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视角下国际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思考

2015-01-04 04:55鲍高峰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吉分院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浙江湖州3133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5期
关键词:高技能商务人才

■ 鲍高峰(1、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吉分院 2、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 浙江湖州 31330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显著,当前国际商务活动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时代背景下呼唤着新型国际商务高技能人才的诞生。在此背景形势下,如何探索新型教育模式,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国际商务高技能人才已迫在眉睫,这些问题值得进行思考与探索。

国际商务高技能人才的界定和培养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缓解我国对外贸易人才短缺现状,商务部建议各类院校设置包括外语、经贸、法律法规、商业管理等知识体系的国际商务专业,培养具备国际商务专门知识和实用型技能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我国院校自2001年起开始设立国际商务本科专业,至2013年全国共有82所院校开设了该专业,有20个研究生培养机构招收国际商务硕士。

国家人事部也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提出了具体要求,即专业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相关国际公约,掌握国际上通行的贸易规则和商务活动流程,而且要精通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商务活动实践经历。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跨国经营与管理为主线,在课程设置上既要包括国际贸易专业的知识内容,更有必要设置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投资风险管理、跨国经营与管理、国际商务形势等相关课程(舒红等,2011)。培养大批拥有国际商务专业知识的综合型、实用型人才,以此应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挑战。

我国国际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国际化要求之间的差距

(一)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相对单一

国际商务高技能人才,既要通晓国际商贸知识与相关规则、涉外商务活动策划、涉外法律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外语、计算机等相关技能。当前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对文科类专业的教学课程设置上,基本规定每位同学学习两个专业课程内容,例如学习国际商务专业的同学,除了学习本专业规定的课程外,还必须选修一个语言类的第二专业,以充实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此外,随着电子口岸、电子报关的逐步普及,要求从事国际商务人员了解和掌握EDI系统知识,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和具备基础硬件知识。当前国内专业课程设置较单一,专业课程的开设一直以商贸专业知识为主,忽视相关技能的培养。尽管我国各类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经过多次调整,但专业划分过细、过窄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是国外大学通用的两种教育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所学理论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这两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都较强。当前国际商务活动外在环境更加复杂,业务流程繁多,业务的专业性日益突出,因而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我国的外贸公司和涉外企业一般不愿意接受在校生实习,另外很多学校没有稳定的实习基地,而且实习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学生们很难有机会在校期间进行实际的实习锻炼。虽然开展情景化教学以及多样化的模拟与实训,但仍与用人单位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呈现严重脱节现象(张家成等,2012)。

(三)对素质教育理念缺乏足够的重视

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需要众多的涉外知识面广、能独立在国外开展工作、富于进取精神的复合人才,要求从业者具备教高的综合应用和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灵活的应变技巧以及行事果断的决策魄力,掌握娴熟的外语表达和商务公关、谈判技巧、具有使用现代信息化办公设备、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技术处理的能力来增强实际的工作效率的能力等。这些技术、能力的培养无疑构成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而目前从小学、中学甚至直到大学我们的教育理念都还是应试教育为主,一味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追求学生通过率、升学率、毕业率,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可否认应培养部分的理论型或专门型人才,但更应重视大多数的综合性人才素质的培养(汤长兴等,1997)。我国的教育理念一直以来均以应试教育为主,没有以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忽视素质教育理念这一本应贯穿职业教育过程始终的理论观点,可见我们对素质教育理念缺乏足够的重视。

我国国际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国际化标准存在差距的原因

首先,我国本科教育学制为4年,高职专科学制为3年,中职学制为3年,而国外高等教育基本上执行学分制,修满学分即可顺利毕业,有的学生在两三年内就可以拿到大学本科文凭,视能力不同而定,但国内学校仍基本实行学年制,无论学生多优秀,都要完成相应的学制才能毕业,相比较而言,外国毕业生可能1-2年后已经成为优秀的商务高技能人才,而在我国学生刚刚脱离校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质量方面也难以保证。

其次,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观念落后。观念层面的因素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这将在较长时期内对社会大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各院校长期来秉持应试教育的理念,对知识的极度渴求日益演变为对学历的盲目追求,学生的分数成为衡量人才优劣的最重要标准,忽略大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以及对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这样就培养出大批理论知识“高深”、毕业后难以融入实际工作、只能纸上谈兵的“庸才”。目前虽然各大院校也致力于改变落后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观念的不利影响,但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最后,现实社会生活中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是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及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已很难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持续性投入,需要国家高度的重视。发达国家重视职业教育、重视培养高技能人才,无论是人力资本的投入还是从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方面都非我国所能比拟,而我国国际商务高技能人才无论从量和质上都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这表明我国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弊端,我国教育体制较落后、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成为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

对我国培养国际商务高技能人才的建议

(一)教师创新是培养创新型国际商务高技能人才的基础

要做到教师创新,就是要求教师善于学习和借鉴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进而探索出自己独到的教学方式方法。为此,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首先要富有创新精神,只有教师有着丰富的创新意识,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创造型人才。第二,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代替传统意义上“以教学为主导”的模式,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特别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第三,教师要掌握先进教学方式方法,在教育创新时代,教师既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背景作为创新教育的基础,还要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

(二)提高“软能力”是培养创新型国际商务高技能人才的根本所在

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传统意义上仅依靠老师教条式的讲解、硬性的灌输、学生被迫接受等形式,转而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注重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在学习方法上,要引导学生改变以往机械式记忆的学习方式,转化为带着问题进行思索性学习,要清楚“为什么学”、“学什么”、“学了有何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爱提问、爱探讨的习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无论是理论演绎还是技能训练,都可以讨论交流的形式展开。

在实践环节上,开展多种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发掘学生潜力与潜能。同时创造便利条件和更多机会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国际商务业务,如学习贸易运输理论知识时,可以带领学生去港口和码头实地观看,让学生了解真正的货轮、集装柜等真实场景,直观地学习领会货物运输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现场的情景教学,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变得更生动化、形象化、立体化。通过安排学生到贸易公司实习,拓展学生的实践范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以便进行完善和改进(刘春朝,2009)。

(三)吸收国外教育资源是培养实用型国际商务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动力

实现高校教育理念创新和培养实用型国际商务人才,除了大家自身共同探索与实践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好国外有利资源和条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大力引进海外教育资源,从而推动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目前由国家外专局与教育部联合计划实行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就是以建设学科创新智力基地为抓手,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并逐步提升所吸收国外人才的标准与层次。该项目为高等学校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便于国内院校优秀骨干教师与海外优秀人才的学术研讨与交流,创建起一批具有强大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学科智力基地。借助于这一平台,国内各类学校亦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有利于开展高水平的重大课题研究和学术前沿交流,促进国际化新学科的建设发展。运用引进外部教育资源产生的知识外溢效应和新学科示范效应,最后做到以点带面,从局部扩散到整体,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教育教学创新。通过培养出一批优质骨干教师,充实各类院校的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创新型国际商务高技能人才(李虹,2008)。

(四)构建校企合作模式是培养创新型国际商务高技能人才的根本出路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校企合作人才教育模式主要包括:第一,根据企业现实需求设置专业,成立由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专业教学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专业学科建设与开发。第二,按照工作实际需要开发课程,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以工作实际需要为导向开发各个专业课程,并报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并通过。第三,共建国家级、省级重点实训基地,一方面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共同推进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实施,另一方面依靠行业投资建设较为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第四,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完善订单式培养,强化产学研密切结合,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着力强化“主动服务企业”制度。第五,借鉴企业文化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另外将企业职业道德要求作为学生的学习要求编入课程内容中,营造真实和仿真的职业环境,将企业文化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李忠华等,2006)。

1.舒红,景瑞琴.优化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2.张家成,刘晓辉,李陶然.基于国际化视角的新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2(6)

3.汤长兴,张晨.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现代化,1997(3)

4.刘春朝.基于软能力培养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5.李虹.高校创新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新思考[J].国际人才交汇,2008(12)

6.李忠华,姚和芳.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猜你喜欢
高技能商务人才
人才云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
商务休闲
我的商务秘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