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影响下的分层控规中土地使用强度评价研究——以宝鸡市陈仓组团为例

2015-01-01 03:14侯全华王文卉杨斯亮
关键词:容积率分层土地

侯全华,夏 双,王文卉,杨斯亮

(1.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2.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长沙 41000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优劣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存在规划编制、管理及制度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具体建设项目前期的规划美好蓝图与开发后的实施效果存在巨大差异。现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编制技术体系本身存在缺陷,其控制的核心仍然是土地使用的“量”指标[1],对城市空间环境“质”的有效控制不足。因此本文从编制技术层面对控规土地使用在空间形态控制方面的不足进行分析,并试图建立城市设计影响下分层控规土地使用强度评价技术体系来实现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控制,既有效增强土地使用“数量”化控制的依据,也能有效保障城市空间环境“质量”,达到“质”与“量”的协调统一。

1 分层控规中土地使用控制指标对城市设计控制方面存在问题

城市设计是控制与引导城市空间环境与形态的重要手段,控规控制指标中土地使用强度(容积率、密度、高度)是土地资源配置的核心内容。当前控规阶段中城市设计引导土地使用强度控制存在以下问题。

1.1 城市设计未纳入分层控规编制技术体系中

随着《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的实施,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根据自身特征进行了控规编制技术的探索与实践,“总量约束、分层控制、分区平衡”的分层控制的“新控规”模式已成为主流[2-3]。但城市设计未纳入分层控规编制体系,不足以控制空间形态,同时指标控制的科学性依据不足。

1.2 控制指标对城市空间形态控制方面的不足

1)控制指标体系不能有效地控制城市空间形态。控制指标体系组合与城市空间形态不是一对一,而是多对一、一对多的对应关系。

2)注重实体建筑开发建设,忽视空间环境质量。控规中多数指标针对的是城市建设总量的控制,而仅有绿地率一项指标控制空间环境质量。

3)开发控制中缺乏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引导。在注重城市开发建设的同时,应强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标志作用,重视对风貌特色的保护[4]。

1.3 小结

为弥补控规编制过程中对城市空间设计控制的缺失,将城市设计的理念方法合理地融入分层控规编制技术体系框架中,完善控制指标体系,使之起到管理与控制空间形态的作用。因此就需要探讨城市设计与分层控规如何衔接?哪些城市设计因子对土地使用强度有影响?影响评价技术如何?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尝试采用定量评价融合定性判断的评价技术方法——即城市设计因子影响分层控规土地使用强度控制指标。

2 城市设计影响下分层控规土地使用强度评价技术体系

2.1 评价技术体系框架

首先在理清城市设计对土地使用强度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找到城市设计影响因子与评价技术方法。通过整合现有研究成果[5-6],制定实现土地使用强度控制的评价技术体系(图1)。

图1 评价技术体系框架图Fig.1 The framework of evaluation system

2.2 城市设计对分层控规土地使用强度影响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7-14]的研究可以看出:城市设计因子对土地使用强度(核心指标:容积率)在3个空间层次中土地使用强度有不同的内涵。城市设计影响下的分层控规土地使用强度控制主要表现为纵向分层传递反馈机制与横向分区平衡引导作用,在纵、横双向作用下,逐层确定土地使用强度指标(图2)。

图2 城市设计对分层控规土地使用强度影响作用图Fig.2 The effect of the urban design to the land use intensity of hierarchical control

2.3 城市设计因子选取与定量化

在确定城市设计对分层控规土地使用强度影响作用关系后,对城市设计因子进行选取。片区层次主要在总规阶段进行研究,本文不讨论。本次研究将城市设计因子分为管理单元和地块两个层次。利用AHP方法模型表达“城市设计影响因子评价”体系,将土地使用强度等级评价模型分为3层次,分别为:总目标层(A)、分目标层(B)和因子层(C),运用定量指标模糊量化法对各类因子层进行权重赋值,建立判断矩阵,分析计算目标层的权重值,最终确定管理单元层次的基准模型与地块层次的修正模型评价因子体系(图3)。

图3 基准模型与修正模型评价影响因子体系图Fig.3 The influential system of the reference and correct model

2.4 评价方法与步骤

通过对比分析,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作为定量评价方法,选用德尔菲法构建判断矩阵[15-17],是一套定量评价融合定性判断的评价技术方法(德尔菲法—试验法—德尔菲与 AHP结合—GIS)。通过将上文确定的城市设计因子融入模型中,得到评价步骤(图4)。

图4 评价方法与步骤图Fig.4 The method and steps of evaluation

3 宝鸡市陈仓组团控规实证应用

3.1 管理单元层次

3.1.1 片区现状土地使用特征与建设总量

1)现状土地使用特征

该片区呈带状空间形态,总规划用地面积为3 040.50 hm2,其中现状城市建设用地1 062.22 hm2,占总用地的34.94%。共划分为12个管理单元,通过GIS分析可知,老城区和新城西侧部分地区使用强度较高,局部达到2.0;其他地区使用强度较低,容积率多小于1;部分用地为农田和待开发用地。

2)建设总量预测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方法预测规划片区总建设量,最终确定陈仓组团规划总人口为25万人,远期总建筑量为2 900万m2。

3.1.2 各管理单元基准要素下各因子权重——基准模型 在管理单元层次,对已确定的6个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运算。首先,构建影响因子判断矩阵,对6个因子进行两两比较,以因子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为依据予以赋值,得到判断矩阵;其次,对判断矩阵进行特征向量计算和特征根计算,验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否达到满意程度;最后,根据计算,得到各管理单元的综合评价值和空间序列(表1)。

表1 管理单元层次城市设计因子权重值表Tab.1 The weights of factors on unit management

表1分析可知:城市轴线、功能分区、高度控制所占权重较大,为管理单元层次城市设计引导下影响土地使用强度的主要因子;风貌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景观生态系统为次要因子,权重应相对较低。

根据表1的权重值,计算得到陈仓组团各管理单元土地使用强度,从而完成管理单元层次的强度区划(表2)。

表2 管理单元层次城市设计引导下单元各因子权重值表Tab.2 The weights of unit management's factors

通过数据整合,将管理单元土地使用强度共分为 4个区:CC02,CC03为强度一区;CC01,CC05,CC06 为强度二区;CC04,CC07,CC09,CC10,CC11为强度三区;CC08,CC12为强度四区。按城市设计因子综合值确定各管理单元的总量分配,并以此确定单元基准容积率(表3)。

表3 陈仓组团管理单元基准容积率一览表Tab.3 The reference intensity of Chencang Group on management unit level

3.2 地块层次

在管理单元基准容积率确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块层次城市设计影响因子进行评价与权重赋值,构建地块层次下的土地使用强度控制修正模型,指导各地块土地使用强度指标的控制。

3.2.1 各地块基准要素下各因子权重——修正模型 在地块层次,对4个城市设计因子进行分析,采用与管理单元同样步骤的层次分析法进行运算。根据计算,得到各地块的综合评价值和空间序列(表4)。

通过分析可知:城市服务条件和开放空间所占权重较大,为地块层次城市设计引导下影响土地使用强度的主要因子;视线通廊和绿地系统为次要因子,权重应相对较低。

3.2.2 地块土地使用强度评价 在管理单元总量的约束下,通过GIS分析平台将管理单元基准容积率与修正模型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陈仓组团地块容积率控制,从而完成控规地块控制图则。

表4 地块层次城市设计因子权重值表Tab.4 The weights of urban design factors on block level

4 结语

控规控制指标注重实体建筑“定量”开发建设,忽视三维空间环境“定质”的控制日益突显。将城市设计与分层控规相结合,既达到了加强对城市空间环境“质”的控制,又起到了优化土地使用强度指标“量”的控制。采用定量评价融合定性判断的评价技术方法,对城市不同层次制定不同深度、不同内容的控制要求,是在分层控规编制技术体系下作出的补充。而导致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差的因素众多,本文从规划编制技术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推动分层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对接与融合,加强城市设计与法定规划的衔接,并将城市设计纳入城市规划的决策、实施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1] 田莉.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困惑与出路——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分析视角[J].城市规划,2007,31(1):16-20.

[2] 黄明华,黄汝钦.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值域化”初探[M]∥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3] 侯全华,段亚琼,马荣国.城市分层控规中土地利用强度与交通容量协同优化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2):114-121.

[4] 曹曙,翁一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探究[J].城市规划,2006,30(12):45-48.

[5] 许智东.基于控规整合的开发强度控制方法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6] 尧德明,陈玉福,张富刚,等.海南省土地开发强度评价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86-87,90.

[7] 咸宝宁,陈晓键.合理容积率确定方法探讨[J].规划师,2008,24(11):60-65.

[8] 段兆广.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的合理确定——以昆山老城改造为例[M]∥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9] 徐芳.关中中小城市控规土地使用强度区划初探——以蒲城县城中心城区为例[D].西安:长安大学,2011.

[10]王阳.城市总体布局层面土地使用强度控制体系研究——以安康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11]刘达,王海琴.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层式弹性控制方法探讨[M]∥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3.

[12]韦东,程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分层及其他构架性建议[J].城市规划,2009,33(1):45-50.

[13]刘慧军,沈权,陈蓉.城市规划管理中容积率分层确定机制探讨[J].规划师,2013,29(7):74-78.

[14]丁亮,屈雯.自组织视角下的土地开发强度探讨——以平凉市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1,27(12):12-23.

[15]曲乃云.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购物网站评价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16]李霞.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模式选择[D].重庆:西南大学,2011.

[17]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容积率分层土地
我爱这土地
有趣的分层现象
浅议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容积率
雨林的分层
深圳:拟严控城市更新规划容积率优先安排居住功能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有趣的分层
基于补偿性容积率计算的工业用地容积率管理
城镇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容积率修正系数编制新方法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