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推动云南“桥头堡”战略全面发展

2015-01-01 23:26:14窦安旎杨倩
金融经济 2015年14期
关键词:战略定位全面发展云南

窦安旎杨倩

(云南大学法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推动云南“桥头堡”战略全面发展

窦安旎杨倩

(云南大学法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一带一路”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结合当前国内外新形势而提出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构想。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政策成因,并且结合云南地域特点和实际情况,从交通、贸易、旅游、能源、物流等方面综合考虑云南的战略定位,全方位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定位;云南;全面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经济“新常态”下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中的战略决策。云南作为中国唯一可以同时从陆上沟通东南亚、南亚的省份,上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下连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对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一带一路”政策成因

(一)我国国内经济历史背景及现状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掀起了三波投资热潮。

第一波是邓小平南巡带来的经济投资潮,伴随国内政策的大力支持,主要成立了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以及实行宽松货币和积极地财政政策。务实的经济政策和老百姓的积极响应,确实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建设奠基,同时也造成了房产的泡沫、通货膨胀以及过度投资导致的大量坏账。第二波是从1998年开始,由于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冲击,为缓解我国经济寒冬期、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开始第二波投资潮,投资方向主要为基础建设和房地产。从2004年开始,投资逐步收缩,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同时稳定物价。第三波投资潮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中国四万亿救市,引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明显带动了几件和房地产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新的过剩产业。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的三轮投资热潮,一直都在投资、过热、降温、危机中循环。尽管投资带来了经济增长,但是也落下了深深的诟病。比如:地方政府债务高居不下,房价炒高泡沫化居民买房困难,大量坏账难以清理。

(二)“一带一路”政策施行的国际环境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施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政策,逐步放开出口。2001年谈判成功加入WTO之后,中国以自身庞大而廉价的劳力资源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优势,以中国制造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低成本流水化产业链生产,使中国赢得了超强的出口和制造霸权地位,更是欧美等国家望尘莫及的。为了抗衡中国的飞速发展和出口制造的不可当之势,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也进行了一系列行动。

1.TPP与TTIP

“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称‘经济北约’,是由美国主导、共有12个国家参与谈判的一项多边自由贸易协议,协议的内容和标准更多地体现了美国自由贸易理念及其战略利益诉求。”[1]TPP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内部成员国,在贸易往来的时候将享受极低甚至零关税,却有意设置高门槛限制中国的加入。“从短期看,TPP对中国参与推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构成现实制约,不利于中国提升亚太地区食物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从中长期看,TPP的持续推进,将使中国和周边大国关系趋向复杂化,增加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压力,甚危及中国长期谋求的和平发展环境。”[2]

“TTIP”又称“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其仍然是组织内成员享受贸易优惠,低关税甚至零关税却有意抬高对中国的门槛。美欧日等国以市场自由化为名,推动双向互惠的高规格经营投资保障条件,更以决定技术标准、医药、医疗服务以及电子产品规格、环保指标的方式,组建有利于美欧等自由经济体的全球贸易规则。

TPP和TTIP欲打造一个以高度自由化为堡垒的市场准入屏障,使中国等相对滞后国家因无法高尺度互惠开放本国市场而无法加入,在新规则的制定中无发言权,从而阻隔中国经济影响力在全球的扩展。[3]

2.日本推行“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干预南海阻碍中国

在美国实行“重返亚太”后,日本也将日美同盟的干预范围扩大至南海,企图拉拢于中国存在争议和疑虑的国家,在毗邻中国的地区培养“亲日国家”,形成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以实现其主导亚洲事物、抢夺海洋权益、牵制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一带一路”政策必然性

如今,我国处于改革开放深水区,中国经济从2013年开始进入到了一个增长速度相比之前明显下降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内动力不足,经济瓶颈显而易见。

我国经济拉动主要靠投资、出口、消费。其中,投资固然能拉动经济增长但副作用也不可忽视,投资过热产生货币超发,资源浪费,房价泡沫,产能过剩。在出口方面,受国际经济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更加突出,各国的政策协调和合作难度增加,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出口成本呈上升趋势,人口红利也在逐年消失。在消费方面,身为高储蓄率的我国,国民消费观念仍然过于保守,内需增长基础不稳固。因此,要达到经济持续增长,必须在深化改革中有新的突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推动双赢合作、赢得主动权,于是“一带一路”战略应运而生。

三、“一带一路”为云南发展带来机遇

“一带一路”大环境下,云南地域位置优势得天独厚,为发展赢得机遇。云南自古以来便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上交通枢纽。云南经济辐射西南内陆,其上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下连海上丝绸之路,更是连接印缅孟三国的印度洋港口城市,“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孟。’的独特区位优势。”[4]“更在我国改善和加强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建设睦邻外交通道,开拓区域资源和区域市场、建设我国能源运输战略保障通道方面具有重大意义。”[5]

国家强力支持云南实施“桥头堡”战略,政策环境优越。自2010年以来,云南逐步实行“桥头堡”战略,制定《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目标是将云南打造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云南不仅交通地理位置优越,且其能源和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经济对内可承接国内各省,对外可启东南亚各国,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通”目标的要求,即加强政策共同、道路联通、毛衣畅通、货比流通、民意相通,此“五通”涵盖了政治、交通、贸易、金融、文化等方面。而云南现如今已经有较为良好的基础,与周边国家连接日益密切,能源连接建设日益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日趋升级完善,更是促进了区域发展的一体化。“一带一路”的政策施行,为云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为云南从边塞地区转变成中国连接东南亚市场的贸易枢纽和中国西向开放的前沿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四、因地制宜对接“一带一路”推动云南全面发展

无论是从国际形势还是国内政策上来看,云南将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和“一带一路”政策实施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何全方位对接“一带一路”经济圈建设,发挥云南门户作用,抓住机遇,使自身上升为我国开放前沿和西南经济辐射中心,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交通与物流

想要发展,道路运输是经济发展的血脉。“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以航空为先导、陆运为骨架、水运为补充的交通构架正在形成。”[6]在地理位置上,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云南要依托其便利的地理位置,重点发挥其门户作用,加快建设外接东南亚、南亚,内连西南等腹地的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建设上,在努力实现国道高速化和省级道路高级化的基础上,形成公路景观文化;构建铁路运行框架,突破铁路运输交通发展瓶颈,接轨高铁时代;航空方面,由于地质环境特点,云南的空运较之陆运更为主导,应该顺应“互联互通”,从机遇中赢得更多发展。

在物流方面,“云南要发挥航空主导优势,整合机场系统、海关系统,连接国内航空公司局域网,建立现代化航空的物流平台,实现物流信息交换和共享。”[7]同时寻求一些国际著名的航空公司成为合作伙伴,开展国际航线网络,开拓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以物流和交通的发展来促进经济贸易的交流和进步。另一方面,要统筹高速公路网络、铁路运输站点、机场交通节点,努力将云南物流转型成为中东南亚的自由贸易区的物流中转基地。

(二)旅游与文化

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旅游业的需求也在逐步扩大,尽管我国旅游业在蒸蒸日上,云南依托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仍然木秀于林。西双版纳生态园区,腾冲温泉,丽江大理古城游览等都是争奇斗艳百花齐放。云南更应从此长板入手,将旅游业的发展与桥头堡建设紧密结合,融入“一带一路”构想,以业态创新为首要任务,努力提升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发展特色旅游,依托天然环境优势,努力开发体育旅游、医疗旅游、芳香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和挖掘云南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将云南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圣地,”1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注重文化的交流和发扬。重点发扬丝绸之路中国特色文化,增强文化交流合作的历史代入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推广民族特色文化,注重与东南亚文化的民间交流,以旅游带动人员流动,以人员流动促进文化融合和交流,从而达到睦邻友好、文化相通。

(三)贸易和金融

云南毗邻众多边境国家,是我国延边开发的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省份,更在“一带一路”政策施行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桥头堡规划指出云南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因此在贸易和金融方面,云南更要把“一带一路”和“桥头堡”战略相结合,充分发挥门户作用,一方面发展更为开放的民间贸易,可以先行设立延边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促进贸易融合和金融民间流通,还以民间贸易渐进式促进自然贸易。同时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建设为核心,落实“一带一路”政策,以人流、信息、资金、物流为基础,开展区域内投资贸易,进一步完善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推进GMS的货币合作,建立相互的代理关系,加强金融开放与合作。

(四)能源与资源

“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处中国西部大陆通往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交通要冲,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水能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农业资源,是全球资源最为丰富和经济发展最具有潜力的地区之一。云南作为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藏着丰富的绿色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太阳能资源,生物资源、水能资源和人文资源等等。云南可发挥其优势,将其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出口加工贸易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新兴石油化工基地,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物产业基地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8]

五、结语

综上,“一带一路”政策是综合考虑了中国经济、政治战略之后,做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决策。在此战略背景下,云南省“一肩挑两洋”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无可比拟的优势。面对种种的机遇和挑战,云南自身更要要紧密结合桥头堡战略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承上启下,集中有效的资源,注重边疆开发和经济交流,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参考文献:

[1]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 .

[2]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 .

[3]百度百科.TTIP[EBOL].[2015-05-10].http: / / baike.baidu.com/link?url= nUncuRS2O0sDSnlgA93qkjlY5xv-TV6m-i334wFD-z2-nqje_zX77LwhFTz8UzFc7yh9u5ksx9X1EjILKNJuK_.

[4]任佳.“一带一路”建设云南地缘优势无可取代[EBOL].(2014-3-6)[2015-05-10].http: / /yn.yunnan.cn/html/ 2014-03/06/content_3109912_2.htm.

[5]杨小兵.专家访谈——云南要发挥独特优势开发开放互联互通[EBOL].(2013-3-11)[2015-05-10].http: / / yn.yunnan.cn/html/2014-03/11/content_3117348.htm.

[6]彭云.试述云南交通文化的历史变迁[J].昭通学院学报.2013,35(6) .

[7]孙丽珊.云南航空物流预测与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4,33(2) .

[8]刘光溪.中国经济新的发展增长极选择—兼谈云南桥头堡发展战略[J].中国金融.2012(5).

猜你喜欢
战略定位全面发展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画报(2021年11期)2022-01-18 03:15:40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画报(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20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16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集业集团内部审计战略定位与其框架的构建解析
财会学习(2016年24期)2017-01-10 22:33:04
浅析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54:09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54:49
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中的问题分析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