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胆琴心的东晋名士

2015-01-05 03:43陈甲取
文史春秋 2014年11期
关键词:梅花三弄谢安名士

陈甲取

剑与琴的结合,多见于武侠小说形容侠之大者,尽管只是小说家言,东晋名士桓伊却将两者完美结合到了一起,成名古代名士的风范标杆,堪称“剑胆琴心、侠骨柔情”。

桓伊,字叔夏,小名叫野王。谯国锤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东晋江南首席音乐家,尤其擅长吹笛子,笛曲《梅花三弄》的曲作者,《晋书》载其笛艺“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当时人都以能听到桓伊吹笛为人生幸事,就连晋孝武帝都是他的超级粉丝。他还是东晋名将,做过丞相舍人、参军、南中郎将、梁州剌史等官职,参加指挥“淝水之战”立功封侯,名扬当世。

桓伊颇具“魏晋风度”,并无一些艺术家特有的孤高清傲,而是平易近人、谦逊随和。一次偶遇,狂士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曾历任车骑参军、大司马参军、黄门侍郎,但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曾无礼地要求桓伊为其吹奏一曲,之前两人素昧谋面,并无任何交情。桓伊却没有计较他的冒犯,竟然一口答应了,为其吹了一曲《梅花三弄》后,飘然而去。

淝水之战后,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的个人声誉达到了顶峰,却也招致了小人的嫉恨,其中就有谢安的女婿王国宝。王国宝为人很没有节操,人称“人面狗心”,谢安鄙薄他的品行,对其不予重用。王国宝怀恨在心,多次在晋孝武帝面前打谢安的小报告,说的多了,晋孝武帝司马曜也对谢安有了看法,逐渐疏远冷落了他。

对于晋孝武帝的“卸磨杀驴”,桓伊很是打抱不平。一天,晋孝武帝在皇宫宴请群臣,点名要求桓伊吹笛助兴。桓伊当即吹奏起来,笛声激越悠扬。一曲吹罢,桓伊说:“我还会弹古筝,尽管不如吹笛子,但还值得一听。请皇上允许我自弹自唱一曲。”晋孝武帝答应了。桓伊弹着古筝,引吭高歌:“当皇帝不容易啊,做良臣也挺难。忠贞没被人发现,反而受尽了疑猜冷眼。可怜那周公旦,忠心辅佐周成王,反被那管、蔡二叔恶语中伤。”桓伊是借曹植、周公旦的遭遇,影射谢安所受的委屈,委婉地向晋孝武帝进谏亲贤臣远小人。

这歌正是三国时代曹植的《怨歌行》。歌声伴着筝声,透着一股悲壮慷慨之意,“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听众无不动容。谢安本是以淡定闻名的人,轻易不会表露情绪,这时候听着筝歌,却也触动心事,一时情难自控,泪流满面,哗哗流淌的眼泪把衣服都打湿了。一曲罢了,谢安不顾形象,起身一溜小跑到桓伊面前,捋着胡子激动地说:“野王,你不是一般人啊!唱得好好听,弹得也好好听。”晋孝武帝听出桓伊的歌中意思,不由一脸惭愧。

除了吹奏笛子,桓伊也特别喜欢给人合音。每次听到优美的歌声,他就情不自禁地打着拍子应和,嘴里呼喊着“奈何”为其合音。一次,桓伊与谢安散步,有人放声高歌,桓伊又扯着嗓子唱和起来。谢安不禁感叹说:“小桓可真是个一往情深的人哪……”

桓伊还是著名军事家,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之战的指挥者之一。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天王苻坚率80多万大军,攻伐东晋。桓伊同谢玄、谢石等率领8万精兵,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主力,因赫赫军功被封为永修县侯、右军将军。既有艺术家的风流雅致,又有将军的文韬武略,如此“潮”的桓伊,与“曲有误,周郎顾”的周瑜何其相似!

除此以外,桓伊品评名人还很有一套。《世说新语·品藻》记载:刘惔、王濛等名士在瓦官寺聚会,大家一起八卦西晋和江南有声望的名士,期间说起著名美男子杜乂和卫玠。杜乂曾被王羲之称誉为“神仙中人”,而卫玠则是“美”满天下的“璧人”,关于两人的容貌高下之争,向来难有定论。有人又提起这个话题,问道:“杜乂和卫玠相比,谁的容颜更好看呢?”桓伊当即妙论出口:“杜乂肤清,卫玠神清。”言下之意是杜乂拥有清丽的外表,而卫玠则神采气质过人。两相比较,高下立判。大家都觉得他的评论说到了点子上,简直是绝了。

正因桓伊剑胆琴心、人品好,胸襟正直,时人称其“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四美具,“奇才、高节”二难并,也因此吸引了后世几位重量级的粉丝。杜牧曾感怀“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苏轼则说“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春梦。”陆游也有诗道“悲伤似击渐离筑,忠愤如抚桓伊筝。”就连当世歌手姜育恒也倾情演唱“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猜你喜欢
梅花三弄谢安名士
才艺之窗
《世说新语》里的三种名士
魏泽怀
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的演奏特色
《世说新语》:在奇闻轶事中感怀魏晋名士风骨
名士雅趣——谈王镛砚铭艺术
梅花三弄 一壶好茶
谢安下棋定军心
战国诸子名士的求功成名之路与学术传播之路
梅花三弄,将军本色是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