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绿地“混血”基因

2015-01-05 05:03撰文张玉良
新商务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所有制绿地市场化

撰文 张玉良

解密绿地“混血”基因

撰文 张玉良

在上海甚至在全国,绿地集团都是一家“明星”国企。不仅因为它是国内房企“千亿俱乐部”成员之一,更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将国有股降到50%绝对控股底线之下的国企

绿地集团在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先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职工持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进行增资扩股。从长期的实践来看,“混改”对企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根本作用在于不断激发活力、增强动力、提升实力,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快速成长。

事实上,在推进“混改”的过程中,绿地集团一直在探索如何摆脱传统国企的束缚和局限,寻找贴合市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机制。多年来,绿地在投资决策、文化导向、选人用人、激励约束、企业管控、内部竞争等多方面,都形成了灵活、高效的市场化机制,国有与民营“混血”的优势得以展现。

绿地推进“混改”是近几年开始的,但“市场化”的基因一开始就已注入。自成立起,绿地在用人、分配上就全面实行市场化操作。所聘用的干部员工不论身份,全部取消原有行政级别重新录用,人才社会化,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在激励机制上,强调企业管理层及核心员工持股,是绿地推行“混改”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这么做使干部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效益实现了紧密的捆绑,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也使企业核心骨干人才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并有利于企业实施着眼于长远发展的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减少短视行为,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国有企业母公司体量大,能级高,在制度上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只有在母公司层面推行混改,才能从全局上和根本上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相反,子公司体量小、能级低,仅仅停留在子公司层面推行混改,不去触动母公司的体制机制,难以大批量培育具有世界级竞争水平的企业。

绿地集团认为,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澄清理论上的误区,进一步在操作层面凝聚共识,从而为“混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改革中,要强化制度保障,激发和增强国有企业自身的改革动力。如果国有企业自己没有动力,自己不想改,发展混合所有制就无从谈起,也做不下去。其中的关键,就是要从制度上进行保障,解除国有企业的后顾之忧,让改革的企业及员工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国有企业有进行自我革新的动力和热情。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担心,“混改”后,国有资本会不会一股独大,侵害其他资本?

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坚持股权多元化、市场化,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按市场规则办事。同时创造条件让企业核心经营团队持股,让多种所有制有机混合,把经营团队与企业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此外,在推进“混改”过程中,一定要建立一套公开、公平、透明的规则和制度,使各种所有制资本能够 “进得来”,同时还能“留得住”,最终达到共同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张玉良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猜你喜欢
所有制绿地市场化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研究
羌绣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走进绿地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考
发改委:鼓励非公资本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