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样设计课程?

2014-12-31 09:11
未来教育家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学期分层课程体系

突出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的选择性

目前,课程体系中的学习领域从八个增加到九个,课程从过去的17 门,增加到265 个。必修课程大大减少,选修课程则显著增加。现在除了高中语文和高中英语等几门为必修课程外,其它的课程全部为选修课程,而且这些选修课程排入每周35 课时以内的正式课表。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自主选课。随着学生发展需求的增多,北京市十一学校的课程也在不断丰富和多样化,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由原来的三个增加到五个,语文、英语的自选课程和艺术、技术、体育课程也在学生的选择中不断变化,有的课程没有人选择,自然消失;有的课程选择的学生增多,扩大了教学班数目;有的课程成为学生选择的热门课程;有的课程学生学习后,还想再学习,于是不得不分两级开设。有的课程如特种体育,是针对学生的身体情况而开设的康复训练课程,即使只有一个人学习也要开设,形成“一位学生一个课程”的局面。学校的课程结构在学生的选择中,不断优化、完善。

分层与分类,专项与综合相结合

分层与分类结合。理科课程自身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按照课程难度进行分层设计,在西方十分普遍,像美国,即使是同一门必修课程,也有拓展科目(又称荣誉课程)、普通科目之分。理科的分层设计更体现高层次课程的价值,扩展了学生选择的空间。数学和科学课程设计了高于高考的高层次课程,这样就实现了基础性与广阔发展空间的统一,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课程。语言类补弱和提升自选课程的分类设计,一个学期开设一次,每个学期重复开设,不仅使学生的选择更有针对性,而且还提供了多次选择的机会。文科的分类课程,则使学生的素养向宽处拓展,还原学科本身的课程价值。为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在有些课程中,分类与分层相互交叉,分类中有分层,分层中有分类。例如第二外语中的德语、日语、法语和俄语都设置了两个层次。有些分类技术课程,例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机器人和模型设计与制作,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要求等,分两级设计。

专项与综合相结合。在技术、艺术和体育领域,既有专项课程,又有综合课程。例如艺术中既有以视觉艺术为主的戏剧课程,又有艺术专业课程,而在综合戏剧课程中,又有角色的分工;技术领域在很好地融合国家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必修要素的基础上,根据行业门类,设置了专项的分类技术课程,这些课程,有的侧重于信息技术,有的侧重于通用技术,而有的则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综合体现;体育课程按照运动项目进行了分类设置,但由于学生学习的起点、基础和水平不尽相同,所以,即便同一个课程,在学习方式和指导方法上也有所区别;综合艺术将单一的艺术专业技能训练转变为综合的艺术素质培养,将整齐划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发现与发挥每个学生的艺术天赋与才能;而对于有些需要通过体验才能获得的内容,学校整合政治、历史、地理和生物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综合主题设计,走出学校,到大自然的实践基地,开设游学课程。还有一些需要动手实验的课程内容,学校设计一些综合专题,以项目研究的方式,开设高端科学课程。

对于极个别还不能满足需求的学生,学校还设置了书院课程,通过师徒结对和小组研讨的方式,实行一生一案式的课程。

用未来的方向引导学生,启动学生发展的内动力

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用未来引领当下的发展,是启动学生自主发展内动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例如,从唤醒学生的潜能、引领未来职业思考的定位出发,技术学科整合了国家课程中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课程内容,按专业门类,设置了分类技术课程。名家大师讲座、名师讲堂、职业考察等课程,通过各种力量,启发、引导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学会生涯规划。其次,这是一套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系,设计出一套课程,只是我们改革的起点,通过选择,让这套课程体系与每一位学生发生关系,才是我们改革的目的所在。学生每个学期选一次课,面对丰富多样的课程,每一次选课迫使学生不得不去面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方向。因此,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动力,它促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方向和生涯做出规划。还有,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选择既是一种实践行为,也是一种多次探索的过程,很多学生是在选择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稳定的兴趣爱好,把自己隐藏的潜能发掘出来;也有的学生在选择中发现原本以为自己喜欢的行业,并不是自己的真爱。多样化的课程,增加了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有可能通过多次的选择、尝试,明晰自己的发展方向。

而且经过选课走班的实施,学生感受最深的首先是“通过选课,增强了对自我的认识和了解”,其次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效率更高了”、“按照自己需要的学习,学习的动力增强了”、“交往范围扩大了,结识了更多的伙伴”。

重视课程链条上各个环节的设计

科学的课程体系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既有包括每个课程的价值定位、目标追求在内的顶层设计,也要有课程实施的途径、方式方法和策略的设计。课程的实施,只有通过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切的教与学方式、组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并实现学科教室资源标准化、落实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诊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分层、分类、综合、特需课程体系,包含的不仅是丰富多样的课程,还通过选课,让这些课程与每一位学生联系起来;通过走班上课教学组织形式,让这些课程落实在每一个教室、每一节课堂里;为支撑课程的顺利实施,必须开发一套资源系统;为确保课程在各个环节的落实不偏离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方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并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还研发了一套评价与诊断系统;随着班主任和行政班的消失,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必须重建,等等。只有在这种系统的课程观下,学校课程才能够形成相互支撑的有机系统。

有助于构建学生自己的学习系统

同一科目的课程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在不同的时段重复开设,学生通过对高中三年的整体规划和每个学期的侧重点,形成自己每个学期的课程组合,由此,构成自己的课程学习系统。以2012 级高一年级魏嘉仪同学的选课为例(见表4),她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工程与经济学方向,除了语文、英语、数学Ⅱ、物理Ⅱ、化学Ⅱ、体育中的乒乓球这几门科目外,她在高一第一学期还选择了地理Ⅰ、英语补弱类的自选课程——初级英语写作、语文提升类的自学课程——中外名篇欣赏、技术中的服装设计与制作和基础德语,还有四节自习课自由支配。

表4 魏嘉仪同学高一第一学期课程表

猜你喜欢
学期分层课程体系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