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慧洁 寇楠 张宏燕 编辑/王亚亚
中韩自贸协定“风吹”大连
文/王慧洁 寇楠 张宏燕 编辑/王亚亚
企业应抓住中韩自贸协定的机遇,加快引进韩国高科技优势产业资本,逐步摆脱以要素成本为代价的加工贸易发展模式,扩大韩资跨国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加快产业升级。
大连凭借临韩地理优势、便利港口条件、相近文化背景等优势,与韩国的贸易往来日趋紧密。2014年,大连与韩国进出口总额达52亿美元,占该市进出口总值的7%;近五年的年均增长达18%,高于大连最大贸易伙伴国日本。韩国已继日本、东盟、欧盟、美国之后成为大连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国。2015年2月,中韩签署了自贸协定文本。在自贸框架下,中韩经贸往来将更加便利、富有活力。中韩自贸区的“落地”,必将给大连涉外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连韩贸易结构呈现高度互补性。韩国自上世纪70年代走上重工业发展道路,逐渐在化工、机械设备、精密仪器、车辆制造等领域跃居国际先进水平。这些行业也是韩国出口大连的主要领域。而大连在农业、渔业、纺织服装、电气设备组装等领域也形成了对韩国的比较优势。双方各自优势产品行业差异性比较大,贸易结构互补性较强。
长期以来,资源产品出口及韩国直接投资一度带动大连对韩贸易形成顺差;但随着化学工业和运输设备行业内的贸易变化,连韩贸易转为逆差格局(见附图)。韩国自然资源极度匮乏,几乎所有工业原料都需要进口。2012年以前,大连对韩贸易持续保持顺差,至2012年达到峰值8亿美元。而当年,大连对韩出口的矿产品、纺织原料、贱金属等对顺差贡献率高达74%。此外,大连凭借低廉的人工成本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韩资进入。这些基于要素价格差异的产业投资助推了对韩贸易顺差。典型案例就是原STX集团带动了2012年以前对韩船舶贸易的大幅顺差。
2013年起,大连对韩贸易开始出现小幅逆差,2014年逆差扩大至2亿美元,同比扩大109倍。究其原因,一是随着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等新兴石化企业陆续投产,对韩化工中间产品进口需求大幅增加,导致2014年大连对韩化学工业贸易逆差较2012年快速增长了211%;二是STX集团的破产导致船舶出口大幅减少,而韩国汽车进口却逆势增长,导致运输设备行业的贸易顺差大幅减少,2014年比2012年下降了99%。
尽管连韩贸易结构呈现互补性,但从趋势上来看,随着国内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的加快,大连相对优势行业如电气设备、水产品等行业发展比较快,而相对弱势行业如有机化学、机械设备、精密仪器的发展后劲也较强。这表明,大连在巩固优势行业竞争力的同时,弱势行业与韩国的差距也正在拉近,双方贸易结构的互补性有走弱倾向。
连韩贸易亦存在行业竞争性,预计未来在某些领域的竞争还会进一步加剧。双方出口的商品越相似,意味着竞争越激烈。通过对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即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发现,连韩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呈如下态势:传统上,大连在农业、纺织服装鞋帽、矿产品行业RCA值较高,而韩国RCA值较高的行业是化工、机电、精密仪器;但近年,大连与韩国之间很多产品的RCA值正在逐渐接近,尤其是化工和精密仪器行业,2014年,大连化工产品的RCA值已经超过韩国,精密仪器领域的RCA值差额也由2010年的1.28缩小到2014年的0.94。这说明双方贸易竞争性在走强。
协定对韩国农业的保护虽会抑制农产品出口,但大连优势农产品的关税下调则是利好(具体见附表)。韩国农业资源匮乏,大多农产品要依赖进口。为此,韩国对农业给予重点保护,实行较高的关税。2013年,韩国整体简单平均最惠国农业关税为52.7%,高出我国37.1个百分点。中韩自贸协定框架下,韩国多数农产品维持关税不变,但水产品、蔬菜、水果、农产品制成品等关税或将有望下调。大连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经济发达,渔业、畜牧业、蔬菜、水果、花卉等是优势农产品。自贸协议框架下部分农产品关税的下调,必将促进大连的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对韩出口的进一步扩大,也将有利于利用大连土地和人工成本优势等吸引韩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受制于中间产品的进口依赖,大连的化学工业处于弱势,这对中韩贸易开放具有双重影响。有机化学品是韩国对大连出口规模最大的商品,占比近60%,其中40%以上是对二甲苯(PX)。韩国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游新兴化工材料和精细化学品方面具有较强优势。而大连虽然以石化产业为支柱产业,但一方面“油头化尾”脱节,产业链不完整,不少石化生产企业不生产其上游原料——石脑油和PX,加之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等因素的限制,只能依赖进口(仅2014年,大连就进口PX约25亿美元);另一方面,中下游高端化学品种短缺,大连出口的有机化学品中80%为精对苯二甲酸(PTA),贸易品种单一,更缺乏高端产品。目前我国化学工业品关税高于韩国1.1%,降税后,虽能降低购自韩国的化工中间产品(如PX)的成本,但同时也对大连生产相同化工中间产品的企业形成了价格压力。
机械、精密仪器、车辆制造等弱势行业企业将面临冲击,但呈逐步向好态势。大连机械、精密仪器、车辆制造等核心装备制造领域企业对韩尚处于弱势,韩国在这些领域企业优势明显。目前,因国内上述行业关税高于韩国2.2%~5.9%,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自贸协定带来的降税将对大连相关企业带来冲击。但通过研究发现,这些行业的TSI(Trade Specializatiob Index,即贸易竞争指数,通常被用来测算两个国家或地区产业间的互补程度)值近五年来在逐渐上升,表明该行业企业的弱势正在逐渐得到改善。
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的对韩贸易竞争优势缺乏可持续性,减税将对外资加工企业冲击较大。电子设备制造是大连出口创汇的支柱行业之一,承接了对韩贸易的主要商品生产。2014年电子设备产品的TSI值不断上升,表明该行业竞争力逐渐走强。但受制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加之人工等要素成本上升、税收“超国民待遇”弱化等因素,使得外资加工企业境外母公司纷纷减少订单、削减投资、转移生产线。2014年,大连电子设备产品出口44亿美元,同比下降7%。目前国内电子设备行业关税高于韩国2.7%,降税后,进口增长会较快,大连将损失部分行业的竞争优势。
纺织服装业积累了一定的优势,减税加上服装加工企业产能转移或将带来不利。纺织服装行业是大连的传统优势产业。服装和鞋帽类商品显性比较优势也都远高于韩国。但这种优势建立在低人工成本、低加工费的基础之上。为保护优势产业,我国服装和鞋类关税分别高于韩国3.5~6%。关税保护消减后,韩国品牌的强势进入必将抢占国内市场。此外随着外需不振、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大连服装加工企业也面临困境,产能转移逐渐增多。2014年,大连纺织服装类商品出口同比下降16%。这种局面必将加剧减税带来的冲击。
自贸协定对大连港航物流等行业促进作用有限,东北腹地经济和“一带一路”战略才是发展的关键。中韩自贸协定无疑会刺激连韩双边贸易规模增长。大连和韩国的货物贸易多以海运为主,但短期内中韩自贸带来的港口吞吐量、海运业的增长预期不会太大,东北腹地经济发展与“一带一路”等战略政策的融合才是港航、物流全面发展的关键。大连作为“一带”的桥头堡、“一路”的延伸点,拥有海陆双向口岸优势:承担着东北地区65%的进出口货物吞吐量,10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覆盖了全球300多个主要港口。2014年,港口吞吐量达到4.2亿吨;2015年,随着“连满欧”、“连蒙欧”两条陆路国际通道和“连海欧”国际海运通道的打通,将进一步提升大连国际中转港的地位。但同时,东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腹地市场消费需求放缓等因素,也将制约大连港航、物流的发展。
根据上文对大连各行业受自贸协定影响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快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促进与韩方的农业合作,培育优质企业。在农业方面,企业应避开韩方敏感领域,在出口利益较大的农产品如蔬菜和水果、水产品方面,争取扩大出口。应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大力发展海参、鲍鱼等海珍品生产,加快獐子岛镇、庄河黑道镇等养殖基地建设;同时,加快发展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叶类蔬菜、苹果、樱桃等优势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还可以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与韩方合作建立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以此为平台,吸引东北腹地农业生产企业来连开展外贸洽谈等,将大连发展成为东北与韩国之间的农业贸易窗口。
二是企业在加强与韩国高新技术等优势产业合作的同时,要注意推动自身技术进步和制造业产业升级。韩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具有技术优势,企业应抓住中韩自贸协定的机遇,加快引进韩国高科技优势产业资本,逐步摆脱以要素成本为代价的加工贸易发展模式。要通过韩资技术转让、合作设立研发中心等,扩大韩资跨国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提升弱势行业、衰退行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加快产业升级。与此同时,要激活内生发展动力:一方面要做优存量,要以长兴岛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为依托延伸石化产业链条,形成“炼化一体”的产业格局,同时调整、优化装备制造的产品结构,使造船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并做大汽车及配套产业的规模;另一方面要壮大增量,主要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互联网+”的实施,并注重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此外,还应积极“走出去”,引导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企业沿“一带一路”选点促销,推动骨干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带动装备制造出口。
2010~2014年大连市对韩主要商品进出口顺差变动图
2014年中韩两国主要行业关税税率比较表
三是全力打好“港航牌”,利用自身优势和中韩贸易开放机遇发展临港经济。大连位于东北亚地区中心地带,是环渤海与东北经济区的重要连接点,具有独特的口岸优势。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金普新区开发开放、中韩自贸协定等国家战略,为大连充分利用东北地区区位优势和港航物流产业的集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提供了良好机遇。大连应积极发展港口经济,不仅要引导造船、海洋工程等临港制造业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同时还要围绕港口和口岸资源,大力发展海运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海上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不仅要优化港口硬件设施,更要提供通关、金融、外汇、检验检疫等政策便利。要深化与釜山、仁川、福冈等港口的合作,利用区位、资源、技术、保税等优势,吸引更多货物经大连集散运转,繁荣航运物流。
四是突破传统外贸发展思维,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商品集散地。2014年,大连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零售额增长了165%。大连可以趁此市场机遇,建立对韩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大连“出口时代网”被商务部授予全国十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企业可以借助此平台,享受其从市场开拓、报关检验、租船订舱到退税、融资所提供的全价值链一站式服务;还可通过建设韩国商品分销基地,以日用品、食品、化妆品、家电为重点,建设具有影响力的批发物流分拨中心、进出口商品国际采购中心和展示交易中心,激发东北、内蒙乃至国内经济腹地的外贸发展潜力,并为弱势行业、企业打开市场、扩大销售。
外汇局大连市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