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高度:“忧乐”融入“丹心”

2015-01-05 03:25金山
文史春秋 2014年11期
关键词:汗青丹心范仲淹

金山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人类文明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自强不息与繁荣富强的发展进程中,总有一种重要精神在维系着,支撑着,伴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前行。

“忧乐”思想古来就有,它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文思想。从战国时期屈原《离骚》的忧国忧民到两汉《乐府》的歌行,“忧乐”思想贯穿始终从不间断,而到了北宋名相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这种“忧乐”思想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杆,虽然范仲淹这句话是处于千年之外的一腔生命感慨,然而其人文精神之高度,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是我们眼前的一座挺拔“高山”,“忧乐”思想从此上升为“忧乐”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所崇仰的思想境界和德行准则。

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则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传承这种思想和对来者的激励,他以身许国,将“忧乐”精神注入生命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为后世英雄树立了一座爱国主义的光辉丰碑。

“丹心”一词,是指赤红炽热的心,“碧血丹心”用以形容热血报国、为国尽忠的人;“汗青”则是指历史典籍。“忧乐”精神与“碧血丹心”的汇融,成为中华民族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的一个鲜明标志,也成为照耀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一盏明灯。此后,无论是我们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也无论是我们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严重时刻,就总有无数以“天下为先”的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英烈成仁,用他们的碧血丹心谱写成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

本期编发的《辛亥革命英烈——熊成基》中为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而献身的英烈熊成基;《北伐“铁军”血战汀泗桥》中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将士们;《滕县保卫战:台儿庄大战的序幕战》中的抗击日军侵略而英勇献身的英烈们;《开国上将阎红彦的无畏人生》中的人民军队官兵们;《廖仲恺和首次国共合作》中为缔造国共合作、开创大革命时代的孙中山、廖仲恺和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彭湃等共产党人以及国民党中的革命派;还有《抗日英烈中的苏联援华飞行员》的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成员马尔克·马尔琴科夫和格里戈里·库里申科等援华抗战英烈……他们将“忧乐”与“丹心”融注入人生,肩负起天下兴亡的责任,舍身为国,义无返顾,勇于担当。他们所展现出这种“天下为先”的思想和情操,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楷模,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的壮丽史册上。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个人的胸怀程度与人生高度。常人如此,执政为官者也不例外,惟其领悟了“忧乐”的真谛,才会拥有“天下为先”的广阔胸怀。《范仲淹的为官风范》《剑胆琴心的东晋名士》两文,以范仲淹、桓伊的做官、做人、做事的高尚风范、人格品德和正直胸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借鉴。尤其是范仲淹,作为古代“天下为先”思想的先行者,他的“忧乐”思想正好契合了我们共产党人的人文价值体系思想观。对于当今,天下为先也就是人民为先,而我们共产党人的天下为公,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就是“天下为先”、“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人民服务”的更具体体现。

“忧乐在心头”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理想,一种信念。无论是内忧外患的时刻还是国家富强的时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其思想境界与理想信念,对当代和后世都是一笔丰厚的激励人们奋发有为的精神财富。将“忧乐”精神融注入爱国“丹心”,壮丽人生就走向一个新高度……

猜你喜欢
汗青丹心范仲淹
丹心
嘉兴瑞节耀汗青
中国,向幸福出发
丹心倚云向天涯
范仲淹词的传播与接受
三月三的伞
沙场碧血照汗青——深切怀念70年前牺牲的二伯柳汀
关于范仲淹的称谓
范仲淹教子俭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