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路径选择
课题组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夯实学习活动常态化的思想基础,营造学习活动常态化的舆论氛围,提供学习活动常态化的制度保障,搭建学习活动常态化的多维平台,净化学习活动常态化的社会环境。
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路径
2011年11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1]2012年2月27日,在中宣部举行的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新闻发布会上,中宣部副部长申维辰指出,实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要坚持集中性宣传教育与经常性宣传教育相结合,坚持宣传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思想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坚持行政推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2]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3]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即使其经常化、长期化和长效化,防止学雷锋活动中存在的临时化和形式化现象,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常态化的学习活动是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社会进步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党的十六大报告曾经提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风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雷锋精神的实质内涵集中体现为: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谦虚谨慎的处世风格、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生活方式、刻苦学习的上进精神、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这种精神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潮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使雷锋精神成为广大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精神范本,使其转化为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2.常态化的学习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升华,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契合。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广大社会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得到增强。
3.常态化的学习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谐社会最基础的要素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在情感上、心理上最容易接受和认同的道德楷模。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对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以权谋私、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不良风气,对于“倡导文明新风,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一)夯实学习活动常态化的思想基础
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首先应当深刻认识和把握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和时代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它的普适意义和永恒价值做出合理的诠释,这是实现学习活动常态化的思想基础。
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和时代内涵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6]雷锋精神虽然形成于上个世纪,但它不是僵化陈旧的道德教条,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是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改革发展的时代精神融为一体,并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几十年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社会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大批雷锋式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他们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并为其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也使雷锋精神产生了更加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正因为如此,雷锋精神成了中国人道德意识和情感世界里永远眷恋的要素。深入挖掘和积极倡导雷锋精神中具有普适意义和永恒价值的特征及内涵,消除附加在雷锋身上的理想主义、神秘主义色彩和学雷锋活动中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等倾向,还原纯朴自然的雷锋形象,实现雷锋精神的真实回归,是纠正学雷锋活动中一些非常态偏差的必要前提和实现学习活动常态化的重要思想基础。
(二)营造学习活动常态化的舆论氛围
舆论宣传的常态化是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重要途径。实现舆论宣传常态化,首先要坚持宣传的真实性、客观性,避免脱离实际刻意拔高的倾向。雷锋精神是在日常生活和平凡工作中持之以恒地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原本很容易被大众接受,是人人可学、事事可为的。刻意拔高就容易遮蔽这种精神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大道德模范与群众生活的距离,最终使这种精神失去现实的群众基础。其次,对雷锋精神的宣传应适当淡化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观念,避免把这种具有普适性的道德价值、伦理原则与政治立场、党派观念强行捆绑在一起,要宣传和推介雷锋精神中能够被不同政治倾向的人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和伦理原则,把道德教育作为侧重点和着眼点,尽量突出它的社会伦理价值。最后,舆论宣传的常态化最重要的是经常性。要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影、电视、户外广告、网络媒体等平台,经常性地宣传道德模范和雷锋精神,改变那种周期性、时令化、一阵风式的宣传方式,力求潜移默化、久久为功,依靠广泛持久的舆论宣传在社会上传播正能量。
(三)提供学习活动常态化的制度保障
虽然学雷锋最理想的状态是自觉自愿,但是不能期望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自然、自发地成为雷锋式的道德楷模。要坚持统一组织领导与群众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主题活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确保学雷锋活动在不同的人群中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应当制定和完善志愿服务法、慈善法、见义勇为免费救助法等法律法规,为人们自觉自愿的善意和善行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同时也要加大舆论监督和执法力度,依法惩处社会影响恶劣的不道德行为。要设置相应的法律规范,健全抑恶扬善的体制机制,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各级党委政府要履行组织领导责任,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平台搭建等方面为学雷锋活动提供必要保障,同时要加强统筹协调、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各行业、各单位要积极推动树立行业新风,倡导岗位奉献,让更多的人把工作岗位当成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舞台,在本职工作中传递热情、真诚、无私、敬业这些美好的正能量,从而使学雷锋活动成为一种带有广泛性、持久性、职业化的社会风尚。
(四)搭建学习活动常态化的多维平台
开展常态化的学雷锋活动需要恰当的载体和多维的平台。载体形式的创新,最重要的是减少一些生硬的、表面的老套做法,寻求一些能够和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新思路。就目前看,倡导岗位奉献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有效的抓手。
立足岗位学雷锋是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最为重要的形式。2012年3月2日,李长春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雷锋把敬业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不管在什么岗位,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他都以一颗对事业高度负责、对岗位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心无旁骛、埋头苦干,出色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7]每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岗位是学雷锋活动最基础、最重要的平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为他人提供热情服务和真诚帮助,这样的正能量会不自觉地扩散开来、传递下去,能够产生广泛持久的社会效应。
开展志愿服务是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另一种有效载体。志愿服务精神就是鼓励所有平常人,带着一颗平常心,为社会、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这与雷锋精神是高度契合的。可以把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深度融合起来,把分散、随机的个人善愿转化成专业化、组织化的集体志愿和行动,把自发的善意转化为自觉的善行。[8]要“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9]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接受的渠道,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中来。
(五)净化学习活动常态化的社会环境
不可否认,与雷锋生活的年代相比,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也毋庸讳言,在整体向好的社会环境和发展主流中也掺杂着许多负面的因素。无论是社会层面的贪污腐败、假冒伪劣、封建迷信、黄赌毒黑,还是个人层面的自私自利、精神颓废、信仰缺失、道德沦丧,这些消极丑恶的因素不仅严重污染了社会环境,也严重污染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学者断言,当今中国最可怕的污染不是自然环境的污染,而是国民精神世界的污染,弥漫在人们心灵中的雾霾侵蚀着社会的健康机体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也蚕食着国人的道德领地和精神家园。这种观点也许有失偏颇或者是危言耸听,但我们必须承认,只有清洁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孕育和培养人们健康的心态。
开展学雷锋活动,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我国自古有“以吏为师”的传统,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是社会公众学习的榜样。官德官风引领民德民风,即所谓“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领导干部无视这个浅显的道理,他们从来不想做、也不会做运动员,只喜欢当教练员、裁判员和评论员:他们号召群众学习雷锋无私奉献,自己却自私自利甚至损公肥私;要求群众学习雷锋勤俭节约,自己却奢侈浪费甚至奢靡腐化;要求群众学习雷锋爱岗敬业,自己却无所作为甚至胡乱作为。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的口号喊得越响,群众的反感就会越强,因为这种学雷锋的动员号召是对雷锋精神最大的亵渎和肆意的践踏,也是一些人诟病学雷锋活动的主要原因。
学雷锋活动中存在的摆样子、走过场、求功利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不洁的社会环境影响。从这个角度讲,只有净化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优化政治生态,才能为雷锋精神的延续和弘扬提供丰厚的社会土壤,才能真正实现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jrzg/2011-10/25/content_1978202.htm.
[2]隋笑飞.中宣部举行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新闻发布会[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2/27/c_111575894. htm.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reports/16m/.
[5]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2.03.0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3/02/ c_111596410.htm.
[6]王易.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N].人民日报,2012-03-05.
[7]李长春.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03-03.
[8]闵勤勤.学雷锋活动如何常态化[EB/OL].中直党建网,2012-05-22.
[9]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2.03.0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3/02/ c_111596410.htm.
(责任编辑:郄彦平;校对:刘文周)
G641
A
1006-3544(2015)02-0079-03
2015-03-27
2013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HB13SH031)
丁全忠(1964-),男,河北省怀来县人,河北金融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丁立磊、王宁、崔玉静,河北金融学院教师;王素芬,女,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