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2014-12-31 12:32冯晓
科教导刊 2014年31期
关键词:就业毕业生高校

冯晓

摘 要 促进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一项民生大事。通过对就业政策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校、院(系)两级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的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建立促进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水平等机制建设,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 毕业生 就业 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Reflections on Building College Employment Long-term

Mechanis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ENG Xiao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Guangdong 525000)

Abstract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s become a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of a livelihood event. By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employment policies to improve the school, the hospital (Department) levels of employment and professional workforce levels, deepe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efforts to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to establish long-term mechanism to promote employment, improve college construction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employment levels and other mechanisms to promot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mechanism

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民生、社会发展和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压力加大,学生面临着种种的就业困难,需要政府、用人单位、学校等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破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为了破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主动做好就业工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是要构建起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重点要在工作队伍建设、就业政策的理解和运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完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等方面下功夫。

1 校、院(系)两级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是构建高校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生命线

当前,部分高校存在着就业工作人员严重缺乏的问题,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大多数是兼职,且身兼数职,难以专心服务学生就业工作,更不用说是就业工作研究;也有些学校就业指导人员频频更换,有的是一年换一次,有的是一学期换一次,刚上手,就要调离岗位,工作不深,难以精通,更谈不上专业化、专家化发展了。加强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队伍的建设的关键就是争取学校党政领导的支持,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争取学校的重视,为人才引进和深造取得政策和各项资源的支持。党政领导的重视是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其次,建立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建立就业指导人员的轮训制度,建立校外培训基地,通过校内外培训和对外交流的形式,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再次,完善就业指导人员的奖惩机制。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定期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德、才、能进行测评。对不称职者进行相应的惩罚,对优秀者在职务晋升和待遇提高提供优惠。通过科学的奖惩机制,为稳定就业工作者提供保障。第四,成立就业指导研究基金,为学生素质拓展、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人员科研提供经费支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指导人员的科研水平。总之,通过全方面和多方面的措施,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构建起高校就业工作长效机制这条生命线。

2 就业政策的理解和运用是构建高校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基础

一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政策,针对性强,实效性高,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就业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就业政策的理解和运用是从事就业工作和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基础,对就业形势的研究和判断是我们做好就业工作、制定策略的保证。就业政策就是应该各级部门特别是高校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就业政策的理解既要对政策的内涵的理解,更要对其外延的理解。最好的政策已经制定,关键就是抓落实。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甚至创造条件来落实各级政策,如创业帮扶政策、双困毕业生求职补助政策、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各级各类就业政策进行辅导解读,举办就业政策的理解和运用的知识竞赛和技能比赛活动。就业政策的理解和运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形成符合学校自身特点和特色的就业政策,就是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各级政策性资源的支持,促进大学生就业。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对产学研的支持政策,构建大学生就业促进体系。学校精心组织,主动出击,密切与地方政府联系,结合地方支持和新兴产业,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深入与地方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合作,赢得其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支持,构建起大学生就业促进体系。endprint

3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是构建高校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灵魂

现在的企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诚信和责任等能力;在当今社会,存在着大学生找工难,而企业招不到人的矛盾,实质上就是现在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严重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第一,调整课程结构。课程体系设置遵循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同时增加专业课的授课比例,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深化通识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实施分级或分层次教学。加强专业课的整合与对接,进一步加强公共选修课的建设。改革教学方式,加强课内外讲授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积极探索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科技与专业技能、文化艺术与体育竞技、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活动,优化学生成长的途径与环境,提高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第四,加大学生实训课程比例。学校加大对实训场地、实训设备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提高实训教师教学水平,将校内各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成开放式、可操作性、资源共享、模拟仿真的“超市化”的专业能力培养平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五,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两课纳入教学体系,加大课程考核力度和课时安排。将创业教育、诚信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不断加强就业实习与实践环节,每年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和模拟面试大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竞争力。

4 完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是构建高校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条件保障

就业管理服务看似繁杂,实际上非常重要,包括对就业市场的开拓、就业政策的理解、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就业率的统计等等。完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全国性就业市场拓展工作,各院系党政负责人亲自带队走出去进行就业市场开拓工作,多建立实习就业基地,深入企业收集信息,推荐毕业生;要不断拓展供需交流平台,集中收集用人单位信息,建立企业信息档案,集中发布毕业生信息,推荐毕业生就业。二是要搭建一个功能齐全、服务完善、实用方便的立体化信息发布和就业管理平台,安排专人收集、整理、审核信息,通过学校就业服务网站,博客、QQ群、飞信等多重信息渠道发布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信息查询服务。三是完善学生信用档案建设,通过大学生诚信档案,拓展就业渠道,为学生就业提供便捷服务。四是整合各种资源,广泛开拓就业渠道。通过学校领导、学院主体、全面参与、多方联动的模式,整合各类资源,校内与校外结合、各级政府与行业协会结合、实习基地与校友资源结合、网上与网下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用力结合,切实完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深入企业了解就业需求,有目的地按需求推荐就业。广泛发动老师、校友联系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五是建立全方位的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实践锻炼、心理辅导、就业推荐、岗前培训的就业指导体系,实现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六是成立就业联盟。在毕业生就业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为更好地开发就业市场,跟同区域兄弟院校一起组建就业联盟,共同采集就业信息、开发调研市场、师资培训、教学研讨、网络宣传宣传,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就业工作的实效性,节约资源。

参考文献

[1] 刘大为.2009年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经验汇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 喻名峰.回顾与前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十年(2001-2011)[J].高等教育研究,2012(9).

[3] 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

[4] 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毕业生高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