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邱 璐(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 北京 102218)
戴 靖(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处 北京 100081)
在宁夏西海固①地区有个叫李成林的农民开办了一个文体大院。这个文体大院是由一个家庭图书馆发展壮大而形成的。
2000年11月20日,四十三岁的农民李成林(1958—)在自己的家乡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史店乡苍湾村创建了一个家庭图书馆并正式挂牌开放。李成林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好,但因家庭生活困难,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务农。为了能继续读书并让乡亲们也看书,他变卖了家里的耕牛和摩托车,买来一些农业实用技术图书,加上自己多年的藏书,在大山深处开办起了这个乡村家庭图书馆。
李成林家庭有三间房、五口人,他腾出两间最大的用作图书馆。图书馆里面的铁制书架摆放着2万多册图书、8种报刊。每逢冬季农闲时候,图书馆里男女老少围着火炉,读书看报、交流信息。孩子们来这里借书,李成林还要求他们写读书心得。这些读书心得经他阅读并批改错别字后,还被装订成册供大家参阅。李成林说:“知识是人生道路上的盘缠(钱),盘缠多了才能走得更远。”[1]
图1 “成林文体大院”的远景
2005年,在当地政府的关心下,李成林新建了130多平米的家庭图书馆馆舍,还自己出资在院里修建了一个简易水泥蓝球场,从此他的家庭图书馆发展为一个文体大院,被称为成林文体大院。如今的成林文体大院占地已达9亩,有图书馆、妇女之家、普法室、篮球场、休闲运动场地等(见图1)。
我们与李成林是老熟人。李成林参加过北戴河的“民间图书馆论坛”(2011年)、杭州的“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中心: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民间图书馆服务与社会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他是一位穆斯林,炯炯有神的目光、头顶洁白的小帽,曾给代表们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2013年6月,在中国企业家发展商会杨宗华老师等人的发起与赞助下,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的“乡村图书馆、校园图书角、家庭书架网建设”项目的二期启动,该项目的宗旨是助力民间图书馆、构建乡村阅读环境、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各地报名的乡村民间图书馆中,就有李成林的“成林文体大院”。经过筹备组讨论决定,“成林文体大院”被列入了项目二期的计划。2013年8月20—22日,筹备组的王子舟、邱璐、戴靖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史店乡苍湾村进行项目落实工作,即考察环境、签订协议、落实细节。
2013年8月21日8:30左右我们乘坐火车到了银川市,然后转1路公交车赶到南门汽车站,在那里见到了早早等待着的李成林的女儿李萍、银川日报的记者唐尧荣,交谈了十几分钟后,我们与之告别坐上了10:20开往海原县的长途大巴。海原距银川280公里,位于宁夏的中部、六盘山西北麓,人口约46万,其中回族约占70%。大巴在高速路上行驶快捷、平稳,进入山区后,蜿蜒曲折的公路让车速慢了下来。梁沟塬峁上散落着的大大小小的村庄,穿过这些村庄时,几乎都能看到清真寺,大的村子清真寺雄伟高大,小的村子清真寺虽简陋也都建有邦克楼(望月楼)。车行3个多小时后,14:00左右到了海原县城。我们见到了迎接我们的李成林与苍湾小学校长田俊。一起吃过便饭,大家搭乘田俊校长的汽车前往史店乡苍湾村。史店乡苍湾村离海原县城有10公里路,汽车行驶十几分钟就到了。
图2 苍湾小学教室一角
图3 李成林、田俊与项目组成员在校园里合影
苍湾小学是“乡村图书馆、校园图书角、家庭书架网建设”项目的合作小学,学校里的教室都是平房(见图2)。田俊校长陪我们参观了全部校舍。田俊校长介绍,该小学又叫做“正心希望小学”(为纪念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陈秉志捐资25万兴建新校舍而命名)。学校加学前班,现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约在20人左右,全校共有128名学生,8个教师。学生不住校,但有营养午餐。教师两女六男,平均年龄三十八九岁。在小学办公室里,我们与李成林及田俊校长进行了座谈,由王子舟讲解项目宗旨、内容,邱璐就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与大家进行了深度交流。之后,李成林代表成林文体大院,田俊校长代表苍湾小学,王子舟代表筹备组,三方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大家还纷纷在项目小旗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合影留念(见图3)。
离开苍湾小学,我们经过一条短短的土路,开始走访期待已久的成林文体大院的家庭图书馆。
李成林的家庭图书馆是其文体大院的主要组成部分,大门位于正房的中央,门口左上角有一个“图书阅览室”的牌子,下面竖挂着一块“海原县史店乡青年活动中心”的木牌,白底红字,字迹因风吹日晒已开始模糊。大门及其两侧的其他地方则散挂着一些崭新的政府有关部门授予的牌匾,有“希望工程图书室”、“农家书屋”、“留守儿童之家”、“全区示范农民文化户”等。
走进图书馆铁门可以看到里面是两间屋子,一大一小,加起来约有70多平米。大屋与里面的小屋,四周摆满了书架,一共有19个。大屋中央还有一排阅览桌(见图4)。屋里窗明几净,光线充足,35 000册左右的图书摆放整齐,入门处报架上还有16种报纸(见图5)。图书的排架,使用的是自编的分类法,主要有 “宗教”、“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学生工具”、“现代文学”、“世界名著”、“民间文学”、“少儿文学”等大类。图书则有新有旧,大多来自李成林自己的收藏与社会捐赠。在那些旧书中,还不乏珍贵的图书,如《四库全书总目》(上下册,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等。新旧图书、报刊可谓琳琅满目,算得上一个质量不错的图书馆,在我们近年走访的民间图书馆中也居于上乘。据李成林讲,他还收藏了100多种光碟,还有一台电脑在旁边的屋子里。
图4 家庭图书馆大屋的书架及阅览桌
图5 入门处左侧的报架与办公桌
李成林的家庭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没有具体规定,来人即开放。读者借阅完全免费,有登记制度。平均每天来看书的人农闲时有一二十人,农忙时少些,有五六个。平时开馆除了李成林外,还有他的妻子马兰秀帮忙。妻子识字不多,但也能接待读者,办理借阅手续等。
除了开展图书借阅,李成林平时还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调节当地的民事纠纷。近几年暑假中,他还接待了参加的杭州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华侨大学等诸多国内大学生。还有就是现在每年冬季都要举办一场农民运动会。每逢运动会开始的时候,家庭图书馆房顶上的两个高音喇叭就响了起来,几公里以外的人都能听见喇叭的播音。除了运动场上活跃的运动健儿,还有观战的上千名老少村民。闻风而来的小商贩们,架子车上摆满了多种零食、饮料、日用品。当然,这个时候也是李成林家庭图书馆里人最多的时候。
说起办这个图书馆的缘由,李成林打开了话匣子。说自己上完初中,因家庭贫困、老人有病,他不得不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其实,在初中阶段,他很爱读书,学习成绩很好,尤其是语文,当时的语文老师曾给他的作文打过100分,这是十分罕见的。李成林作文的草稿纸还有学生抢走的参考。他直到现在还记得自己的语文老师叫张克庭(1937—),张老师不仅有文采,音乐、体育、美术都精通,甚至还会做木匠活,后来被评为自治区特级教师,还当过海原中学的副校长,现在退休后住在固原县。虽然高中没有上成,但爱读书的李成林还是积攒了许多图书。后来每逢农闲时,看到村民们经常串门、打牌、喝酒,无所事事,于是就想开办一个图书馆,好让大家能方便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不虚度光阴。从此,宁夏南部山区的贫穷、落后的苍湾村——这个被称为“交通靠走、交流靠吼、耕地靠牛、照明靠油”的地方,终于有了群众文化生活的新气息。
苍湾村是一个纯回民聚居村,全村人口有5 200多人。李成林在这里举办的农民运动会在海原县、宁夏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穆斯林信众中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据李成林介绍,现在每年一届的农民运动会是从篮球比赛发展而来的。在李成林青少年时期,公社或大队开会时经常组织篮球比赛。改革开放以后,农村里多年不举办篮球比赛,农民们总有点失落感。1987年2月春节期间,从小爱好运动、生性活跃的李成林受苍湾村村民的推举,出面组织举办了一场篮球比赛。他把村小学简易篮球场上的积雪打扫干净,由附近各乡12个代表队参加的篮球比赛就在这里举行了。当时他们还请来了电影队,晚上放电影以助兴。此后,李成林在春节农闲期间组织的篮球比赛成为了当地受人欢迎的盛事。
从第一届到第四届,苍湾村的冬季篮球比赛并不是固定每年举行,因为每次篮球比赛都要有一定的支出款项,如买篮球等。虽然村民热切地等待着篮球比赛的举行,但李成林只有筹够了举行赛事的款项,才能正式地开始张罗。篮球比赛的第二届举行于1990年,第三届为1999年,第四届是2004年。每届参加比赛的人越来越多。从2006年2月的第五届开始,李成林将篮球比赛更名为农民运动会,将拔河、象棋、乒乓球及当地民间流传千年的下方、打陀螺等列为运动项目。而且从这以后,农民运动会每年都如期举行,截止到2013年已经举办了12届。后来几届运动会上,列入的传统项目越来越多,如踢毽子、打梭、黑驴驮盐、拿硬腰、斗鸡、扳手腕、发尥片、下四格、羝羊打头、猜谜语等,参加运动会的人也不断增加,有邻近西吉县、固原县的农民,还有远在内蒙古包头、新疆的农民代表队。除了农民运动队,当地的阿訇代表队也来参加运动会。
农民自办的运动会成为宁夏西海固地区一道特色文化景观,李成林也因此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009年)、宁夏自治区的“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2009年)等称号。
然而,在风光无限的农民运动会的后面,却不知隐含了多少的辛酸。2013年8月22日上午,李成林来到海原县森林旅馆与我们交谈,一上午谈话的主要内容就是他的运动会。他说,现在农民运动会已经成了当地文化体育的盛事,在各方期待与压力下,他必须每年坚持举办。但是举办运动会要有资金,一届运动会下来,购置体育器械、聘请裁判、发奖牌奖金等,总要花几万块钱。然而每年他都要为办会资金操碎心、跑断腿。这几年里,每年县里的党政工青妇等各部门都跑遍了。举办2012年第十一届农民运动会时,县政府支持力度最大。新来的县长在成林文体大院考察时,当场拍板拨给8万元。所以这届就办的热闹非凡。但是,其余数届,都要靠李成林花两三个月时间到处募捐。凡是想到的有可能给赞助的单位,他都跑遍了。例如,举办第十二届运动会前,县计生局曾答应给些赞助,李成林先后跑计生局13趟,最终计生局给了他500元,还要求他做出计划生育宣传栏板在运动会期间展示。有的单位开始说给些赞助,后来又以种种说辞不给了,他跑的多少趟路就白费了。最艰难的就是第六届运动会,眼看都到举行期了,办会资金还没有着落。最后没办法,运动会上发奖时,他只得将自己家里的电视机抬出去当了奖品。说到这里,李成林不禁哽咽起来,把脸侧偏了过去。
苍湾村的农民运动会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今后每届运动会都要由他出去拉赞助,这对一个农民来说,是多大的一道难题!李成林曾经发誓要将苍湾村打造成“中国回族篮球第一村”,但是,未来的路也太难走了。我们告诉李成林,二十多年的时间,一个农民能坚持组织十二届农民运动会,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了。同时也善意地提醒他,以后要量力而行、择机而行,超负荷运行会对自己身体有损。
李成林在海原县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一点可从我们2013年8月21日晚在县城找旅馆时的一个细节得到佐证:在森林旅馆前台问询住宿房间时,戴靖随口说到我们刚从苍湾村来,旁边有一个年轻的小伙问我们:“是不是找了李成林?”戴靖回问:“你也认识李成林?”对方答认识,再一问,他是贾塘乡后塘村的,并不与李成林一个村。而且,柜台里办住宿登记的中年男子说,他也认识李成林,说李成林可是知名人物。
同样在当地出了名的成林文体大院今后会怎样发展?这也是我们在8月22日上午与李成林谈话中的主要疑问(见图6)。
图6 李成林(左)与王子舟(右)在旅馆交谈
首先一个问题是:家庭图书馆与其体育活动相互促进,这是成林文体大院开展活动的一个特色。但是如果李成林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会不会弱化图书馆的活动?例如,现在李成林还是“打梭”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又是山村专职人民调解员,今后他是怎样考虑图书馆的发展?
李成林回答:他的成林文体大院的追求目标是“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健康永驻乡村”,他开办的图书馆、开展的体育活动,是贴近现实、贴近群众的事情,有文有体、亦文亦武,深受乡亲们热爱。所以要平头并举,都要搞好。另外,成林文体大院还承担了普法、妇女培训、暑期学生教育基地等任务,这也是他力图将“成林文体大院”打造成综合文化服务平台而一直努力的。至于家庭图书馆,李成林还打算建一个电子阅览室,以使村民们接触各种数字资源,提高村民的信息素养。
其次一个问题是:成林文体大院今后发展的经费或者说发展资源从哪里来?
李成林回答:一方面靠自己务农,一方面靠社会赞助,一方面靠家庭支持。这几年,经他四处公关,社会赞助(资金、书刊、体育器材)占了较大的比例。提及家庭支持,李成林说他有五个孩子,大女儿李萍已经工作,以前在海原县里小学当教师,书法非常好,最近要调回海原县里某单位做文秘工作;二女儿在合肥工业大学上大学;老三是儿子,在外打工;老四是女儿,正在上高中;小儿子现在上初一。今后家庭境况会越来越好。尤其李萍非常支持父亲的事业,曾表示会全力帮助父亲办好成林文体大院,这给李成林以极大的安慰。
8月22日12:30饭后,李成林与我们在海原县长途汽车站分手告别。我们将前往中宁县考察新堡镇盖湾村王兴华创办的私人图书室——红枸杞图书室,而李成林骑上摩托返回了他的苍湾村成林文体大院。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有无数来自民间的人们做着改变身边、周围状态的事情,这种力量被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1910—2013)称作为“边缘力量”。在科斯眼里,正是这种“边缘力量”造就出的“边缘革命”才真正地推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2]。李成林,这位曾经做过民办教师的回族中年人,多才多艺(还会打篮球、吹笛子),有着自己坚定的信念,他就是这种“边缘力量”中的一份子。大多时候,人选择不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但人可以选择活法。李成林所做的一切,就是想在南华山脚下这块干旱贫瘠的黄土地上书写出不凡的人生。
注 释:
①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这里沟壑纵横,干旱缺水,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1]姜雪城.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李成林和他的家庭图书室[EB/OL].(2006-11-08)[2013-08-3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1/08/content_5304210.htm.
[2]科斯对中国十大忠告[EB/OL].(2013-09-03)[2013-09-30].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Coase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