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总能给人惊喜
《新商务周刊》宁夏窗出版已半年,作为一本全国性财经类杂志的专号,我们在对宁夏的触摸中总能感到惊喜,不断在改变对宁夏的一些印象,得出更客观更接近实际的判断。前5期杂志,在采写宁夏旅游、羊绒、清真食品、金融等产业时就有这种感觉,这一期,我们走近宁夏葡萄酒产业,同样感到了一种惊喜。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中国后起的葡萄酒产区,但以天时地利人和的际会与小酒庄、大产区的独特产业模式后来居上,引起全国乃至世界葡萄酒界的瞩目。
葡萄种植和葡萄酒加工产业被人们称为紫色产业,也有人称为“第六产业”(意思是一加二加三的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成为宁夏最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准,如果您有幸到成千上万亩的葡萄园中走走,或是到美轮美奂、风格各异的酒庄看看,就会得到美的享受。如果您进入酒庄,鉴赏酒窖再品尝美酒,听酒庄庄主和酿酒师讲讲他们的故事,那您对葡萄酒的文化内涵就会有更多的了解和向往。如果您有了感受,那些数字,如规划发展100个酒庄,种植葡萄100万亩,形成180公里葡萄长廊,实现产值1000亿元等也就灵动起来,不会再显得枯燥,不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都会为宁夏而骄傲。
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是各方面的艰苦努力。应该说宁夏的高层领导确实有眼光有见识,宁夏是全国率先把葡萄酒产业列为支柱产业的省区,出台了全国第一部葡萄酒产区保护法规,宁夏是全国唯一一个酒庄列级管理的省区,也是率先出台葡萄酒产业文化长廊总体规划的省区,宁夏早在2012年就成为全国首个加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的地区。这些举措形成了强有力的政府推动。产业管理部门、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葡萄种植农户、都为这个产业做出了贡献。最近,笔者多次和宁夏葡萄酒花卉产业发展局负责人交流,为他们的专业精神,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而感佩。我们还要特别推崇为数不少的那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庄主和酿酒师,这是一串长长的名字,他们讲着熟练的法语或意大利语和生硬的华语,把年华和激情献给了贺兰山东麓,他们的事业、爱情和异国情调也给贺兰山东麓的紫色浪漫添上了绚烂的色彩。
我们用了70多个页码做一个专题,力图把上述这些写出来,奉献给读者,也表达对建设者的敬意,并力求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但面对这样一个文化含量、技术含量都很高的产业,我们显得力不从心,于是我们选择了让行家说话的办法,采访了郝林海、曹凯龙等领导,访问了李德美、李华等专家学者,走访了市县、园区、经销企业和10多家酒庄,感谢他们的大力支持,使我们能大体完成预期目标。尽管我们尽了力,但也会留下遗憾,请允许我们今后继续努力,进行弥补。祝宁夏贺兰山东麓的紫色更加绚丽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