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江苏省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作为未来的教师——当代大学生,能否较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是衡量一个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如何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已成为计算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对此做了一些探讨与实践。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已经而且将继续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必将导致教育事业,特别是师范教育的重大变革。因为计算机教育已成为信息社会中人们必需的新文化教育,计算机文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劳动者所必备的知识基础。一个国家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则成为未来人才素质结构的重要方面。高等幼儿师范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的重任,因此必须把计算机教育列为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既有师范教育专业知识.又必须具有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全国高师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大纲,明确地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任务和要求。教育部成立了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并连续举行了四次 (每年一次)计算机等级测试,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推动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开展。我校信息中心成立后,首次在学校内开辟了一块计算机基础教育基地,它标志着计算机基础教育正式列入师范教育计划之内,师范教育的内容更丰富了,责任更重大了,我们必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要求师范毕业生必须具有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代表教学现代化的幻灯投影时代已经过去,多媒体、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进课堂。它是运用计算机特有的声、像、图、文等媒介作为教学传播媒体,将书本内容溶在知识、艺术和趣味之中,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进行学习的过程。智能CAI系统具有较高水平的启发性、灵活性和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故考试应分笔试和上机操作两部分;第二层次的教学,主要考核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数据库应用能力和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因此这个层次的考核,可以课题形式在机器上进行综合考核,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第三个层次的教学不但要求上机考核,更要重视理论方面的考核,上机考核可采用随堂考核的方法,它能比较实际地反映学生对算法的分析,编写能力,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还应在期末试卷上评定为宜。
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是上好实践课的必要前提,能否处理好计算机资源,软件环境,用户空间。系统维护等问题与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在环境设置上要做到: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机房管理。计算机室内拥有相当数量的机器和辅助设备,是学院设备最贵重的地方,也是学院对外的一个窗口。为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防止错误操作对机器的损坏,预防病毒的侵扰,对计算机资源造成浪费等,以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制定了学生,教师以及外单位人员用机制度,计算机室内设备,物品保管制度和安全防范制度,计算机室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以确保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发展和提高。
(2)配备、配全各种必要的教学软件,以满足各层次的教学和学生上机的需要,且分别存在加写保护卡的硬盘C中相应的子目录下,把D盘提供给学生使用,使系统管理有序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软件环境,使学生用机时能够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总结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我们认为抓了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机房建设,就抓住了这门课程的大局,但不等于全部,我们在研究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同时发现,尚有几点值得思考。
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绝大部分从事教育工作,即当教师,今天学习计算机就是为了将来工作的需要,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然而,中国信息化建设速度正在加快,且在迅速与国际接轨,这就给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目标应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同时期,应不断明确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
社会发展之快,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必须适时调整,不断增加和更新,以顺应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发展变化的需要。由于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的设定,应按大纲要求,做到科学合理,应该较详细地划分专业群组,对于不同的专业群组应该具有不同的课程设置。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现代化科学,它的教学手段应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即现代化的学科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应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长,加强计算机学科本身的直观和形象教学,将计算机搬进课堂,利用大屏幕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应使CAI早日走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堂,使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置身在网络中,在计算机网络中教师边教学生边做,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这个问题,为21世纪的中国培养合格的教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