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2015-01-02 14:06于宝鹏
北方经贸 2015年1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资产事业单位

于宝鹏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近些年来,我国相继推行了一系列预算管理、国库管理、财政支出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将引起财政预算管理和各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相应地对单位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一般比较粗犷,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的环节,亟待进一步深化认识和采取改进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约束机制不完善

现有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大多数拘于形式,因为没有完善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各单位间的财务屏障很多,有章不循、有规不守的情况十分严重,使得事业单位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对现行的财务制度进行强有力的管理。有些单位出纳兼任记账、档案保管,有些单位记账兼任复核,还有的是驾驶员兼任会计,材料保管员既保管实物,又承担部分会计职能,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够完善,很多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多数是作为一个部门的一部分职能,存在着很大的控制风险。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固定资产处置随意性大

在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着固定资产计量不科学的情况,使得资产管理信息变得十分混乱,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问题经常出现,不利于企业对自身的固定资产进行准确的计量与把握。具体来说,固定资产一般多计量在企业的事业费支出中,用于购买和支出企业的生产与建设。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量则没有按照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来进行计提,通过收入比例来提取修购基金的方式来获取,从而使得企业的实际账务处理和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容易发生脱节的现象,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出现不一致,固定资产存量不实、账实不符的现象,造成财务管理信息的混乱。

(三)财务管理行为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很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十分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原始凭证的填写不完整,相关原始凭证的信息因少填、不填、漏填等行为,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大打折扣,难以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四)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财务人员缺乏稳定性

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财务管理人员予以执行,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财务人员因为缺乏完善的系统性财会技能、财会法律等知识培训,出现了专业素质低下,依法理财的观念淡薄的局面。日常业务按部就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各种先进办法难于推行。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者缺乏专业的系统学习以及后续教育,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甚至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多是从没有从事过财务管理工作中直接调入或者是从原单位改行从事财务工作,未经过专业培训,专业技能差。如果他们不加强业务学习,长期缺乏必要的培训将不能够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很难担当财务管理的重任。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有些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

1.单位领导缺乏法律意识

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领导很多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存在着财务意识淡薄,财务意识独断,财务管理工作不完善的情况,很多领导认为财务就是管钱和付款,对于财务管理的监督、管理、控制等职能都不重视,使得单位领导的个人意识凌驾于财务管理制度上。

2.财务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责任心不强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往往惟领导之命是从,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不顾本身的职业道德,也没有遵守岗位职责,他们有的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二)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存在不到位

1.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财政改革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对事业单位的违法违纪行为依然存在着监督管理的缺少和惩处力度不够的情况,往往领导一干涉,最终的监督检查工作就流于形式,不了了之了。

2.没有形成有效的内审监督制度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水平落后,主要表现在内审制度落后,内审制度的威慑力有限。究其原因就是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网,使一些本应受到处罚的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造成恶性循环。从监督覆盖的内容上看,对某个单一事项或环节检查多,对全方位及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少,不能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

(三)相关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匹配

1.部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脱离实际情况

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制度落后,给事业单位的制度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它使得相关制度的约束力大打折扣,执行效力严重降低,难以起到实际的指导、监督、管理、控制等作用,使得很多的财务经费科目变得定位模糊,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使得资金和应办项目出现费用脱节的现象。

2.财经法规的制定不完善、不及时

旧的财经法规与新的财经法规衔接不好,与单位实际情况变化和制度执行情况不相适应。财务管理制度不符合实际、不便于执行,直接损害财务管理的权威性。有的制度虽然制定了,但实际操作中很难操作;有的是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

(四)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1.用人单位缺乏有效的用人机制

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事业单位所配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能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一些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站在会计岗位上,甚至成为会计机构的负责人;有的单位会计主管和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和条件达不到岗位能力的要求。少数单位还存在无证上岗现象。这种用人方式,影响并挫伤了会计人员贯彻会计法规,维护财经纪律,加强会计监督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会计职能的发挥。

2.会计环境影响财务人员的素质

越到基层,财务人员越薄弱。很多基层财务人员,大多未能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简单的会计处理还能应付,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了处理。基层财务人员业务熟练很少,就是想请教也找不到人。

(五)固定资产流失成因

1.固定资产购置不规范,使用效率不高

有的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标,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度够。单位之间互相攀比,盲目重复购置资产,加之资产的购建、使用、占用、处置权均在单位。要进行跨部门、跨单位配置资产基本没有可能。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购置的随意性很大,本来可以通过修理继续使用,却又购置新的资产。因缺乏统一与合理的资源配置,导致有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被长期闲置,致使部分资产闲置浪费,使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极其低下。

2.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有的单位长期以来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和盘点,没有按照会计凭证进行登记。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有的固定资产未经批准也未办理产权转让手续,随意调转;有的转让、拍卖资产未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有的事业单位以无偿形式向所属经营单位提供国有资产,且不按规定办理“非转经”手续,也不收取资产占用费,有的对不用或过时的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的手续审批就随意报废,导致事业单位资产变向流失。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

1.建立有效的相互约束机制

事业单位应该立足于自身的情况,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的严格性和可行性,明确地给出现金管理、财产审批、等财务管理的详细细则,保证制度的实施。

2.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实施各项行为的基本依据就是财务管理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也能推动事业单位进一步的发展。

(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36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文件,这极大地推动力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状况也应该作为重点考核对象,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各单位要立足于自身实际,配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指挥,制定和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提高管理水平;要从法律上确保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产权。

2.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构建有效的监管体系

提高对资产清查的重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将相关信息发布到网上,方便查询与监督,促进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提高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重视程度,加强监督管理,构建完善系统高效的监管体系。

(三)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自我发展建议

1.增强领导法制观念

作为单位领导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约束。认真学习《会计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财经法规。熟练掌握财经法规,严格依法办事,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依法理财观念,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2.强化服务意识

财务人员应主动融入单位各项经济管理活动中,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管理上,要形成一套约束机制,加强和改进管理,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多下功夫,力争少花钱、多办事,形成良好的资金运行机制。同时,履行监督职能,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健全经费收支手续,加强会计核算,规范会计业务。善于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高认识,转变思维方式,当好领导参谋。

(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

1.充分认识财务人员自身素质重要性

把一些思想素质好的、业务技术精、责任心强的人员调到财务岗位上。对那些会计业务素质不精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尽快加强培训新的知识,提高会计核算水平。把那些职业道德差、没有从业资格的财务人员,从岗位上调整下来,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执证上岗制度。

2.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各级财政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和政策水平,加快财务信息传递。要掌握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研究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规律,使之跟上形势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五)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财务监督体系

1.规范内控措施,实现有效监督

明确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通过全面的内控措施系统的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现状,做到职能明确,责任明细化;做到严格审核,手续程序的完善;保证财务数据合理真实性,保证凭证的有效性;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和重要性,重视内部审计机构以及相关人员的合理配置等等,以全面系统高质量的披露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潜在风险。

2.强化财政和职能部门的检查监督工作

应该切实有效的强化财政和职能部门的检查与监督工作,以法律的约束力和威慑力来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监督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全面性、合法性,切实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的控制与管理,强化审计监督,让资金使用规范性更高,效益更大。此外,要求事业单位进行定期的财务信息公开,以此来有效的接收社会与公众的有效监督。

[1]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侯 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北方经贸,2014(3).

[3] 廖 幸,韦爱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加强对策[J].中国外资,2011(14).

[4] 何 沈.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企业研究,2014(2).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资产事业单位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财务人员的转型问题与对策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