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解读和微观解析相结合创设高效课堂
——关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的探究

2015-01-04 14:14钱静
英语教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阅读课语篇文本

钱静

不仅有效地处理了文本所有信息,也使语言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得以共同实现。3.从挖掘贯穿语篇的线索入手案例3:Module 5Unit3 First Impressions该文本除了可以根据time和place这两条线索来处理以外,还隐藏着一条主人公feeling变化的线索,因而,笔者设计了如下环节(如图2、表2所示):

宏观解读和微观解析相结合创设高效课堂
——关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的探究

钱静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以立足教材、解读语篇、渗透策略、提升能力为原则,将文本宏观解读和微观解析相结合,精心设计阅读课教学的每个环节,创设高效课堂,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

宏观解读;微观解析;阅读策略;有效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英语阅读不仅是英语学习的目的,更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而且英语阅读能力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就高考来说,阅读占有较大的比重,将近总卷面分值的二分之一。由此可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但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达到理想状况。

从现有教学模式来看,一些教师采用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模式,即教师通过课文这个载体填鸭式地讲授语法和语言知识,忽视整个语篇的理解以及内涵的进一步挖掘,学生则被动地学习,对阅读文章只停留在表层理解上,从而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升;一些教师则运用自上而下的模式,即从语篇出发,设计教学,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基本常识、语言知识和对话题的认识来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并仔细地研究它所表达的内涵,但对语言知识的教学往往是轻描淡写,使学生无法扎实地掌握语言基础知识,进而从另一方面影响阅读水平甚至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从课文教学与阅读策略培养之间的关系来看,学生普遍认为课文学习和阅读解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太大关系,上课时对文本处理环节不够重视,只一味地关注语法和语言知识。而很多教师虽然将阅读策略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重点,并在教学中坚持语言知识讲解和语篇分析两手抓,但他们仍然会将课文教学和阅读策略的培养无意识地划分开来,常常会以高考为导向,用大量的阅读训练代替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这样的模式使教师的教学仅停留在校对答案和疑难题解答上,虽然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也会不断地引进解题技巧和方法,但学生无法有效地掌握,以致在经过大量的题海训练后,学生遇题仍不知从何入手,甚至对阅读理解望而生畏。

二、关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综合以上种种,教师有必要将“有效教学”理念引入课堂,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教材,将宏观解读和微观解析相结合,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渗透阅读策略的培养,从而创设高效课堂,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下是笔者关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宏观解读,俯瞰全文,把握材料特点

现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是以话题为纲,根据高中学生英语水平科学编写的,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单元阅读课文有两篇,其题材广泛、信息量大、语言知识丰富,是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课文是信息的载体,与阅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教学来自于文本的解读,通过解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情感、分析结构、梳理文脉、咀嚼文字、品味语言(段湘萍 2012)。因而,文本解读是阅读的首要环节,教师解读文本的过程也是酝酿教学设计的思维过程。然而,文本解读的视角应该是多元的。教师首先应以语篇为单位,从宏观上俯瞰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本特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理解、体验和感悟,使阅读教学过程变得丰富立体,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1.从分析体裁结构入手

案例1:Module 1 Unit5 Nelson Mandela是记叙文,笔者设计了如下环节,帮助学生从分析记叙文的who,when,where,what,why,how六要素,整理出语篇大意(见图1)。

再通过对语篇和大意的二次解读,设计了如下表格(见表1):

表1

这一设计既让整堂课有了清晰的思路,又帮助学生掌握了该文本的结构特点以及不同问题的阅读方法。

2.从捕捉引领全文的关键词入手

案例2:Module1 Unit4 Earthquakes,该文本语篇结构十分清晰,分为震前、震中和震后三部分。但纵观全文,深入研读,我们可以发现整个语篇在宏观上是围绕一个中心词damage而展开的,因此,笔者通过以下三个关键问题来展开整个教学设计:

不仅有效地处理了文本所有信息,也使语言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得以共同实现。
3.从挖掘贯穿语篇的线索入手
案例3:Module 5Unit3 First Impressions该文本除了可以根据time和place这两条线索来处理以外,还隐藏着一条主人公feeling变化的线索,因而,笔者设计了如下环节(如图2、表2所示):

①Inwhatway does thew riter show ushis firstimpression of the futureworld?

Answer: the change of his feeling

图2

②Whatcaused the changeof thew riter’s feeling?

表2

这两个环节不仅有效地梳理了全文内容,还帮助学生在理解过程中习得了文本中的重点语言知识。

综合上述案例,教师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解读文本,都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前提,以学生视角为依据,从宏观上俯瞰全文,挖掘材料特点,从而引领教学设计,指导学生阅读策略,为学生以后自主阅读奠定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从而生成高质量有实效的课堂。

(二)微观解析,研读细节,渗透阅读策略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读者要想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相关的阅读策略。然而,现阶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有的只停留在文章表层理解上,学生只需照本宣科,但缺少思维活动量;有的层次不合理,忽略了由整体理解到具体信息把握的阅读原则;有的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而无话可答。这不仅让课堂缺乏生机,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在设计阅读课问题前,对教材要进行二次解读,即在宏观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从微观上再次剖析文本、研读细节,把握教材的内容和重难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认真挖掘其广度和深度,并兼顾学生的学情,科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此目标展开,同时渗透阅读微技能的培养,不断引导学生去运用预测、猜词、推理和概括等阅读策略,并逐渐把这些方法内化成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而充分实现阅读课教学的实效性。

1.解读标题,预测内容(Predicting)

预测是有意识和有目的的阅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一般使用自己已获得的知识,如逻辑、语法和文化线索来预测文本的主题、结构和内容,并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测,直到他们完成阅读,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解(王2013)。预测是理解的基础,它作为一种认知技能,在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甚至可以贯穿整个阅读过程。阅读课教学中的预测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完成的,有根据标题预测,根据图片预测,根据词汇预测等。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运用最频繁的是根据标题预测或标题结合图片预测文本的主旨大意。

案例1:在Module 2 Unit 1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一文中笔者设计如下问题:

Whatcan you predict from the title?

大多数学生都能抓住关键词in search of,但是会产生两种预测the process of searching for the Amber Room和the history of the Amber Room。学生通过自己对标题的解读来预测课文内容,这使他们自然地产生某种期待,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中,使整个阅读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的交际过程,学生更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剖析细节,推断意图(Inferring)

推断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通过已知的内容和读者的背景知识以及上下文的联系,从文字表层深入到字里行间,对阅读的材料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推理,从而了解文字背后的隐含意义,发现作者藏而不露的真实写作意图,有效地理解原文中所要表达的主旨,从而达到深层理解文章的目的(王林 2013)。而高考阅读理解题型中有关推断题目的设问方式或设问角度形式多样,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上的文本材料,仔细研读并剖析每个细节,以高考题型为依据,从多角度精心设问,渗透推断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推理判断的技巧。

角度(1):从语篇整体出发,设置作者态度的推断题。

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Jane Goodall/Charlie Chaplin?Why?

这是笔者针对Module 4 Unit1以及Unit3所设计的,学生通过对该问题的讨论回答,掌握了相应的表达态度的词汇,如neutral,positive,negative,critical,appreciative,adm irable等,同时也让他们深刻思考了从伟大女性Jane Goodall和幽默大师Charlie Chaplin身上所学到的高贵品质,从而充分地实现了本堂课情感目标的升华。

角度(2):从文中特殊语句出发,设置领悟主旨的推断题。

在Module2 Unit4 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一文中,笔者设置了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wo sentences?

这一问题是针对“Have you come to takemy photo?”和“No rainforest,no animals,no drugs.”两句话的,既帮助学生回顾了语篇内容,又使他们领悟了体现文本主旨的深层含义。

角度(3):从文本标题出发,设置作者写作意图的推断题。

针对Module 2 Unit5的文本标题The Band thatwasn’t,笔者设置如下环节:

①Complete the title:The Band thatwasn’t__ _________.

②What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itle?

这两个设计帮助学生领悟出获得成功要具备的品质,如determination,devotion以及perseverance等,这正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从微观上关注每个细节,拓宽思维空间,寻找设问点,引领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领悟力和推断力。

3.发现信号,猜测词义(Guessing)

猜测生词含义或熟词生义是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效率的一个有效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根据上下文猜测,如定义、同义词、反义词、例子;根据构词法猜测,如前缀、后缀和词根;根据句子结构猜测;根据常识猜测等。然而,笔者认为无论根据什么来猜测都必须关注上下文,善于发现和辨别文中的信号词(signalwords),比如in brief,therefore,as a result,for example,such as,that is,in other words,however,but等。学生一旦学会辨认信号词,就能根据上下文加速了解文本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猜测出题中所指的单词、短语甚至句子的含义。

案例2:Cloning plants isstraightforward but the cloning ofanimalsismore complicated.

Cloning scientists were cast down to find the Dolly’s illnesses were appropriate to a much older animal.(语料来自Module8 Unit2Cloning)

第一句中的straightforward一词,大多数学生只记得它是“直截了当的,坦率的”,但学生通过发现句中的信号词but,并借助下文的complicated一词,猜测出straightforward在该句话中表示“简单的”。第二句中的castdown,原意是“抛下、丢下”,而学生解读到下文内容传递的是一个令人失望或令人不开心的信息,从而领悟出该词在此文中的意思是“沮丧的”。

4.研读文字,提炼语言(Refining)

所谓语言概括,就是提炼对象的主要内容,即语言要义。事物的本质往往会被纷繁复杂的外表掩盖,文本中的文字尤其如此。所以,要想了解文本内涵,就需要仔细研读文字,对其外部形象进行分析概括。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感悟,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引导梳理出文章的思路,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提炼出文章的意思,做到一段话、几段话或一部分内容能用一词一句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这就是语言的组织概括能力(郑军、李兴勇2013)。这就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语篇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品味细节、研读文字,培养学生概括提炼语言的能力。

案例3:Module1Unit3 Journey down the Mekong一文中,笔者设计了如下表格(见表3):

What kind of person was the w riter’s sister WangWei?How do you know?

表3

其目的是希望学生能仔细研读细节,而非只着眼于stubborn一词,从而为文中“I’m fond ofmy sister.”这句话找到支撑。学生通过讨论提炼出determ ined,brave/aggressive,careless/casual等词,既帮助他们细致地阅读并理解了每个句子,又提高了他们概括提炼语言的能力。

(三)纵观语篇融汇语料强化语用能力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阅读文本材料和回答教材上或教师设计的相关问题,而是重在从不同的阅读层次上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果说阅读的读前和读中活动是促进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和理解,那么读后活动则是对阅读理解效果的检查和对语言知识的巩固运用。阅读教学的语言知识要围绕文本语境让学生进行探究巩固,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在文本语境中提高记忆的效率,夯实语言基础,还能进一步掌握语言功能。因此,教师在对文本进行了宏观解读和微观解析的基础上,有必要再次纵观语篇,融汇相关语料,精心设计读后巩固活动,从而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

案例1:笔者针对每个单元创编文本内容概要(Summary),并按语言知识设空;还在此基础上,将内容进一步浓缩成字数相当的改错(Proof-reading),并依据高考要求,精心设置考点。以下是Module5 Unit3整合后的语料(见图3):

图3

Summary和Proof-reading的设计既让学生在熟悉的语料中二次巩固了文本中的语言知识,更帮助学生为将来高考题型中的改错解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图4

案例2:笔者根据对单元话题特点的解读,创设语境,针对不同单元话题设计了微写作即有话题的段落写作。以下是为Module 1 Unit2创设的语境(见图4):

从学生的习作可以清楚地看到,单元的重点语言知识都得到了充分地运用,从而真正实现了语言的输入到有效输出。同时,更加证明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作文素材的源泉。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融入写作元素,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着眼语篇、解读细节,从中体会行文风格,习得语言知识,潜移默化地为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真正地强化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应该以培养学生兴趣,形成策略和提升能力为着眼点。高效的阅读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以立足教材、渗透策略、提升能力为原则,将文本宏观解读和微观解析相结合,贯穿“整体—局部—整体”的模式,精心设计阅读课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从而创设高效课堂,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和谐统一(游云 2013)。总之,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教师的研究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应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创新教学的理念,分析课堂教学的真正艺术,继而最终优化课堂教学。

引用文献

段湘萍.2012.基于文本解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12):21-25.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林.2013.利用课文语言素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学术研究,(3):71.

游云.2013.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海峡科学,(2):84-86.

郑军,李兴勇.2013.基于文本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J].基础英语教育,(2):34-39.

作者信息:313000,浙江湖州,湖州市南浔中学

357452604@qq.com

猜你喜欢
阅读课语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