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君琳 孟春燕
(1江苏省锡山实验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2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0)
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物质富足快乐匮乏的现象,他们聪明但注意力较难集中、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厌学,爱看动漫不爱读书。某些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上课调皮捣蛋,行为过激甚至出格。
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即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折期正好在10岁或11岁,该年龄正好开始步入中年级,学生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此阶段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主动性增强,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迅速增强,创造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开始增强。他们已能较主动、积极地学习,不像低年级学生需要教师特意引导其对学习的注意和兴趣,同时他们不再视家长和老师的话为绝对的权威。这一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性格发展的“骤变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将发生迅猛变化,并对其终身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个思维发展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探讨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需要我们从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入手,以便寻找相应的教学对策。
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54名学生。施测后获得有效问卷132份,有效回收率85.71%,其中男生76名,女生56名。
选择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进行评测。最后将所罗门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学生的语文成绩进行分析,132位学生,三年级语文平均成绩为92.35分。
1.中年级学生学习风格的总体情况。
图1 样本最终评价图
对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序列型学生为73人,占总体的55.31%;综合型学生为59人,占总体的44.69%。视觉型学生为74人,占总体的56.06%;言语型学生为58人,占总体的43.94%。感悟型学生为59人,占总体的44.69%;直觉型学生为73人,占总体的55.30%。活跃型学生为54人,占总体的40.90%;沉思型学生为78人,占总体的59.09%。
2.中年级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分析。
(1)性别差异
图2 语文成绩与性别的关系图
根据图2可知,在95-100分数段的女生所占的比例比男生高,而在75-80分数段中,女生所占比例也比男生高。
表1 性别与学习风格相关性度量表
总体来说,此时的相关性度量表Eta和Eta Squared取值都很小,说明中年级学生学习风格与性别的相关性很小。
(2)成绩差异
表2 语文成绩和学习风格的相关性度量表 相关性度量
由表2可知,各项Eta取值都较高,说明学习风格和语文成绩的相关性较大。
图3 语文成绩与学习风格的关系图
由图3可知,学习风格为活跃型的学生成绩平均分最高,为92.74分;学习风格为综合型的学生语文平均成绩位居第二,为92.56分;而学习风格为沉思型的学生语文平均成绩最低,为91.80分。
图4 语文成绩和性别及学习类型的关系图
根据之前统计结果数据分析及图4可知:
(1)中年级学生学习风格的总体现状是大多数学生在信息的加工方面是沉思型的,在信息的感知方面,较多的学生是直觉型的;在信息的输入方面,多数学生是视觉型的;在信息的理解方面,大部分学生是序列型的。
(2)中年级学生学习风格的性别差异性分析表明,学习风格与学生的性别并无显著性差异。
(3)学习风格对语文学习成绩的影响较显著。可以说,教师的教法越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效能就越大。
(4)学习风格为活跃型的女学生取得的语文成绩最好,视觉型的男学生取得的语文成绩较好。
1.不管是何种学习风格的学生都应给予无限的欣赏和信任。
对于每个学习者而言,在学习过程中都隐含着各自的风格偏好,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和独特性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尤其对于小学生,他们很多学习习惯和风格都在进一步养成中。每个学生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中年级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中年级语文老师要饱含爱心用“学生学的方法”教,欣赏和信任任何一种学习风格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打下语文能力向高层次持续发展的基础。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不能求全责备,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多欣赏鼓励、多赞美信任,这样就会慢慢发现他们原来也很“美”。
2.不断改进教学风格,使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得益彰。
调查得知,学习风格对语文学习成绩的影响较显著。学习风格为活跃型的女学生取得的语文成绩最好,视觉型的男学生取得的语文成绩较好。由此可见,对于学生性别的刻板印象,认为女学生应该是沉思安稳的期望,不一定适合女学生的学习发展。
在信息输入方面,多数学生是视觉型的。视觉型学习者很擅长记住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如图片、图表、流程图、图像、影片和演示中的内容。语文教学过程中宜多采用图片、幻灯(电视、电影)放映、实验演示、榜样示范等,通过呈现可视材料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较多信息量,讲课时要多用视觉性词汇引导学生脑中产生画面联想,增强教学效果。
在信息的感知方面,较多学生是直觉型的。直觉型的学习者喜欢革新、不喜欢重复,更擅长掌握新概念,不喜欢那些包括许多需要记忆和进行常规计算的课程。因此,需要语文教师经常创设不同的体验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还发现“00后”学生并不都是活跃型的,相反大多数学生在信息的加工方面是沉思型的,沉思型学习者更喜欢首先安静地思考问题,“我们先好好想想吧”是沉思型学习者的通常反应。学生爱思考是个好事,思维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乌申斯基说:“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呈现课文描绘的迷人景象和丰满人物,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从而准确把握和领会文章的结构、内容和主题,还要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现学习方法的正迁移。
在信息的理解方面,一大半学生是序列型的,序列型学习者倾向于按部就班地寻找答案;习惯按线性步骤理解问题,每一步都合乎逻辑地紧跟前一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语文教师必须思路清晰、组织教学逻辑严谨、层层推进,在轻松的氛围中挖掘学生巨大的智力潜力。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切皆有可能,教师对与自己教学风格不相匹配的学生应重点关注。对他们应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说教。
因材施教是古今中外都倡导的教学原则,这指的就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之下,针对教育对象的性格、志趣、能力、原有基础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施行不同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之一,特别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就能让师生在共同学习中体验到乐趣。
[1]吴慧玲,王建中,龚彪.高中学生学习风格调查研究[J].高等函数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4.
[2]洪钰.因材施教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3-27.
[3]谭顶良.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J].教育研究,1995:72-75.
[4]谭顶良.学习策略研究问卷法的缺陷及改进设想[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5-100.
[5]李介,李树宏.学习方式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的研究综述[J].大理学院学报,2002: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