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玉霜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移动图书馆在国内外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移动应用程序(Application,简称APP)因其迅速便捷、信息定制与推送、功能丰富等特性日益受到用户欢迎。近年来,APP 服务在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得到应用,尤其在移动图书馆领域,面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图书馆应用程序(Mobile Library Applications)将成为移动图书馆的应用趋势[1]。
针对国内移动图书馆APP 服务,2013 年11 月笔者选取Apple 公司iTunes Store 中App Store、Google Play、安卓市场国内图书馆APP 服务为研究对象,以“图书馆”为关键词,搜索出92 个图书馆APP,去重后发现国内共有596 所图书馆提供移动APP 服务,其中包括478 所高校图书馆、98 所公共图书馆、13所科研图书馆和7 所其他类型图书馆(厂矿、企业等所属图书馆)。综合考虑用户评价、功能特色、地域分布等因素,列举部分图书馆APP 服务,其主要功能见表1。
表1 国内移动图书馆APP 服务功能
(1)国内移动图书馆APP 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上海图书馆于2010 年开通APP 服务,国家图书馆和重庆图书馆于2011 年开通此服务,其他图书馆大多在2012 年、2013 年开通服务。
(2)服务内容主要包括馆情信息(图书馆概况、图书馆消息与通知、展览、讲座),馆藏查询,用户管理(读者证管理、借阅情况查询、借阅、预约与预借、续借),参考咨询,移动阅读(图书、期刊、报纸、多媒体等数字资源),用户互动(书评,微博分享)等。
(3)移动APP 平台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建设模式、联盟合作模式、第三方开发模式[2]。采用自主建设模式的图书馆有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联盟合作模式运用较多,参与者包括图书馆、数据库供应商、信息技术公司、图书馆系统供应商、通信运营商等,北京世纪超星公司、北京书生公司、江苏汇文软件有限公司均为众多图书馆开发移动APP,其中北京世纪超星公司所占份额最大。
(4)移动APP 平台的服务提供形式分为独立提供和联合提供。国家图书馆和重庆图书馆等独立提供APP 服务,有部分图书馆则同时在多个APP 平台提供服务,522 所图书馆通过超星移动图书馆提供服务,51 所图书馆通过汇文掌上图书馆提供服务,33 所图书馆通过北京书生公司开发的移动图书馆客户端提供服务。
(5)移动APP 适用的操作系统有苹果IOS系统和安卓系统,若干图书馆提供适用于此两种操作系统的APP。从资费看,目前图书馆APP 基本可在应用商店或图书馆网站免费下载。
(1)地区发展不平衡,提供APP 服务的图书馆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等经济发达、教育资源集中的地区。
(2)对图书馆APP 服务的用户需求及用户体验研究不足。
(3)服务内容较简单,以事务性服务为主,资源内容如电子书、期刊尤其是音视频资料的服务较少,在个性化服务、整合与创新服务方面不足。
(4)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搜索引擎和图书馆网站只有少量介绍或链接,相关的推广活动和用户培训较少,以致图书馆APP 服务的用户认知度不高,其使用效益也受到影响。
用户体验对于APP 的实际使用效果影响极大。在苹果APP Store、Google Play 和安卓市场中,每款应用均有用户评价模块,包括评星(范围为1- 5 颗星)及评论。笔者于2013 年11 月进行调查,发现在APP Store、Google Play、安卓市场中共有针对22 个图书馆APP 的149 条评论。其中评论数较多及评星较高的图书馆APP 是上海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在APP Store 中有9 条评价(评星为4.5),在Google Play 中有32 条评价(评星为4.6),在安卓市场中有2 条评价(评星为5.0)。中山大学图书馆在APP Store 中有19 条评价(评星为4.0)。
从用户评价内容看,用户认为图书馆APP服务简单方便易用,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基本需求,提供的免费图书下载受到欢迎。用户希望更多的图书馆提供APP 服务,同时期望图书馆APP 服务能做出如下改善:提升运行速度,减少运行崩溃情况;书目检索结果添加馆藏状态、图书索取号、图书具体位置、分馆名称及地址等信息;增加预约、借书到期提醒、文献收藏、本地文献管理、新书快递、在线观看、刷新等功能;添加电子资源;提供完整的图书评论供浏览。
随着3G 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快速提升。数量众多且持续增长的手机网民是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用户基础。要使手机网民转变为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用户,用户需求和使用行为研究是关键。
用户体验调研表明,用户期望图书馆APP服务资源和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如实现电子资源阅读与浏览、文献管理、信息推荐与提醒、信息交流与共享、服务定制等。厦门大学图书馆对学生读者群进行的关于移动图书馆的问卷调查显示,读者需求主要集中在图书馆通知、书评、书目推荐、图书馆借阅热门排行、电子书下载及在线阅读、图书检索、我的图书馆借阅情况、预定自习座位、查询图书馆空位、馆际互借[3]。2010 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关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用户移动信息需求的调研发现,除图书馆常规的资源和服务查询外,用户对通过手机进行个性化推荐与定制信息表现出强烈的需求[4]。
图书馆APP 服务离不开后台的数据支撑,包括元数据和全文数据。因此图书馆需要结合移动终端的特点,配置适合移动阅读的数字资源。国外一些数据库供应商开发了多种类型的移动APP 应用,比如,EBSCO、Elsevier、LexisNexis 开发数据库访问和电子书/ 期刊类型的APP 应用;Wiley 开发电子书/期刊和生活、事务型的APP 应用,其中生活、事务型的移动应用内容涉及各种电子产品、互联网产品等的使用指南、照片处理技巧、红酒知识及使用、菜谱、棒球简介和吉他教程等;WorldCat 提供图书、音乐、DVD 等产品的移动应用[5]。国内一些数据库商也开发了APP 应用,并且提供适合移动阅读的信息资源,比如:北京世纪超星公司开发超星移动图书馆、深圳文献港、宁波市手机图书馆等,超星移动图书馆应用元数据整合技术对馆内外各类文献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和全文获取服务,专门提供3 万多本e- pub 电子图书和7800 多万篇报纸全文供手机用户阅读使用;龙源期刊网研发龙源阅览室和龙源杂志店,它们在苹果APP Store 上线,提供期刊的在线阅读和下载离线阅读。
图书馆可加强与数据库商合作,采取借阅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数据库商的APP 应用,或借助数据库商已有的移动服务平台,提供自身的馆藏目录等信息,开展自身的移动信息服务[6]。另外,图书馆可从其自身拥有的历史文献或具有本馆馆藏特色的文献入手,将其进行APP 应用,推送给用户[7]。
目前图书馆APP 服务内容相对简单,仅有少数图书馆应用先进技术,如国家图书馆运用二维QR 码识别技术,识别文本、电话、邮件、讲座信息、vCard 名片等多种格式;清华大学图书馆在书目信息推送、图书馆馆舍和布局导引、读者手册获取、密集书架控制等场景中广泛应用二维条码技术,拓展移动图书馆服务[8];南京大学图书馆应用语音和二维码技术。今后图书馆需加强先进技术应用,拓展移动服务功能。如利用GPS、二维码等技术开发虚拟导航应用,将图书馆馆舍、馆藏、历史、设计理念等整合进APP 中;利用RFID 技术定位资源位置;利用云技术、元数据整合技术和关联数据等设计资源集成检索平台,实现图书、期刊等资源的统一检索,在移动终端上实现全文资源的获取与阅读;开发社交网络服务,增强用户互动交流,等等。
图书馆APP 服务是新型业务,其推广力度直接影响用户对该服务的知晓与使用。因此,需要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推广活动让用户知道APP 的存在、获取途径和使用方法。第一,可通过苹果App Store、Google Play、安卓市场等应用商店提供下载;第二,可通过博客、微博、优酷、土豆网及图书馆网站等进行宣传,就图书馆网站而言,可在首页专门设置“移动图书馆”栏目链接,同时提高网站的导航与搜索性能,使用户可在下级类目或通过网站搜索功能查找,并在消息通知中置顶发布;第三,可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告知用户;第四,可为用户提供APP 课程培训。
[1] 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5):34- 48.
[2] 余世英,明均仁.国内高校手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1(9):45-48,91.
[3] 陈俊杰,黄国凡.移动图书馆APP 的构建策略和关键技术——以iOS 为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9):75- 80.
[4] 田蕊,陈朝晖,杨琳.基于手持终端的图书馆APP移动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7):36- 40.
[5] 张苏闽,鄢小燕,谢黎.国外数据库出版商移动APP 应用及用户评价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2(6):56- 61.
[6][7]张苏闽,鄢小燕,谢黎.国外数据库出版商移动服务方案分析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65- 70.
[8] 张蓓,等.二维条码在移动图书馆服务拓展中的应用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3(4):21-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