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玲,刘 顺,吴左宾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
目前,我国各地小城镇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由于在发展中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建设中忽略生态平衡问题,往往造成了乡镇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因此,在积极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育建设的基础上,展开小城镇旅游发展规划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陕西省三原县为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在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的基础上,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对其展开旅游发展规划研究。
三原县位于陕西渭河以北及关中平原中部,总面积577.38 km2,是省会西安的北大门。自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以来,三原至今已有1556年的历史。三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362~1 409 m。全县地貌以平原为主,城区附近属于泾河左岸侵蚀堆积型二级阶地(图1)。县境内河流主要有清峪河、浊峪河、冶峪河、赵氏河等。三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冬寒冷,春干燥,夏炎热,秋湿润多雨,平均气温13.4℃,年均降水量511.15 mm,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一半左右。常年主导风向东北风,平均风速1.94 m/s。2009年末全县辖10镇4乡,全县总人口418 170人。
图1 三原地形地貌图Fig.1 Sanyuan topography map
县域内除现有建成区以外,基本为农田生态系统,另在西北部嵯峨山区有少部分人工林生态系统。现状植被主要分布于嵯峨山区、北部台塬区、南部平原区村舍四周以及清峪河、浊峪河、冶峪河、赵氏河两岸和城市主干道两侧。成林植被只存在于嵯峨山上。嵯峨山为陕西省1993年批建的省级森林公园,占地12.99 km2,现有林地面积2.0 km2,覆盖率达15.4%,全县植被覆盖率约为5%。
三原县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流失区涉及10个乡镇,中度以上流失区面积311.1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4%。按地貌单元分类,南部平原区绝大部分区域的土壤侵蚀模数小于100 t/km2·a,唯有清河两边因河沟深切,谷深25~40 m,因两岸地下水作用,土层重力坍塌活跃,水土流失严重。北部台塬区的塬面与沟坡面积比为6∶4,大小冲沟有近500条,土壤侵蚀模数在100~2 000 t/km2·a。塬边缘沟坡侵蚀活跃,水蚀地貌明显。西北山塬区中山地有大面积基岩裸露,残塬已被蚀割为5~7个小块(塬面因蚀割作用而破碎)有大小冲沟750条左右。土壤侵蚀模数在2 000 ~3 000 t/km2·a。
清峪河、浊峪河、赵氏河为境内主要水资源供给区。全县可利用资源总量为1.94亿m3,自产资源严重不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
通过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分析,对县域的整体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定量评价。首先,以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Sp)来分级(表1)。
其次,选出20项评价标准,每项指标最高得分5分,最低得分1分,20项指标叠加,最高得分100,最低得分20(表2、表 3)。
表1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分级Tab.1 Classif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表2 单项因子分级评分表Tab.2 Individual factor score
表3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表Tab.3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按如下公式计算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确定协调度等级。
Spi为i项指标的评价值,n=20;Sp=53
通过计算得到综合评分为53,属于需要调节(第三级)的等级。说明三原由于森林覆盖率偏低、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投资低、环境治理能力较差等方面因素导致环境与经济不够协调,需要进行调节改善。
图2 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Fig.2 Coun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生态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2]。本规划研究依照生态功能区划原则,综合考虑三原县的各类环境要素,将县域分为四大生态功能区(图2)。
3.2.1 生态敏感区 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且生态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较弱的区域,对整个县域生态环境的优劣至关重要。主要有河流、水系、水库、水源涵养区。三原县的主要生态敏感区有:清峪河、浊峪河、赵氏河、各大小水库、嵯峨山森林公园等。
3.2.2 生态保育区 发挥生态协调和环境净化作用的区域[2]。主要有自然保护区、生态绿地和农田。三原县的主要生态保育区有:北部3个塬区、南部平原的农田水塘、已建成的国道、高速公路主干线两侧林带等。
3.2.3 生态开敞区 生态环境较好、整体生态功能协调、可以适当开发的区域。主要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和村镇建设用地,及其周边散落的乡村建设用地。三原县的主要生态开敞区为南部的冲积平原区,以及北部台塬上主要村镇的建设用地。
3.2.4 生态恢复区 生态恢复区指生态系统已经遭到破坏,需要进行恢复建设的区域。三原县的主要生态恢复区有:南北部交界处的“四十里塬坡”地带;清峪河、浊峪河的中下游地带;以及嵯峨山区除2.0 km2林区以外的广大区域。
三原旅游发展应强化生态功能,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资源和基本农田等空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发展规划基于对县域生态环境要素、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基本农田保护等方面内容的综合考虑,积极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育,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将生态旅游产业作为三原的特色产业。
三原县旅游资源丰富,全县共有70个旅游资源单体,人文旅游和自然资源兼备,但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集中在文化层、墓和墓群等方面。其中34.3%的旅游资源单体分布在城关镇,20%分布在陵前镇。这些资源中目前已开发的资源只占极少数,绝大多数没有被开发利用,也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2009年全县旅游业综合收入5000万元,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万人次。
根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近期2015年,将实现旅游接待人次125万,年旅游收入近6.25亿元;中期2020年,将实现旅游接待人次200万,年旅游收入近16亿元;远期2025年,将实现旅游接待人次253万,年旅游收入25亿元。从目前发展来看,距离这一规划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根据三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形成“依托一体,腾飞两翼,打造精品,构建6区,完善交通,优化服务,点线结合,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格局。
1)优化发展一体,强化核心枢纽:以三原县城为核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改善城市面貌,优化旅游环境,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2)建设精品景区,树立品牌形象:选取旅游资源中品质最高,知名度最大,发展潜力最佳的旅游景区作为三原县旅游发展的拳头产品,共同塑造三原县全新的旅游形象。
3)完善3条环线,带动两翼6区:通过旅游环线建设,带动区域旅游产品的整体发展,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空间格局。
在旅游资源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且相对集中的区域,依据自然地理特征、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旅游交通状况,结合城镇分布状况,将三原县划分为古城文化旅游区、郊野生态休闲区、唐陵怀古观光区、渭北民俗体验区、墓葬遗址科考区及嵯峨森林游憩区等6个旅游片区。
5.2.1 古城文化旅游区 该区功能定位考虑以旅游中心枢纽、文化旅游、古民居旅游、美食旅游为主题。其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城隍庙、古龙桥、学古书院、宏道书院、于右任故居、于右任纪念馆、马理墓、中王堡木塔、孟店民居、东里堡花园等。
5.2.2 郊野生态休闲区 该旅游片区主要指以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依托,以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及水上娱乐、农家乐等项目为主的中心城区周边区域。
5.2.3 唐陵怀古观光区 该区旅游资源主要有:唐永康陵、唐庄陵、唐端陵、唐献陵等唐帝王陵以及李寿墓、臧怀亮墓等名人墓。因此,利用优势可联合富平五陵开展唐帝陵历史文化旅游活动,展示唐代早期、中期和晚期不同时期的陵墓建造风格以及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
5.2.4 渭北民俗体验区 该区主要以渭北特色民俗文化、传统农业观光体验旅游为主。位于县城北部新兴塬上的柏社村,不仅是一个有着1600余年发展历史的古村落,而且是一个以传统下沉式窑院为居住方式,蕴含深刻历史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与景观价值的特色风貌村落,特别是其现存窑院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十分罕见,极具申报历史文化古村的潜质与条件,应加以重点保护并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
5.2.5 嵯峨森林游憩区 该区主要以开展登山游憩、文化旅游为主题,范围涵盖规划区北部嵯峨山所处生态环境优良的区域。
5.2.6 墓葬遗址科考区 依托古墓葬资源,开展古墓葬文化科研考察,使其成为陕西著名的古墓葬科考区之一。
图3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图Fig.3 County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
5.3.1 城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线 依托三原城区主要干道展开,其中包括西大街历史街区、城隍庙旅游小区、孟店民居、东里堡花园、中王堡木塔等旅游景点。该线路可通过西阎高速与泾阳县城各人文旅游景点紧密联系,进行组合开发,充分发挥三原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并通过西阎高速将该线路组织到关中北部旅游大环线当中。
5.3.2 人文生态旅游线 该旅游线路主要沿县城到北部嵯峨山及柏社古村的城市道路展开,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密切沟通。该线路由三原城区向北延伸,主要景点有:池阳宫遗址、樊家河二号遗址、冯村水库、嵯峨山森林公园、小道口水库、邵家沟遗址、王家沟水库、柏社古村、新兴乡林场等。该线路主要依托三原县城北部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森林资源与水资源开展生态特色旅游。
5.3.3 唐陵文化旅游线 该线路主要沿三阎公路和210国道展开。主要景点包括:唐永康陵、唐庄陵、唐端陵、唐献陵等唐帝王陵,并一直延伸到富平与富平5个唐帝王陵组织完整的唐帝王陵历史文化旅游线,是一条以历史文化为主要游览内容的旅游线。
5.3.4 休憩观光旅游线 该旅游线主要沿三原县城往东道路展开。主要包括生态农业试验田、大棚蔬菜种植、绿色果实采摘园等农业观光旅游地,并且针对西咸都市圈客源市场的休憩度假旅游需求开展农家乐旅游活动。
5.3.5 红色教育旅游线 该旅游线主要沿三原县域北部陵前镇向南沿三陵路展开。主要包括武字区革命根据地、黄子文烈士纪念碑、东里花园(靖国军建址、杨虎城将军住所、史可轩烈士纪念碑)、于右任故居、于右任纪念馆等旅游地,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
5.3.6 三原县域旅游环线 该线路主要将规划区内四大旅游区串联起来形成环线,根据旅游市场的不同需求,组织三原县域一日或两日游活动。展现三原县主要特色旅游资源。
[1] 三原县十二五规划.百度文库.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enku.baidu.c).2012.
[2] 苏原,梁涛.济南市东部产业带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区划[J].城市规划,2004(6):93-96.
[3] 高利军,黄韶华,白金凤,等.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初探[J].干旱环境监测,2003(2):90-92.
[4] 张玉波.对生态旅游型小城镇建设环境规划的研究——以淄博市周村区萌水镇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1.
[5] 何军.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论文[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6] 黄梅,李小兵,谭艺平.小城镇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容量研究[J].经济地理,2005(4):569-572.
[7] 李娟.旅游屏蔽区错位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三原县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8] 郑娜.陕西省三原县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J].襄樊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