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建设中我国农村居民体育需求问题研究

2015-01-05 05:58:12王秀霞高静宜李风婷李中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现金

王秀霞,高静宜,李风婷,李中军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淄博 255049)

1 问题的提出

国内众多学者在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问题上作了大量探讨,认为城市居民的体育需求及身体健康水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但其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着非常大的比重,13亿人口近8亿在农村。因此,没有农村居民的和谐发展,建设全面的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问题,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体育需求问题关系到全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当前已经提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议事日程。[1]广大农村居民在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应当享有体育锻炼的权利和享受体育发展带来的好处,假如占全国人口60%以上的广大农民不能享受到和谐社会发展给体育带来的成果,那么是不能说和谐社会建设能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全民健身的基本目标实现了。[2]因此,研究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问题对构建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调研

查阅2013年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年鉴等各类经济学书籍,掌握近20年中我国收入与支出及经济发展情况;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消费支出、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等情况,为本论文关于农村居民体育需求消费水平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在东部11个省级行政区中选择了北京、沈阳、济南和杭州4个城市,在中部8个省级行政区中选择了哈尔滨、太原和长沙3个城市,在西部12个省级行政区中选择了呼和浩特、贵阳和南宁3个城市,共10个城市的农村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城市发放问卷120份,共发放1200份。

采用PPS方法进行抽取样本。每个城市抽取2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3个村民委员会,每个村民委员会抽取10个家庭。

回收问卷1086份,回收率为90.5%,有效问卷997份,有效率为91.8%。对问卷的信度运用折半相关进行检验,可靠性系数达0.9,具备较高的信度。

2.3 深层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165人进行“一对一”的无结构式对话,每人持续约15min。主要收集问卷中不能完全体现的有关农村居民体育、文化需求等方面的更详细信息。

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1.0对调查中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10城市农村居民体育需求定位于非经济性的体育需求

经济学中,需求就是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愿望和能力。那么,体育需求就是购买体育商品和体育类服务的愿望和能力。但是体育需求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不需要购买商品也可以实现的一种非经济的需求。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观点是,体育需求可以分为非经济性的体育需求与经济性的体育需求。[3]所谓经济性的体育需求是指通过购买来实现,也就是说,向政府和体育相关产业机构对社会公开出售的体育类商品和服务可以进行购买而实现的需求。而非经济性的体育需求就是不需要支付货币就能实现的对体育的需求。即我们国家的相关政府部门,或一些体育类产业机构免费向社会公开提供的不需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比如社区的群众体育活动场所的各种健身设施,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场所,一些体育场馆试营业阶段的免费使用等等。这种体育需求虽然没有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对于社会的个体,每个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调查得知,2012年我国10城市120个村民委员会中有公共体育锻炼场所的只有57个,占调查总村民委员会的47.5%。农村居民体育锻炼场所排在前三位的是街道边、空地和马路田间(表1),经访问调查,部分农民认为到田间干农活就是锻炼身体了,因此马路田间作为体育锻炼场所的比例较高。农村家庭每年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平均81.3元(表4)。通过访谈发现,这仅有的体育消费支出主要用于购买运动服装及鞋帽(表2),而且主要为孩子的购买运动服装和鞋帽。因此,我国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水平很低,基本上定位于非经济性的体育需求。

表1 农村居民体育锻炼场所调查(N=997,多选)

表2 农村居民家庭体育消费项目调查(N=997,多选)

3.2 我国农村居民体育需求主要为了满足基本生理需求

马斯洛的金字塔需求层次理论认为,需求有五大类。当前大部分学者认为,体育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具备享受和发展需要的属性。按照这一观点,能够进行体育需求的这类人群,是具备高生活水平相对悠闲的人,他们从市场学的观点进行分析,健身器材属于特殊耐用消费品,而这一消费品是位于发展和享受之间的消费品,处于较高的层次。并且根据恩格斯的消费资料分类理论,满足体育需求的消费资料是属于发展和享受的消费资料。因此得出结论,体育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但是学者胡立军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体育需求一方面能满足人们享受、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就是一种需求,支付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既有经济能力又有身体能力,从身体能力方面,体育需求可以涵盖以下内容:为消除疲劳而进行的必要体育活动;为强身健体而进行的日常体育锻炼;为延缓衰老、防治疾病而进行的力所能及的活动;为满足某种心理愿望、丰富文化生活而观赏体育比赛等。[4]而这种消费需求,是人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

对于广大的农村居民来说,他们进行的所谓的体育需求,更多的是为了消除疲劳、防病治病和强身健体,因此属于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层面。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10城市农村居民体育需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消除疲劳、防病治病(表3)。而且通过访谈了解到,较多农村进行专门用于体育锻炼的人较少,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主要集中于部分老年人。大部分农民对于体育锻炼的观点是干农活、干家务劳动就等于锻炼身体了,这样的“锻炼”更谈不上是发展和享受的需求。

表3 农村居民体育需求目的调查结果(N=997,多选)

3.3 农村居民低消费水平决定了低体育消费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为16674.3元,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仅为5908元,现金消费支出仅为5414.5元,这说明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也存在很大差距,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项目达18项之多,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项目仅有7项;在城镇居民现金消费支出中占前九位(消费金额都大于1000元)的是食品消费现金支出(6040.9元)、交通通讯现金支出(2455.5元)、文教娱乐现金消费支出(2033.5元)、衣着消费现金支出(1823.4元)、居住现金消费支出(1484.3元)、服装消费现金支出(1344.9元)、肉禽及其制品消费现金支出(1183.6元)、家庭设备及用品现金支出(1116.1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063.7元),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消费支出项目中食品现金消费支出最大,为1863.1元,其次是居住现金消费支出,为1054.2元;后面依次为交通通信现金支出652.8元,医疗标间消费现金支出513.8元,文教娱乐消费现金支出445.5元,家庭设备及用品现金消费支出341.4元,其他消费现金支出为147.5元。因此尽管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我国广大的农民消费水平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而隶属于文教娱乐消费的体育消费,对于广大的农村居民来说,根本没有所谓的体育消费的观念,甚至几乎没有体育消费的行为。比如在《2013年济南统计年鉴》中,济南市农村居民在“农村居民人均购买商品情况”统计指标中“购买体育健身器材”仅为0.20元。而在其他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中基本没有体育相关消费统计。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中,1 0城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支出平均为81.3元,因为是省会城市的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虽然有一定的金额但是非常少。

表4 2012年我国10城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元)

3.4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高是制约体育需求水平发展的根本原因

目前,广大农村居民的低生活水平是制约农村体育需求发展的根本原因。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常用指标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Ⅰ该指标的意义是:居民用于食品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地比例,它随收入变化而变化。我们都知道吃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经常处于饥饿状态的人,首先需要的就是食物。在收入较低时,用于购买食品的消费在消费支出中就一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收入增加了时,在基本的生活得到满足后,消费的内容才会开始向安全、社交、尊重及自我实现等方面转移。由此恩格尔系数常用来判断一个国家或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即当恩格尔系数Ⅰ越大时,人们生活相对贫困;而当人们生活富裕时,恩格尔系数Ⅰ就越小。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该系数大于59国民生活水平为贫困,在50到59之间为温饱,在40到50之间为小康,在30到40之间为富裕,小于30则为最富裕。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图1),在2000年,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Ⅰ达到49.1%,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开始进入小康生活阶段。尽管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同城镇及发达国家比较起来还处于较低水平。一般来说,居民恩格尔系数Ⅰ较低时,文教娱乐服务支出(恩格尔系数Ⅲ)相应提高,说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如图1所示,我国农村居民自1992年以来,恩格尔系数Ⅰ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恩格尔系数Ⅲ自1992年以来的发展趋势成先升后降的趋势,也就是说以2003年为转折点,恩格尔系数Ⅰ在继续下降的同时,恩格尔系数Ⅲ没有继续成上升趋势,而是成下降趋势。这说明,广大农村居民生活虽然富裕了,但是在文化娱乐消费方面的支出反而下降了,所以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图1 1992-2012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Ⅰ和恩格尔系数Ⅲ的统计

通过统计2012年我国10省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食品消费支出、文教娱乐消费支出等指标,计算得出恩格尔系数Ⅰ和恩格尔系数Ⅲ,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东部经济发达省市恩格尔系数Ⅰ明显低于西部经济欠发达省市,而中东部省市的恩格尔系数Ⅲ却明显高于西部省市。这说明,中东部省市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要高于西部省市。因此,要提高广大农村的生活水平,必须以提高经济发展,增加收入为前提。

表5 2012年10省市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及生活水平指标统计

3.5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农村体育需求面临的大好机遇

3.5.1 新农村建设为广大农村体育需求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新农村建设是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既要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生产方式转变的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提升物质文明建设,同时又要把农村建设成为文明和文化生活丰富的新农村,农村居民以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是不断丰富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使从现代化生产力解放出来的广大农民能够在身心方面得到健康发展。体育文化建设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体育部门号召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之一就是推行亿万农民健身工程。这一举措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全民健身意识,建设全民建设器材,落实全民健身服务,从而逐渐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使得广大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具体实施的方案之一是农村体育场地健身器械的铺设,实施步骤是由各级政府提供资金,各行政村提供场地,农村居民提供劳动力,体育相关部门提供健身器材。对于没有达到上述条件的行政村应做到建设水泥场地为基本的健身场所。通过几年不断的努力,现在在全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每个村都有健身场地的基本目标。这对于广大农村体育健身设施“一穷二白”的基础已经是实现了质的飞跃,农村体育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很多省市已经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体育文化和体育健身活动。例如,山西实施的““千村百乡大运体育长廊””、浙江温州万桥二村的“体育特色村”、安徽的“农村体育年”、淄博农村体育“五个一工程”都各具特色,吸引了广大农民参与健身活动。

3.5.2 城市化建设为我国农村体育需求提供了发展方向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高级表现形式,城市生活是国际社会的主流生活方式。所谓城市化是指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同时也是将城市的经济关系广泛渗透到农村,并使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过程[6]。目前我国体育发展水平呈现的是先从大、中城市到小城镇再到农村依次减弱的格局。在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战略上,要坚持推广重点,梯次展开,要抓好县级城镇的体育文化及场馆设施建设,来拉动周边乡镇的各项体育相关工作,从而进一步辐射广大农村,最终实现广大农村体育的顺利开展。

当然,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农村体育设施的普及需要一个过程,城乡居民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广大农村尤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他们的文化素质的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了他们科学的体育意识的形成必然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我国农村居民经济性体育需求主要体现在为孩子购买服装、鞋帽等必需用品体育需求基本定位于非经济性需求。

4.1.2 我国农村居民体育需求处于较低水平,基本处于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层面。

4.1.3 农村居民低消费水平决定了低体育消费。

4.1.4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高是制约体育需求水平发展的根本原因。

4.1.5 新农村建设为我国农村居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4.2 建议

4.2.1 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4.2.2 实现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多元化。

4.2.3 增强农村居民消费意识,积极培育消费主体。

[1]裴立新.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J]. 体育与科学,2003,24(3):5 -9

[2]胡立君.体育消费属性研究[J].财贸经济,1999(3):59-62

[3]李丰祥,王圣.体育需求属性阐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7):1 -3

[4]又启湘,席建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新思路:基于体育消费的视角[J].学术交流,2009,185(8):126-130

[5]任保国,张宝荣.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28(1):14-18

[6]向春玲.城市化:中国新世纪的战略性课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2):34-36

猜你喜欢
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现金
理性看待恩格尔系数下降
领导文萃(2024年7期)2024-04-10 12:56:46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强化现金预算 提高资金效益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0
恩格尔系数再创新低意味着什么
公务员文萃(2019年4期)2019-07-12 00:39:51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刷新闻赚现金”App的收割之路
浅析恩格尔系数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18
只“普”不“惠”的现金贷
商周刊(2017年23期)2017-11-24 03:23:53
中国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度的灰色建模与预测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01-22 22: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