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建兵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1201)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然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传统备课格式在使用时越来越显露其局限性与弊端,根据多年对备课的思考与分析,我认为传统备课格式下的教学设计存在粗糙、随意、模糊、应付等缺陷。
1.内容格式粗糙,教学安排混乱。
传统教案格式一般包括课题、目的要求、重难点分析、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是属于从头到尾面面俱到的统一格式。因此,教师备课主要是备整体框架、备教学计划、备课时目标、教学过程与重难点把握等,教案中的大量篇幅是用来写教学过程的,因此,这样的教学设计往往存在教案内容随意,课时教学内容安排混乱等弊端,致使课堂教学内容混乱,教学品质低下。
2.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品质低下。
传统备课格式由于撰写教学目标的空间有限,因而不可能写全具体的、明确的、可测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描述就比较模糊、随意,而且教案中对教学目标的描述、重点与难点的处理等都是对整节课而言的,显得比较粗糙、模糊,不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指向不明,教学比较模糊,效率品质不高。
3.时间设置缺乏,教学过程随意。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也是十分宝贵的,教师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然而在传统备课格式下,由于教案格式中没有备教学时间,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常把教学内容安排得满满的,没有把学生思考、回答的时间安排在内,致使课堂上以教代学、以讲代练、方法简单、过程无序、教学随意等教学面貌普遍存在,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当快则快,当慢则慢”,精心预设课堂45分钟时间。
4.备课脱离学生,应付现象严重。
在传统备课格式中,通常教师只重视有形教材的备课,重视知识点的教学和教师自身的准备,强调以本为本,以纲为纲,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学生技能、能力等的准备,忽视对学生情感、兴趣、个性等的思考,教案只起教学备忘录的作用。再者,按传统格式拟写教案时,助长了教师在备课中抄袭、下载、剪辑与拼凑的现象。多数人写教案不是为了教学,而是为了应付检查和考核,备而不用、先上后备、盲目照抄等现象屡见不鲜。
所谓“分段式备课模式”是指将一堂课45分钟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方式进行组合与切分成几个段落,相应的教学时间、目标和程序也切分为几个区段的备课格式。“分段式模块备课”要求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备好每一节课”,运用该新备课格式进行备课,关键是将课堂45分钟时间进行分段,确定各段落中教学内容模块,有效选择教学方法,以分梯度、分步、逐级实现教学目标。
表 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设计
下面具体介绍新备课格式中的时间段落、教学目标、内容模块、教学过程与方法、课后反思五大要素。
1.时间段落。
所谓课堂教学的时间段落,是指在整节课中完成每一块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教学时间,就是时间段落。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一节课大致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大致用时多少分钟。建议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以“三段”为宜,每段时间可因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的不同而不同。
2.段落目标。
分段式备课格式中的“课时目标”转换成“段落目标”,这一教学目标的转换,目的是使课堂教学的每一时间段中均有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由模糊转向明确,促使课堂教学从“低效”转向“高效”。
3.内容模块。
“分段式模块备课”中所指的内容模块,是指教师把一节课的总教学内容,按照一定方式进行重新组合与切分而形成的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的几小块教学内容。凡是教师按合理方式放在同一时间段一起教学的教学内容板块,称之为内容模块。
4.教学过程与方法。
所谓教学过程与方法,是指在每一节课中,教师对于自己设计的各个内容模块的教学过程,必须事先有一个大致的教学方法与方式的设计。如对于任一内容模块来说,教师必须考虑选择什么教学方法?需设计哪些问题?是通过教师自己讲解,还是让学生回答?
5.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实际上是回顾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任务完成得如何,学生反馈如何,尤其把思考的焦点集中在那些使自己一时难忘的教学细节、教学事件上,然而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体悟与得失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就是教学反思。课后反思,要求教师善于从鲜活的教学实践案例中,总结经验,提炼思想,以及对原有教学设计进行修正。
根据“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设计”的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课题组强调该教学设计改进的关键在于备课格式中时间段落、教学目标、内容模块、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等要素的优化设计与实践改进。
1.规划时间段落。
由于一堂课时间段落的划分与确定,反映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与时间结构安排的精细化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对每一节的教学段落与时间安排进行仔细设计。我们建议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以三段或四段为宜,比如在“四段”式新课学习中,第一段通常是新知识的自主学习,第二段可以是教师引导下的疑难问题的解释,第三段可以是课堂知识的提升,第四段可以是练习巩固与反馈。
案例:人口的合理容量
时间段落:第1段5分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3分钟。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看巨大垂直温室设计。
问题设计:这个垂直温室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方法一:学生自主思考3分钟。
方法二: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时间段落:第2段18分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10分钟。
教学过程:
活动二:阅读楼兰古城案例、新加坡案例。
问题设计:
(1)楼兰古城为什么会消亡,说明什么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2)新加坡这么个弹丸之地,为什么能养活那么多人口?
方法一:学生自主思考6分钟,后小组讨论4分钟。
方法二: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
设计意图:“分段式模块备课”要求教师预设每个段落几分钟,教师缄默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几分钟,提问几分钟等。通过时间的精细化预设,控制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这样促使课堂中教师精练语言,教师对时间的把控从随意挥洒到分秒必争,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空间,以充分解放思想,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真实有效。
2.明确教学目标。
“分段式模块备课”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教学目标由原来的“课时目标”转变成“段落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与具体内容模块相结合,不求大而全,应更有指向性,更细化,使之更明晰,要求段落目标的陈述主语必须是学生,而且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作业化、可测性、全面性特点,体现教学目标由模糊转向明确的过程,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从“低效”转向“高效”。
案例:人口的合理容量。
时间段落:第1段5分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3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说出目前全球面临的人口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图片,引发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正确人口观念。
时间段落:第2段18分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10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口爆炸”的特点。
(2)能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分析和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
设计意图:“分段模块备课”的一大特色就是将目标模块化。教学目标更明确、清晰,更细化。对哪几分钟教师应该努力促使学生实现什么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规划,而不再是一盘散沙,教学实际过程更容易操作,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3.构建内容模块。
在构建内容模块时,教师要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适当增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向现实、有趣和富有挑战性方向转变。对于内容模块的陈述,有时对完整模块内容加以陈述,有时用“指示牌”的方式指清内容。但不管以何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分段式备课要求教师从呈现目的、呈现内容与呈现方式等方面有选择地呈现,使教学内容呈现的布局既合理又明晰。
时间段落:第1段5分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3分钟。
案例:中亚的自然特征。
内容一:中亚地理位置。
(1)土尔扈特回归路线。
(2)第二亚欧大陆桥。
时间段落:第2段18分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10分钟。
内容一:中亚的河流和地形地势特征。
(1)河流发源地、流向、流经地区的流速和地形。
(2)中亚地形地势特征。
内容二:中亚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1)哈萨克斯坦东、南、西、北四个城市阿拉木图、乌尔根奇、阿斯特拉罕、阿斯塔纳的气候直方图对比。
(2)中亚降水特征和水汽来源。
(3)中亚总体气候类型和特征。
……
设计意图:对于内容模块的构建,有时是按教学章节、篇段或不同学习材料等进行构建的,有时通过编辑精致问题链构建内容模块的,还有把所有要讲评的题目重组在同一模块,重组依据除了原本编排的题型、题序外,还有按题目的难易程度重组的,按知识点类别重组的,按解题方法似同重组的,按学生答题正误率重组的等,具体使用哪种重组整合方式,完全由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实际确定。
4.编制教学过程。
“分段式模块备课”明确每个段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从一个模块过渡到另一个模块,块块相连,井然有序,上课流程自然清晰、简单明了。学生很容易抓住教师的上课节奏,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安排,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按课本(教材)呈现的先后顺序教学,有时重新安排教学内容顺序进行教学,课堂上我们尽力避免“以教代学”,必须遵循“少教多学”、“学生主学”的操作要领,尽力做出从“多教少学”到“少教多学”,从“教师主讲”到“学生主学”的调整。
案例:农业的区位因素(课时一)。
时间段落:第1段20分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10分钟。
活动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设计:
(1)吐鲁番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何能生长高质量的长绒棉和哈密瓜?
(2)南方地区是我国的水稻种植区,为何长江流域以北地区种植单季稻?海南和珠三角却能实现一年三熟?
(3)古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何西安不能实现荔枝的种植?
(4)杭州的“明前龙井”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一:学生自主思考6分钟,与同桌讨论4分钟。
方法二:教师提问某某同学,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纠错和总结。
……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运用哪些教与学的方法、策略、手段等,这些要连同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一起重点设计。以课堂上叫学生回答问题这一细节为例,事先需设计课堂上能供应多少时间思考,让哪个学生回答,还是哪几个学生回答,叫几个学生板演以暴露共同问题,还是叫学生站着回答,教师一边听,一边讲,一边问,一边板书,一边诱导唆使。因为分段,教师对课堂的把握更胸有成竹,对课堂的驾驭更轻车熟路,对课堂的重点更心中有数。
5.总结反思心得。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撰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是很重要的,可以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自我,需要每一位教学实践者执著尝试,勇敢反思。通过“分段式模块备课”的教学反思撰写,在实践中渐渐掌握新备课格式背景下课堂“缄默”的操作要领:缄默不等于放任自己看书,缄默并不等于阅读理解,而是学生在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下自主学习、思考、训练、学习顿悟的过程。
案例:非洲自然地理特征。
问题:刚果河河口为什么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学生自主学习6分钟)
在这次缄默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其实能产生很多问题,学生的思维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而且仔细倾听之后,我发现他们的想法很多是有一定道理并且经过理性思考的。有的人考虑了地形,有的人考虑了气候和植被,有的人还考虑到人为因素。学生各抒己见,整个环节精彩纷呈。过去,我们总是将自己的思维强行灌输给他们,不仅没有让他们得到思维的锻炼,反而阻碍并且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争取将“缄默”教学调控得更好,使课堂变得更高效、更活跃、更自主。
设计意图:“分段式备课”教学反思及时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情境,反思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备课格式教学理念,反思课堂上学生的智慧,反思课堂的成功得失,反思教学细节的改进思路,及时记下教学心得与体悟,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以此作为以后改进教学的资源与经验。
总之,“分段式模块备课”能使教师能沉下心真正研究教学,潜下心上班,静下心设计教学,使教学过程设计得更清晰,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因为新的备课格式使教师在落实目标和内容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有较为合理的设想,且这一设想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课堂教学很饱满。“分段式备课”的全面实施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在思维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质疑释疑,很好地把握了每个知识新授点、能力训练点、情感体验点,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知识到能力的思维过程,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