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中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合理取舍,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周宁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阅读教学是实现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阅读教学是否要富有实效,直接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
阅读教学时间安排
阅读教学是实现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阅读教学是否要富有实效,直接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
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很重要,时间安排合理,教学目标易于达成,如果大把的时间用于繁琐的、一成不变的分析,就没有时间进行其他训练了,这样的课堂不会高效。实现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老师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学段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
有效的阅读教学,能让学生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齐头并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备课时,教师就应特别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研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时,发现有这样几个句子在全文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阅读课文时,紧紧抓住这几个句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既省时又高效。(1)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3)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4)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语文学科蕴藏着丰富而深广的人文情感,如果能引导学生进行心灵和情感的体验,找到学生与课文情感相联系的接点,让学生接受课文美好情感的浸染,就能够在品味语言的阅读实践和课堂对话中提升学生富有良知的、充溢真情的善性。为此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1)关注变化,浸染情感。提问:小村庄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根据问题找出以上句子勾画朗读,体会小村庄的变化。(2)体验美丽积累词句“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让学生情感朗读,体会小村庄的美丽,练习仿照第一句练习描写景物。(3)联系语境品词析句。第二句指导学生体会两个“不断”含义。第三句,体会“变成了……”想想还会变成什么?第四句体会拟人手法,在一遍遍的读中体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在不断地读练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训练,情感一次次被浸染。(4)把握时机训练表达。当学生内心善的情感一次次被激发时,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最后一句引人深思,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话,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当学生的体验、情感被充分调动时,出示要求读写结合: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在自然而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比翼双飞,达到了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受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熏陶。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第一课时重点感悟了老人爱海鸥的内容,第二课时指导学生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谊。在体会这一部分时,摒弃掉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的方法,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这一部分,关注其中三个带省略号的句子。“听到这个消息,我仿佛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此时,我让学生谈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并让学生进行第一次课文补白。课堂上的合理取舍留给学生更多的是思考、练笔的时间与空间,实现着语言训练的目标,显现着语文课堂的实效。合理取舍当然更需要老师的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