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数学家

2015-01-03 07:38
中外文摘 2015年3期
关键词:数学家梵高证明

人人都是数学家

数学是最深奥也最通俗的学科,它位于科学的金字塔尖,又攥在每个人的手心里。人们走到哪儿,都带着最古老的计算器——10根手指。我们用它演示着CPI的升降,也用它算计跟小伙伴联手,对付地铁票涨价。

大学问家才会把高深往浅了说。1962年,我听过吴文俊教授的一次讲座《物理在数学中的应用》,拿一块三角形薄板和几根细绳,证明三条中线必然交于一点,形象又新鲜。几十年后,他和袁隆平第一批获得了500万元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华罗庚大师的“优选法”、“统筹法”曾风靡神州好多年。你回到家打算泡壶茶,于是擦拭茶几、准备茶具,然后去烧水。错。应该先烧水,再忙活别的;杯洁几净,水也开了——这才叫统筹。“大跃进”时钱学森从光合作用推算亩产万斤的可能性,他的数学推导一点也没错。只不过一位力学泰斗来演算小学算数题,把自己也弄幼稚了。陈景润玩的是高冷,却让德国人哥德巴赫的名字家喻户晓。1980年我在一家出版社做理科编辑,一位老师带着孩子们证明“1加1等于2”的书稿,风尘仆仆从偏远的山村赶了来。数学里的猜想太多了,三大猜想中的费马定理已经被证明,四色定理的证明也借助计算机上百亿次运算搞定了,只剩下哥德巴赫一星孤悬。

中国是思维的国度,对数学的热情挡都挡不住。必胜客的食友不会忘记当年堆建“沙拉塔”的竞赛。十多厘米直径的果盘,任你盛满各式沙拉,每盘26元。吃货们研究过后,“优选”了摆放顺序:下层用瓜片扩大底面积,上面依次洋葱、青椒、黄桃……周边立着胡萝卜条作栅栏,里边用土豆泥作粘接,据说高度纪录破了30厘米!网上有3D图形作解析,计算之精准,数奥不拿冠军才奇怪。

害怕被吃穷,必胜客的“26元盘”偃旗息鼓了。民间数学玩家转战银行、商场,给百姓们作智囊。银行调息了?算算转存还是按兵不动;商场折上折又返券?比一比先返好还是后返好。主战场当然在股市,但那光靠数学不行了,政治、经济、兵法甚至星运学都不可缺。油价连跌,车主们来不及高兴,消费税就抢着加码了。你可知顶层的数学军师也没闲着。落寞的算家只得从贪官身上找乐子:一亿元的票子,单张摞起来有60层楼高;一张张连起来有150公里远。徐才厚的1吨现钞为何放在地下室,莫不是楼板太薄不禁压?算到这一步有人想入非非了,怀念根本没亲历过的“打土豪”:不但分田分宅院,浮财当天就搬回了家。现代土豪们的眼光不会这么浅。华谊老大王中军花3.77亿拍下梵高的《雏菊和罂粟花》,他说不为收藏为投资,有道是钱越多就越嫌少。安邦保险以19.5亿买下了大名鼎鼎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但经营、收益权人家还将持有100年。买名声、买面子,这才是咱的价值观。

梵高生前穷困潦倒,没享一天福;中国画家齐白石穷怕了,把钱看得紧,画了几只虾几条鱼,分分钱都算得清。老先生精掐细算,大算盘还是栽了。他一生节俭省下的钱在老家湘潭买地吃租,1950年闹土改理所当然成了大地主,忙不迭向老乡毛主席求救才脱险。看来紧要关头救命还要靠人脉。

画家与数字历来有因缘。印象主义经典之作《印象,日出》的诞生时间,已被专家确定为1872年11月13日早上7点35分。他们先研究绘画的角度,确定了莫奈作画的地方是45码头大道勒阿弗尔海军饭店第三层一个带阳台的房间;又推算出画中太阳的位置每年只会出现两次;继而根据涨落潮的规律把日期缩至19个日子中的某一天;最后将画中烟雾的飘向与天气预报相对照——锁定了!数学家一发飙,世界就晕菜。

人人都是数学家。人类进化出两只手,一是为干活,二是为数钱。干活数钱咱都不怕,盼的是将来小康之家的新“四大件”里,有一台点钞机就好了。

猜你喜欢
数学家梵高证明
梵高的世界
获奖证明
“买来的”数学家
《星月夜》和梵高
爱睡懒觉的数学家
判断或证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数学家相亲
被盗窃的梵高
数学家回答“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