现对贷款者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的精准把握。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能够合法地将分散的民间资金集中起来,不仅规范了民间借贷市场,同时也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P2P信贷
P2P信贷是撮合投资人和借款人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借贷交易的互联网融资模式。全球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是英国的Zopa,成立于2005年3月。2006年,宜信率先将P2P借贷服务模式引入中国。“网贷之家”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全国正在运营的网贷平台共计约1438家,环比增速达5.96%。
P2P的参与门槛低,大幅降低了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及交易成本,部分替代了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目前国内P2P信贷模式有四类:纯中介线上模式、复合中介线上模式、线下认证模式、非典型P2P信贷模式。
3.众筹
众筹是指企业或个人在互联网搭建的众筹平台上展示创意,寻求资金援助的融资模式。众筹的融资者往往是有多重目标的,除了实现融资,还可以通过众筹这一方式获得外部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将产品推向大众消费市场。截止2014年9月30日,国内至少已有100家众筹平台,其中有11家倒闭或已无运营迹象,3家发生业务转型。
(三)理财模式
理财模式就是金融或非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向投资者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阿里巴巴于2013年6月推出的余额宝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各大银行、券商、基金等陆续抢滩理财类互联网金融市场。虽然其收益来源与银行出售的理财产品一样,都是理财产品本身的收益,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理财模式将闲散资金集中,激活了存量资金,提高了资金周转率,使客户得以在随时支取资金的同时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四)服务模式
服务模式实质是一个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金融产品的搜索和比价服务。融360是此类业务的先驱,其现阶段的业务只涉及贷款领域,提供各大银行、小贷公司的贷款信息,使消费者更快捷地了解市场信息,做出决策。目前,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才刚刚起步,但是可以断言,这种模式的前途一片光明,很有可能成为金融机构获得客户、用户选取金融产品的主要平台。
(一)互联网金融逐渐弥合信息的不对称性,动摇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生存基础
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过去,商业银行一直执行着资金中介和信息中介这两个最为基础的功能,使得资金供求双方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资金供求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依靠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将不对称、金字塔型的信息扁平化,提高了客户数据在网络上的共享性,所有市场参与者已经可以越来越充分地了解信息,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
(二)互联网金融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受到挤压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代理、担保、信托、租赁、融资、信息咨询、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支付结算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基础和核心,只要有交易就有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速发展对银行的支付中介作用形成冲击。与商业银行网上支付相比,第三方支付操作更便捷且价格更低,更易受消费者青睐,从而挤压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如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推出“快捷支付”,用户无须开通网银,只需输入卡面信息便可完成支付,受到很多用户的青睐。iResearch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3729.8亿元,同比增速46.8%。
艾瑞预计未来两年互联网金融对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推动作用将会更强,或进一步提高交易规模增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13年银行机构的支付交易数量、开户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票据业务量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1.61%和2.93%,银行卡发卡量增速放缓0.57%。每台ATM机对应的银行卡数量较上年末减少4.71%,每台POS机对应的银行卡数量较上年末减少20.25%,银行结算账户增速也放缓4.53%。
(三)互联网金融挑战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
资金最终会回流到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不会影响商业银行存款总量,但会分流商业银行储蓄存款,使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受到影响。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城乡覆盖率提高,电子商务平台蓬勃发展。中国IT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网络购物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3.32亿人。市场交易规模达7534.2亿元,环比增长16.29%,同比增长76.21%。第三方支付平台以更优的客户体验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延迟支付功能使部分资金沉淀在平台,从而分流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向代理基金、代理保险等领域进军。因其提供的金融产品的预期收益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必定会分流部分银行定期存款。2013年6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推出的“余额宝”业务创立不到九个月,截至2014年3月19日,基金总额已达5477.3亿元,用户超过8100万。
(一)商业银行的优势
目前,虽然在大零售端有非常多的互联网企业对商业银行构成了冲击,但商业银行本身所享有的优势地位并没有丧失。
1.雄厚的资产实力
中国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167.2万亿元,同比增长15.89%,增速创近五个季度新高。央行的数据显示,2014年6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79万亿元,同比多增2.19万亿元,成为自2013年3月以来,人民币存款增加额的最大纪录。艾瑞发布的《2014年中国商业银行互联网化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交易笔数超1000亿笔,网上银行交易规模达到930.2万亿元,增长率为24.6%。尽管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但在总资产和交易规模上仍然不能与商业银行抗衡。
2.庞大的客户资源
客户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全社会资金配置中介,商业银行同时拥有众多的企业和个人客户,而且掌握一批如医院、教育等大量品牌服务企业资源。虽然银行受到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多的冲击和挑战,但是原有金融服务模式下相关的资源仍然高度垄断在银行手中,覆盖全国范围的庞大物理网点、ATM和POS使银行具有线下优势。
3.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可以说没有好的风险管理,就没有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一直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问题,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与之相比,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虚拟经济,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虚幻性,在信息资源共享性和便利性增加的同时,风险也随之加大。
(二)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1.主动拥抱信息时代浪潮,充分运用大数据
互联网时代,数据将是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银行机构应借鉴互联网企业的大数据思维,将大数据作为核心资产,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和网络信用体系。分散的数据转化为价值流、数据流,可用于运营监测、客户服务以及产品创新,从而优化流程、探索开发高效信贷审核系统,充分掌握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降低违约风险。另外,可以通过对客户身份信息、社会关系信息、交易信息、生活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各类数据的深入分析,准确洞察他们的需求、偏好及其变动趋势,从而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实现精准营销。
2.线上线下一体化
传统的金融营销主要依靠客户经理和柜员的推销,以“推”为主。互联网金融开拓创新,形成了以“拉”为主的营销模式,通过网上交易、移动支付等手段增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及时性和便利性,从而自发地吸引客户。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具体的生活场景与金融产品联系在一起,做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
3.打造综合开放性平台,开展跨业、异业合作
(1)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实现共赢。电子商务平台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中小企业销售运营、信用、物流、客户评价等信息,而商业银行自身具有风险管理优势。因此,银行与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共享优势资源,共同打造在线融资平台,为资质良好的中小企业“量化放贷”,共同向更广泛的客户群提供更快捷高效的贷款服务,增加经营收益。
(2)与社交平台合作,精准营销。商业银行共享社交平台的用户数据,一方面可以拓大客户规模、实现客户需求的精准匹配,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风控能力。目前,花旗银行与脸谱公司已在数据合作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通过打通信用卡积分,收集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和消费数据,实现对客户的精准营销。另外,商业银行可以借助社交平台进行网络营销,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牌效应。
(3)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划拨和清算业务最终都需要商业银行来完成,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一政策优势,积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延伸自身服务触角,介入电子支付产业链,实现客户资源共享和业务优势互补,不断提高银行卡的使用率。
[1]洪娟.互联网金融浪潮下的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武汉金融,2014(03).
[2]邱冬阳,肖瑶.互联网金融本质的理性思考[J].新金融,2014 (03).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