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2015-00-00 00:00潘田力
文教资料 2015年31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英语教学

潘田力 王 萍

(安徽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潘田力 王 萍

(安徽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本文阐述了当今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总结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方法。

人文精神 大学英语教学教育 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的表现有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与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与塑造。而人文学科集中体现了人文精神的知识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人文精神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的重要标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知识经济的快速兴起,其他国家文化的冲突和撞击,这些都对人文素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人文教育怎样才能在科学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现代大学生怎样培养人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

人文素养,就是人文学科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它的中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实际上,这是一种为人处世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都涵括其中。它提倡人们勇敢地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意境,推崇人们的感性意识和情感能力,强调人们的想象力和生活的多样性。

一般而言,教育必须兼顾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两种功能,英语教学同样需要兼顾这两个方面。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特别是公共英语教学在大学里面向的都是各类专业的广大学生。因此,大学英语应该成为提高大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语言是文化的体现,文化的各方面都在“语言中有所反映”。语言不仅包括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包含该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心理积淀,等等。所以,外语学习的过程就是英语学习者人格化的过程,是形成人生修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也可以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提高对语言和语言者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大学生心灵的净化,全面人格的形成。因此,外语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社会、人生道路的思考,通过语言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对社会的看法、为人处世的态度、个人的理想、追求、目标。高校把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在公共外语学习中,这是公共英语教学的一大亮点,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和学习绩效都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可以使学生在陌生的语言中找到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内容,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达到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看,重科学技术专业轻人文专业的教育观念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人文教育知识作为科学技术专业教育的补充,人文课程量少及师资投入少。更有甚者,在一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重视学术人文研究往往甚于对学生起关怀作用的人文素质教育发展,一部分院校的人文教育课程不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标而是侧重实用目的的教学需要,于是出现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素养较差等问题。

目前,在大学教育中实用性和市场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某些大学生甚至不知道人文素养的涵义。大学英语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四六级为核心,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受到该考试的限制,英语知识的教授与学习都变成只重认知教育、应试教育轻素质培养和应用能力训练。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老套,学生学习动力缺乏,这样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结果就是英语高分低能,中西文化素养严重缺失。高校学生虽然英语考试成绩优秀,但是在和外籍教师交流时却力不从心,窘态百出。人文教育观念薄弱早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直接导致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迷失方向。

三、如何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

在人文素养教育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特别或奇怪的思想问题和行为表现,比如顽固的思想障碍和错误的观点,强烈的思想和行为冲突等。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仅仅使用一般的知识灌输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些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四、重视文化背景知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不仅是一套符号系统,而且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更要受到语言赖以生存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文化心理和性格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方法,而且要了解该语言所依托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把语言和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使二者同步发展,并采取对比的方法,结合语言教学中的内容,适时地介绍汉英文化在价值取向、国民性格、礼仪风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此同时,高校应该在素质教育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并使其成为其中的主要内容。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极力创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充分研究发现教学内容中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内心感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深邃、难懂、抽象化的专业知识和当代的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的背景结合在一起,使其变成活泼生动、通俗易懂、在实践中应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要改变以往“授人以鱼”的传统式教学法,培养高校学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五、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高校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不仅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大学生科学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高校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高校可以通过人文素养和科学文化精神教育,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将高校的教育理念与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结合起来,从而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是学校应邀请名人名师来学校举办文学艺术、哲学历史、人文地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讲座和会谈,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文化汇演、中英文演讲比赛、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大赛等渗透人文素养的活动。三是加强社团及其学生会团体的建设,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舞蹈、歌唱、记者团、文学社、辩论社、播音社等社团,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四是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的自然景观,突出大学的精神与理念,达到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田的目的。五是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社会实践、暑期“三下乡”、暑期慰问贫困山区儿童等,将人文科学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事业,教育工作者所从事的任务是光荣而又艰巨的。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他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具有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乐于奉献的精神。在课堂上,教师折射的人格魅力、人生态度、敬业精神都将深深影响每一个学生。同时,外语教师本身就是外国文化的传播者,因此,外语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十分重要。高校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外语教师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进修、访学、参加教学培训等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另外,英语教师自身必须加强进步,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地勇于创新,努力地超越自我,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人文修养,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七、结语

我国能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完成高质量教书育人的任务。教书育人的关键是学生思想觉悟水平的提高,是科学技术文化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是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挥,但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学生,在高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养。高校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大到建设校园人文环境,小到加强社团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到全面发展。

[1]韩红.外语教学创新探源:语言交往之文化维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

[2]杜秀君,张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2).

[3]蒲云玲.大学英语教学人文素养迷失问题探讨.现代企业教育,2006(7).

201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理工类大学外语人文环境创建的调查与研究——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 项目编号(AH201410361261)。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英语教学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