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大爱”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014-12-31 13:56:18李兰
科教导刊 2014年31期
关键词:奉献感恩责任

李兰

摘 要 当代不少大学生是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但由于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呵护,部分大学生少有对于责任的担当,甚至缺乏应有的良知,说到底,就是缺乏大爱精神。目前,部分大学生大爱精神缺失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与反思。

关键词 大学生 “大爱”精神 责任 奉献 感恩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Great Love"

Lack Performance and Cause Analysis

LI Lan

(Wuh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64)

Abstract Many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caring, responsible, but due to the impact of multi value, also by the family and social care, some student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even lack of conscience, in the final analysis, is the lack of the spirit of great love. At present, some students lack the spirit of great love, should arouse our attention and reflec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great love" spirit; responsibility; dedication; thanksgiving

當代大学生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才,能否为社会发展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不但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取决于他们是否有大爱精神。目前,部分大学生大爱精神缺失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与反思。

1 当代大学生“大爱”精神缺失的表现

社会对大学生的需要与期盼同时意味着大学生的责任,只有获得了对于责任的清醒认识与认同才可能自觉地去履行责任。当前的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呵护,却少有对于责任的担当,部分大学生甚至缺乏应有的良知,说到底,就是缺乏爱心,缺乏大爱精神。

1.1 缺乏责任意识,不珍爱生命

人的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大爱,大爱表现在对生命的珍爱上,珍爱生命指的是珍爱一切生命,既包括自己的生命也包括他人的生命,还包括生物的生命。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不珍惜自己、他人或他物的生命。

(1)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不少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很大,面对巨大的落差,有的大学生无所适从,选择逃避现实,意志消沉、颓废堕落,甚至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出现自虐、自杀的现象。

(2)不尊重他人、他物的生命。有的大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生命的包容性,片面地认为自己的生命是可贵的,而认识不到他人、他物的生命同样珍贵。近几年来关于大学生残害他人、他物生命的报道屡见不鲜。例如,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伤人后又连刺数刀致对方死亡事件、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到动物园用浓硫酸泼熊事件等令人触目惊心。

1.2 缺乏感恩意识,不关爱他人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现在,有些大学生没有人情味,对父母、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缺乏基本的感恩之心,对身边的人缺乏尊重和爱心,冷漠无情。

(1)不体贴父母。感恩是时常被强调的一种品格,最基本的感恩便是孝顺。然而,由于不少父母从子女上小学开始便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不让子女承担任何家务,导致子女不知道生活的不易,更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有些大学生不懂得体谅和心疼父母,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些大学生不顾家庭经济困难,心安理得地挥霍着父母的血汗钱。“东南大学曾对该校10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每周和父母的通话次数、谈论话题、写信频率、是否记得父母生日等方面。统计显示,82%的学生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是电话,主要动机是要钱,仅8%的学生保留了和父母通信的习惯,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的学生只有8%,仅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有74%的学生承认有时向父母撒谎。”①还有少数大学生毕业后认为工作辛苦、工资低,而选择继续 “啃老”,让父母劳神费心。这样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2)不尊重教师。应该说,当今绝大多数教师是敬业和尽责的,为了学生成人成才,老师们付出了大量心血,师生关系本应亲密和谐,但精英教育时代的亲密的师生关系已大打折扣,师生关系逐渐变得疏远了,有的师生之间的关系甚至很冷漠。有的大学生将自己上大学看作是买卖、交换“商品”的过程,对老师缺乏应有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爱,课堂上为所欲为,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课下看见老师不打招呼,态度冷漠,甚至有大学生连任课老师的姓名都不知道。

(3)不关心同学。有的大学生整天只忙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与同班甚至同宿舍同学之间的交流都很少,相互之间的关心和帮助也很有限。更有甚者,个别学生连同窗几年的同学的名字都记不住。有的大学生凡事以“我”为中心,总是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缺乏团队精神,凡事“向钱看”,将原本应该和谐友爱的同学关系搞得一团糟。

1.3 缺乏奉献精神,不关心集体、国家和社会

大爱实际上是一种人类之爱、民族之爱、社会之爱,它有可能转化为最为深厚的动力和热情去发展自我、服务他人、贡献社会。当代大学生应该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命运,树立远大的理想,走向社会以后能够带着深厚的感恩情怀去回报社会、报效祖国,成为胸怀大爱之人。然而,现在部分大学生缺乏奉献精神,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缺乏对社会的热情。

(1)集体主义观念较弱。在很多高校有这样一种现象:大一新生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各类集体活动,大二学生则根据自身兴趣和现实需要有选择性地参与集体活动,集体活动让位于个人利益,大多数大三学生则更专注于个人发展,较少关心班集体。从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和行动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有所减弱。特别是当今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比较重视自我利益,对集体事业和公众利益不够热心,甚至不惜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

(2)缺乏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现在,不少大学生不具有胸怀天下的思想境界,不具有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崇高志向和价值追求。有的大学生缺乏远大志向,学习目标短浅,学习目的功利化。据报道,有一所大学就“上大学的理由”这一问题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 70%的同学选择“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有车有房的现代白领生活”、“较高的权势和社会地位”、“自我生命的丰富和发展”、“改变家庭命运,让父母幸福生活”,而选择“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文化传承和为科学研究事业贡献力量”的不足 30%。②在择业方面,不少大学生首先考虑的是单位所在地、经济待遇、升迁的机会等因素,較少的大学生认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更好地为祖国、为社会服务”是择业考虑的主要问题。

(3)社会责任感淡化。一些大学生过分强调个人所得,忽视责任和奉献。他们不相信社会上那些讲奉献、讲付出、勤勤恳恳为人民和社会做事的先进事迹,认为那是宣传的需要,是“作秀”。有的大学生一味从社会、集体中索取,只要求集体、社会对自己负责,而不讲奉献,不愿为集体、社会负责。还有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缺乏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历史使命感,缺乏正义感和同情心,对社会不良行为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对于盗窃、毁坏公共财物等不道德和违纪的行为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比如,我校“关于大学生大爱精神”的调查问卷中的“碰到街上有人偷窃或是抢劫会揭发吗?”一题,只有21.69%的学生选择“A.会,要见义勇为啊!”有的大学生不遵守公共秩序,不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对弱者缺少应有的关心和帮助。

2 当代大学生“大爱”精神缺失的原因

2.1 社会因素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越来越繁荣,世界文明日益多样化,各种文明相互碰撞。西方国家极力推行他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图谋打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互联网更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西方国家一些不良的观念传入中国,流入高校侵蚀着大学生们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西方文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这种观念与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强烈的冲击,这种价值观被有些大学生接受,成为他们推脱责任的借口。

2.2 家庭因素

在很多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往往过分强调其智力的发育和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视其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使不少大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毫不顾及他人感受的个性,感恩意识淡薄、集体协作意识差。

2.3 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存在片面倾向,教育目标功利化,大多数高校将重心放在专业教育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两个方面,而大爱精神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高校没有将其作为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一种教育内容来规划和实践。正是一些高校没有从根本上确立大爱教育理念,没有注重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大爱精神的教育和引导,于是造成了部分学生大爱精神的缺失。

2.4 自身因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处于“第二次断乳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虽然在认知能力和人格发展方面趋于成熟,但是心理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生理发展水平,而且由于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阅历,部分大学生的思考能力、辨别能力不是很强,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够系统化,不能理性、辩证地看待社会现实,在接触一些负面的社会现实时,容易对社会失去信心,久而久之,便对社会失去热情,变得麻木不仁、冷漠无情。

客观而言,当代不少大学生还是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但部分大学生的所作所为又不得不让我们就他们大爱精神缺失的危机深入思考。社会转型,时代变迁,观念交替,文化渗透,当代大学生大爱精神缺失的现状是在长期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形成的。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当有责任感和紧迫感,应当以高尚的大爱品质引导大学生,使他们深刻感悟大爱之理念,做富有爱心之人,学会爱己、爱人、爱社会。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儒家伦理道德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大爱”精神》(编号2012G320)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肖华,蔡秀娟.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缺失”与创新德育机制的探索[J].山东社会科学,2011(12):222.

② 王玉坤.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1):42.

猜你喜欢
奉献感恩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4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新民周刊(2020年5期)2020-02-20 14:29:44
浅谈校长品质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与奉献精神
让爱心成为教育的桥梁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5:03:45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45:56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用美德丈量人生 将温情遍洒人心
商(2016年9期)2016-04-15 17: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