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的十大特点

2015-01-02 01:49王天龙编辑孙艳芳
中国外汇 2015年19期
关键词:经济体债务国家

文/王天龙 编辑/孙艳芳

当前世界经济的十大特点

文/王天龙 编辑/孙艳芳

世界经济仍未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尚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其中的动荡与风险不容小觑。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全球化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世界经济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深入跟踪研究世界经济问题,谨慎研判世界经济走势,对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意义重大。

笔者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中的以下十个问题,或者说世界经济呈现出的十个特点,值得我国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高度关注。

全球仍未走出危机阴影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增长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之后在各国政府的协同努力下,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2015年以来,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增长,但是增长动力明显不足。总体上看,世界经济仍未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尚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做出这个判断,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全球经济增长仍未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8%,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3.3%和3.2%。从2000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情况看,今后三年全球经济仍然处在增速下行的态势之中。而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国际贸易仍十分低迷。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预测,2015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为4%,远远低于全球金融危机前十年平均年增长6.7%的水平。全球贸易低迷,表明世界经济增长仍然乏力。

二是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前期危机应对政策的消化阶段。各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采取的种种宏观经济政策,其负面影响仍在延续和发酵,并正引发新的问题。全球经济并未康复,危机后遗症特点明显。

发达经济体增长动力不强

从数据上看,美国经济增长情况相当不错。2010年以来,美国经济同比增长均在2%以上;2015年一季度达到2.88%,二季度达到2.32%,成为发达经济体板块的领跑者。但笔者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经济复苏动力在减弱,去库存压力在加大,通缩压力上升。今年以来,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一直在-0.2%至0.1%之间低位徘徊。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美国银行业在囤积资产。根据彭博社报道,2015年以来,美国银行业连续增持美国国债和机构债等安全资产,规模超过了2万亿美元。今年2月份,美国商业银行持有的现金已经超过2014年全年的水平。商业银行囤积资产和现金,表明美国银行借贷意愿很低,亦或在为未来潜在冲击做准备。这是实体经济低迷的重要反映。

欧洲经济复苏一直低速温和,2015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1%。在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下,通缩形势也有所缓解,CPI自今年5月份起已经“转正”,7月份为0.2%。但欧洲经济前景仍然堪忧。主要是其实体经济仍然缺乏新的增长点,重获竞争力任重道远,加之欧元区失业率很高,部分重债国深受债务危机困扰,地缘政治和欧元区内政治又持续干扰其经济发展和重大问题决断,因此,预计欧元区经济难有大的起色。

日本经济复苏稍好于预期。2015年一季度环比增长2.3%,是近15年来的最高涨幅;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2.2%。但由于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人口老龄化严重,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影响其与亚洲邻国的经贸关系等因素,日本经济仍将在迷茫中徘徊。

新兴经济体脆弱性上升

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和重要性上升,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中值得关注的大事。特别是2008以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但目前,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走势正在分化。印度经济比较抢眼,2015年一季度增长7.5%,是金砖国家中增长最快的;南非经济增长保持稳定上升态势,一季度回升至2.1%;中国经济增速虽略有回落,但仍然保持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与以上国家相比,金砖国家中的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增长则不那么乐观:受西方制裁以及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影响,2015年一季度,俄罗斯经济同比下降1.9%,已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巴西经济一季度同比下降1.6%,连续四个季度下降。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形势则苦乐不均。

新兴经济体经济走势分化,发生动荡和调整的概率上升,是当前国际经济中值得关注的风险。一是出现金融动荡。2015年6月,新兴市场遭遇了 2008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资本流出。根据IMF的数据,2014年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总额出现了1995年以来的首个年度下降,国际资本异动正在消耗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外汇储备。二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兴经济体国家结构性改革进展迟缓,在全球经济的繁荣时期,很多国家未有效推进改革,而逆风时搞改革则更加困难,经济结构性矛盾成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硬伤。三是债务风险累积。尽管从债务规模和债务杠杆率来看,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债务形势仍然相对安全,但近些年新兴经济体的债务增长速度过快。根据麦肯锡的数据,2007年以来,全球债务增长中有47%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债务增长过快,使违约风险相应加大。

世界经济通缩风险上升

2013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RB)开始呈现下跌态势,从570左右的高点快速下跌至目前的407左右。IMF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指数也从2014年1月的180.12,下降至2015年7月份的114.1。其中,原油价格从100多美元/桶开始下跌,一度跌破40美元/桶。低油价对全球金融体系是重要威胁,主要是很多国家的油企在油价下跌时囤积了很多石油,等待油价回升,但从目前情况看,油价短期内可能不会大幅回升。这使得相应的储存费用、银行贷款以及相关证券化资产都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很可能把全球带入通货紧缩的泥潭。从目前全球通胀形势看,世界经济通缩风险越来越大。IMF发布的全球CPI显示,发达经济体七国集团(G7)通货膨胀率2014年仅为0.98%;而2015年,美国、欧元区、日本的通胀水平则均在0%左右徘徊。通缩是经济发展的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居民购买力,但同时也会加重债务负担,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全球主权债务风险日益显露

希腊债务危机是目前全球市场关注的重要事件。实际上希腊有大约15亿美元的债务已经违约,这也使得希腊成为IMF历史上首个违约的发达国家。7月13日,欧元区领导人就希腊第三轮救助达成一致意见,由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SM)给希腊改革以金融支持。这避免了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最坏结果。但希腊问题只是欧债危机的冰山一角,预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很可能会卷土重来。首先,欧元区主权债务负担仍然非常沉重。2015年一季度,欧元区债务占GDP的比重为93.2%,不仅远高于60%的警戒线水平,而且还在延续上升态势。一些重债国,比如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债务形势并未根本好转。其次,欧元区经济增长疲弱,制约了债务问题的解决。再次,政治干扰和制度缺陷仍然存在。

从全球范围看,欧债危机是全球性主权债务危机的预演和缩影。全球主权债务风险正日益显露,可能成为新一轮危机的引爆点。2008年以来,全球主权债务不断增加。根据相关数据,以2013年汇率折算,到2014年二季度末,全球债务存量增长了57万亿美元,债务杠杆率(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从270%上升到286%。目前,全球债务总额比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还多,意味着发生危机的概率在上升:一方面由于原油价格遭重挫,可能导致很多能源类公司违约;另一方面,全球国债收益率则在飙升,特别是2015年5月份以来,投资者加速抛售国债导致全球国债收益率上升,包括美国、欧元区、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债收益率都出现大幅飙升。国债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石,很多金融产品跟国债市场挂钩,如果国债市场大跌,可能会导致大量以国债为抵押和质押的杠杆产品平盘或者清盘,进而传导到股市和商品市场,引发连锁危机。

美联储加息加剧世界经济波动

美联储主席耶伦近期已经明确表示,美国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加息。从美国经济基本面、维护美元国际地位以及引导国际资本流动的需要等方面来看,美联储加息也将是必然选择。从历史经验来看,美联储在长期低利率后实行加息,往往会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引发局部金融危机。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均如此。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意味着近6年来支撑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宽松货币环境将发生改变,这会极大地增加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美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利率水平直接影响全球很多资产价格的确定。特别是全球以美元计价的债务比重很高,美元流动性收紧、汇率走高以及加息,将会使债务国还本付息的难度加大。此外,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很多商品出口国用来偿还债务的美元收入因此减少,更使得这些国家雪上加霜,变得更加脆弱,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也大增。美元的特里芬难题,使得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全球主流央行政策分道扬镳

与美联储加息预期相对应,是其他主要国家央行实行降息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2015年年初开始出现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潮,几乎全球所有主要国家的央行都参与其中。欧洲央行三月份推出了欧版QE政策,从3月9日至明年9月,每月花600亿欧元购买总额1万亿欧元的欧元区债券,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日本央行6月19日的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维持其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继续以每年80万亿日元的规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此外,包括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丹麦、瑞士等国家也都实施了降息。宽松货币政策在全世界全面开花。

全球主流央行政策分道扬镳,导致全球流动性环境冰火两重天。这将给国际经济带来两个主要风险:一是导致全球资金流动变局。如欧元区资金正涌向美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很多机构也在抛弃欧元。IMF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央行有28%的储备资产是欧元,到2014年三季度,已经降到22.6%。二是可能会引发汇率战。主要国家货币竞争性贬值会冲击全球汇率体系,引发汇率大幅波动,给全球贸易开展和实体经济复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美欧联手为全球建章立制

全球规则之争已经超越了市场和商品之争,成为全球竞争和大国博弈的制高点。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申请国会的贸易谈判快车道授权(TPA)时,主打牌就是美国必须为世界制定经济规则。值得关注的趋势是,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正联手为全球经济的未来建章立制,力图掌握未来竞争的主动权。突出表现在全球经贸规则的“T协议”三角上,即美国主导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美欧正在开展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以及美欧主导的服务贸易规则(TISA)。其中TPP和TTIP已经引起广泛注意,但TISA可能是一个更加需要重视的领域。

TISA谈判启动于2013年初,旨在推动达成更高标准的服务贸易协议,在跨境数据流动、国有企业非公平竞争等方面设立新规则。根据现有的文件资料看,参与TISA谈判的23个国家和地区,其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二,服务贸易额占到全球贸易额的68.2%。TISA谈判独立于WTO框架之外保密进行,达成协议后再与其他希望进入的国家进行谈判。

更加重要的是,在这个T协议三角中,没有金砖国家的参与,有意将金砖国家排除在外,隐含着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对金砖国家的戒心。此外,美欧在这个“T协议”三角中,还加快建立汇率制度规则,加快打造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这一动向和趋势,应该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

地缘政治动荡不止

全球经济走势分化也带来了地缘政治动荡与混乱,而政治混乱又反过来加速全球经济走势的分化。乌克兰危机仍然在延续和发酵,而中东则战火重燃。2015年4月,沙特对也门开始进行空袭,拉开了海湾合作委员会军事介入也门冲突的序幕。也门虽然国土面积不大,其产油量每天也只有十几万桶,但是它紧邻全球能源贸易中心沙特,控制着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亚丁湾和曼得海峡。而曼得海峡是油轮东出波斯湾向西航行的必经之路,仅2013年经其输送的原油和精炼油规模就达约3800万桶。一旦其被封锁,将会导致从波斯湾到苏伊士运河和苏麦德输油管道的游轮停运,并对石油市场投资者的心理造成重大冲击。也门正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和伊朗之间冲突的最新战场。其发生长期冲突的可能性,增加了沙特和其他海合会国家被迫卷入战争的风险。舆论普遍认为,新一轮中东战争或已爆发,将给国际原油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影响,进而会影响全球经济发展。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

当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而且变得越来越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而工业4.0,智能农业、众筹、众包等新经济要素的不断涌现,也在催生新的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世界上很多国家正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满足需求、升级产业和创造市场,并将其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比如Uber、滴滴打车等现代“共享经济”,正成为重要的经济形态。其特征是整合信息数据库,建立以移动互联网为依托的第三方平台,线上聚合消费需求并牵线搭桥,线下进行服务交易和移动支付,帮助消费者获得更加便利、实惠的服务,引领新一轮消费革命。

共享经济理念与实践正在迅速发展壮大。美国已经出现对共享经济的投资热潮,2014年风险资本投入约17.3亿美元。全球现在有数千家从事共享经济的机构,涉及交通运输、融资信贷、房屋租赁、音乐电影等领域。2013年,共享经济领域共创造了35亿美元的收入,年均增速逾25%,并且已经建立起了初具规模的受众群,呈现出自我进化的良好态势。英国商务部认为,共享经济等新商业模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鉴此,英国对共享经济将采取欢迎和支持态度,并力争成为该领域的前沿领先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猜你喜欢
经济体债务国家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工作图什么?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