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唐明,魏大威,郑建明
公共数字文化是指以财政投入为主,以满足民众基本的数字文化需求为目标,以资源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技术智能化、服务泛在化、管理实体化为表现形式,具有公益、普惠、均等、公开、透明、互动等特点的文化形式。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全方位的,包括制度、设施、资源、服务与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建设。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BSC)是从内部运营流程、财务、用户、学习与成长等多个角度,从组织战略层面上建立可操作的新型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评价方法能实现规划、目标与现实的有机结合[1]。平衡计分卡以财务指标为基石,融入了一些驱动因素,如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经营管理过程、学习成长、用户等[2]。平衡计分卡系统把发展置于中心地位,将组织战略目标转换成绩效评估指标,然后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将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与这些目标联系起来,从而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本文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效用分析。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共数字文化评价指标有机结合公共文化评价指标、数字图书馆评价指标,在这两者的基础上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把内部管理、客户服务、财务管理、学习与发展、知识产权等指标具体细化,构建公共数字文化评价指标,见表1。
在内部流程上,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涵盖制度规范建设、资源建设、设施与技术标准建设三部分。
(1)制度规范建设。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评标制度、定标制度、检查与验收制度以及子项目管理制度。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经费管理需要依据国家财政制度的规定,融入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包括经费预算管理、经费决算管理、拨款管理等方面。同时以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子项目经费管理为入口,编制“子项目经费预算”。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的经费预算通常包括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两部分。其中项目支出预算包括软硬件设备购置经费、资源建设费、系统开发维护费、管理费等。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监督制度非常有必要,采取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两方面措施是保证信息公开透明的重要举措。
(2)资源建设。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包括农村、城镇社区基层数字文化建设和高校数字文化建设两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公共数字文化分类情况,一方面从农村和城镇社区基层数字文化资源着手,体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大众性、民俗性、普及性、特色性;另一方面需要以高校数字图书馆为入口,注重数字文化资源的学术性、学科性、系统性、特色性,主要包括书刊联合目录建设、特藏资源建设、电子期刊网建设、学位论文建设、导航库建设、虚拟参考建设等内容。
(3)设施与技术标准层面。设施与技术标准包括公共数字文化软件系统建设(如门户网站、一站式检索软件、咨询平台、资源协调与安全系统)、网络硬件设施建设(服务器、PC 机、存储设备、网络设施等)、相关的标准与规范建设(网站建设规范、数字对象规范、接口规范、专用描述型元数据规范)。
用户服务是平衡计分卡的重要指标。公共数字文化用户服务指标包括综合服务、专题服务以及服务效率等方面,涉及网站访问量、数字资源下载量、用户培训次数、项目服务、专题服务、书目服务、虚拟参考服务等多项指标。(1)综合服务。评价指标需兼顾社区公共文化与高校公共数字文化两方面。可以从公共文化数据下载次数、资源检索次数、导航次数、网络虚拟参考次数、书目数据下载次数等方面来考虑,同时也要注重综合服务的社会效应效率。(2)专题服务。对于社区与乡镇公共数字文化来讲,专题服务显得格外重要,如地方戏、农业种植技术、农业养殖服务、名人讲座。对高校公共数字文化来说,专题服务主要针对某一学科提供的服务。(3)服务效率。服务效率是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指标的目标所在,它是衡量服务用户需求的满意度与满足度的重要指标。服务效率包括用户服务质量满意率、公众满意度、公众需求满足度、公众知晓率(社区公众与高校广大用户对公共数字文化网站与相关资源、服务的知晓率)等指标。
在一般经营性或营利性组织的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链上,经济活动与经济效益是企业或组织的核心指向,因此财务管理处于平衡计分卡的重要位置,财务指标的好坏也成为经营性或赢利性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对于公共数字文化组织来说,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税收,部分资金来自于社会资本。在某种程度上讲,财务指标只是公共数字文化组织评价的重要因素,而非唯一因素,财务指标成为评价指标的重要构件。
从整体层面上来说,公共数字文化组织管理的财务评价指标包括收入管理(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拨款、部分社会资本)与支出管理(软件系统开发成本、硬件设备成本、管理成本、会议成本、人力成本等运营成本)两方面。具体操作上,体现在预算执行率和预算管理等方面,需要比较实际执行与预算的差异,运用预算执行进度管理来测定执行效率,找出并控制导致预算超支的诱因,制定合理解决方案。
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为财务、内部流程和用户服务三个目标呈现持续动力。公共数字文化组织的学习与发展包括:(1)构建组织文化。通过构建特色组织文化,凝练组织的核心内涵,表达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与精神,体现组织的公益本质、宗旨及其社会价值。(2)探索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内部交流平台,促进员工知识、服务技巧素质的全方位提高,增进员工满意度,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组织价值与个人价值。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10 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图书馆学专家,另外再调查了22 位具有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研究人员,在对各个指标进行相互比较的基础上对各个指标打分。通过对调研者三轮打分后,不断修正评判结果,最终使得各指标评分结论趋向一致。同时运用YAAHP 软件(层次分析法软件)来进行计算各指标权重,建立层次单排序决策目标层(一级指标层)判断矩阵(该判断矩阵反映了各指标的偏好程度);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不断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直至其至合理范围。本文指标体系采用了合成权重的方法,合成权重=(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即首先计算出一级指标的权重,然后再分别计算出各个二级指标的权重,两者之积等于各个具体指标的合成权重[3],见表2。
表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共数字文化评价指标合成权重
C2 设施与技术标准(0.1068)C3 资源建设(0.2623)C4 用户服务(0.3028)C5 财务管理(0.092)C6 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0.0316)C7 知识产权(0.0451)C21 网络硬件设施(0.3548) 0.0379 14 C22 软件系统(0.3548) 0.0379 15 C23 数据规范标准(0.2905) 0.0310 22 C31 特色性资源(0.1701) 0.0446 7 C32 普惠性资源(0.1824) 0.0478 3 C34 专业性资源(0.1691) 0.0443 8 C35 资源整体性(0.1621) 0.0425 10 C36 专题性资源(0.1604) 0.0421 11 C37 资源更新率(0.1559) 0.0409 12 C41 服务覆盖面(0.1146) 0.0347 19 C42 综合服务(0.1463) 0.0443 9 C43 公众参与互动(0.1253) 0.0379 16 C44 专题服务(0.1146) 0.0347 20 C45 用户培训(0.0658) 0.0199 24 C46 导航服务(0.0643) 0.0195 25 C47 服务时间(0.0672) 0.0203 23 C48 服务效率(0.171) 0.0518 2 C49 门户网站访问(0.1309) 0.0396 13 C51 财政拨款(0.5898) 0.0546 1 C52 运营成本(0.4102) 0.0377 17 C61 组织文化(0.4502) 0.0142 27 C62 人力资源管理(0.5498) 0.0173 26 C71 知识产权管理(1.0000) 0.0451 6
指标体系构建后,笔者选取文化部重点推出的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为测评对象,对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目标层指标(一级指标)进行测评。假定测评对象(二级指标)的满分为1,在合成权重已确定的情况下(如表2 所示),首先需要确定中间层具体指标(二级指标)的值,然后再与各个二级指标的合成权重相乘,得到各个二级指标的测评值,即二级指标评分值×二级指标合成权重= 二级指标测评值。最后求出各个二级指标的测评值总和,得到各个一级指标的测评值。文化部三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各个一级指标测评值见表3。
表3 文化部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测评
需要说明的是,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评价中的各项中间层具体指标(二级指标)的值主要来源以下几方面:一是查找各种文化统计资料,如《中国文化年鉴(2013)》《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3)》《中国文化事业统计年鉴(2013)》《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国图书馆年鉴(2013)》《中国文化产业年鉴(2013)》,收集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技术标准、制度规范、资源建设、服务建设以及相关的运行数据;二是通过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站、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工程相关网站查找运行数据和相关资料。同时对相关专家进行邮件和电话咨询,得到部分运行数据;三是对上述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发给16 位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研究生学者或专家,对各个二级指标进行评分,在经过三轮反馈调整的情况下,最终使得各个二级指标的评价趋于一致,得到各个二级指标的评分值。
在文化部着重推出的三个惠民公共数字文化工程中,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在制度建设、资源建设、用户服务、财务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次之,而公共电子阅览室计划由于服务对象的地理与区域位置偏远,受经济文化制约以及服务对象分散性等因素影响,综合效应有待加强。
需要从综合治理的角度来全面理解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通过对平衡计分卡的运用,使其结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与过程(资源与服务)并重。同时结合层次分析法赋予各指标权重,搭建公共数字文化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指出的是,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反复论证使其更趋理性;指标体系的评价亦需翔实的调查数据作为支撑,这样得出的评价才更具事实基础。
[1] 陈雄.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中平衡计分卡及信息技术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14.
[2] 卡普兰,诺顿.卡普兰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刘俊勇,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82.
[3] 朱庆华.中文政府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7(11):67-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