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沈正宇
探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应对举措
◎ 文/沈正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迎上全面性、经济性、高效性和全员参与的时代浪潮。而在具体经营管理中,中小企业以追求低经济、高效益为核心,迅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等特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准绳。故当务之急需要打造一套适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我国财政部2001年6月颁布的《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给内部控制制作了明确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
1.内部控制是一种制度管理规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能够防范风险,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该套控制能帮助企业改善全方位的内部管理体系、找出关键控制点和让日常管理步入正轨,井井有条,且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的全过程。
2.内部控制是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结合体。有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从源头上为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保驾护航。
3.内部控制属于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基石。只有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资产的安全性,才能保证做好内部控制的其他工作。
(一)认识不够清晰准确
在我国,很多企业认为内部控制是空的,是简单的手册、文件、制度等的堆积;当然也有具有前瞻性的企业,能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会将确保企业内部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等视为关键控制点;但是大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处于扫盲阶段。造成此种窘境的根源,在于我国内部控制的起步较晚,即便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是有很深的鸿沟,这些均是企业各类资产流失的导火索。
(二)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在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会计控制规章制度仅仅流于形式的问题,即便有的企业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对制度的落实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际工作中往往背道而驰,那么,内部会计制度也就成了空头支票,完全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因此,企业建立内部会计制度就应该高度重视制度的落实,使之在实际行动上严格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
(三)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即便是许多上市公司,家族式企业司空见惯,高至董事长低至普通员工,任人唯亲的现象屡见不鲜,设置的所谓的那些内部控制,遇到亲人就开绿灯,这种治理机制,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势必会被拍倒在沙滩上,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当然更不乏存在这类公司,要么根本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或设置但实施成为纸上谈兵。
诸如此类的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等现象,导致产生了大量的内部资源无厘头的耗费,无形中加重了企业经营的负担。因此,内部控制应该为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目标站好岗,为完善公司治理和管理机构添砖加瓦。
(四)缺乏有效监督控权机制和多级控制系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所有者与经营者形成了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具体经营管理中,许多企业的委托者——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导致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层出不穷,更不用谈中小股东的束手无策——只能对大股东手下的管理风格望洋兴叹。
因此只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落实,才能减少经营者违规乱象,提高代理人(经营者)的违规成本,使代理层有违规的贼心而没有那贼胆儿,建立多级控制体系可谓迫在眉睫。接下来,我们逐层揭开多级内控体系的面纱:第一层,股东权益的利益保障系统。保证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防止被少数利益集团操控短期利益。第二层,公司决策和经营目标控制系统。公司董事会合理安排对代理人(经营者)的考核、激励与监督机制,将“代理人”问题对企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第三层,预算执行与控制系统。应该健全预算执行与控制系统,加强对公司员工的管理、监督与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过程中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需要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一个业务单位,以确保公司的目标进行有效的。
(一)定位准确并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定位一般比较模糊,很长一段时间是站在制度基础审计的角度来看,如果站在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国民经济的现状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必须重新定位。在国际趋同大环境下,COSO内控体系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而该套体系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需要相关部门重新考虑。因为任何一个规范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考虑当前的市场条件的限制,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避免日后的反复修订而影响现有规范的推广、执行。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体制下,内部控制制度相关规范的建立和执行要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恰当迎合国际趋同的趋势,建立内部控制相关规范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定位来确定内部控制的原始定义的基础上,并按照目前的形势和条件进行恰当补充修订。
(二)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
1.倡导员工加强自觉遵守制度的意识
要提高民营企业员工遵守相关内部控制的意识,首先需要企业治理层和管理者以身作则,创造良好的内控氛围,扮演好品德高尚、业务素质过硬的角色;其次,老员工要做好传、帮、带,将纯洁的企业内部控制文化氛围一代代传接下去;再次,调动员工积极性,定期给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灌输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让员工看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心甘情愿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达到共赢,员工自身也会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2.企业员工一视同仁
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司空见惯,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如同一纸空文,使得管理混乱,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管理能力,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民营企业势必要打破这种任人唯亲的现状,在执行规章制度时,要一视同仁,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3.加强监督检查工作
企业需要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控与检查,保证财务会计控制制度在民营企业中的良好贯彻与落实,将对规章制度的遵守执行情况列入每位员工的业绩考评系统中,对一定期间内执行情况良好的员工进行奖励,违反制度的要进行处罚。这样双管并行,促使每位员工都有一种上进心和危机感,从约束机制上减少员工的违章行为,从而保证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在企业中的良好执行。
(三)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
企业的健康运转,在公司治理方面,需要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私营企业与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分配问题,在这个层面上,股东的权利、适当的权力机关,保证企业良好的管理。股东同时采取一些措施以确保管理企业管理者从股东利益,有足够的能力和信息来确定股东的期望能否真正实现,当局和损害股东的利益,股东有权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第二,企业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采取应有的责任,履行股东的承诺,也形成的权利,责任,部门之间和有关人员在企业进行总体规划。在公司制企业所有权,介绍了分布式情况下,企业的控制转移到经理的手中,企业可能会被流放的状态在中小股东利益相关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的法人主体处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是保证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
(四)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风险无处不在。根据风险的来源,它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的风险。顾名思义,内部风险是企业内部的风险因素,比如内部员工侵占企业资产的风险、启用新的会计政策的风险、过多聘用新员工的风险等。外部风险是由企业外部因素产生的风险,如国家政策的调控而带来的风险、新环境法规的出台而带来的风险、科技进步引发的风险等。风险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风险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脉。
[1]戴文涛,纳鹏杰,马超.内部控制能预防和降低企业风险吗[J].财经问题研究,2014(2).
[2]姚惜琦.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