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与韩国“中国学”文献交换的回顾与展望

2014-12-30 20:10段洁滨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

关键词:中国学; 韩国文化; 文化交流; 图书交换

摘要:中韩两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开始了友好往来,特别是两国建交后,中国国家馆与韩国各图书馆的文献交换呈现出良好趋势,而韩国“中国学”文献的交换又是中国国家图书馆非常重视的一项业务工作。在此,做一个历史的回顾与展望,这对了解韩国“中国学”发展的脉络,做好今后的交换工作大有裨益。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1-0088-03

收稿日期:2014-10-19

作者简介:段洁滨( 1957-),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1引言

近年来我国制定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政策,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点。[1]

美国政治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写道:“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并不完全取决于它拥有多少财富和实力,而更多的取决于他邻国拥有多少财富和实力。”因此,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特别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都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友好邻国所能带来的好处,会因两国毗邻关系而倍增,相邻的民族由于生活在同一地缘空间,不可选择地彼此联系在一起,使大家享有一种共同的历史记忆,中韩两国正是这样一种难以割舍的地缘关系。

2中韩两国的早期认知和文化渊源

韩国文化是汉字文化圈中最接近中国的文化,中国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海陆通图,隔海相望,有“千里同风,一衣带水”之说,三千年前的箕子东去,揭开了中韩文化交流的序幕,开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的先河。在司马迁的《史记·朝鲜列传》一篇中,开了正史里中国人认知“朝鲜”的先河;而范晔在《后汉书·韩传》一文中则首次使用“韩国”一语[2]。早在唐、宋两代,高句丽的汉学家就留学长安,使韩国人有了跟汉文接触的机会,但是在漫长的岁月中,朝鲜人只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他们的书面语一直使用汉字,今天,人们所见到的古代朝鲜文献,多为汉文书写。[3]韩国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痕迹直到今天还依稀可见。

近代以来,两国人民有着相同的遭遇,都先后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占领和奴役,1910年日本吞并韩国,1919年韩国“三·一运动”爆发,中国人民对此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声援,陈独秀在“朝鲜独立运动之感想”一文中说:“这回朝鲜的独立运动伟大、诚恳、悲壮,有明了正确的观念,用民意,不用武力,开世界革命史的新纪元。”[4]1919年《国民》一刊第一卷第三号和第四号上也分别刊登了“朝鲜人之血泪”“可敬可佩的朝鲜人”两文,称赞他们的爱国气节,傅斯年在1919年4月1日《新潮》上也称赞“三·一运动”虽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革命,但却是开革命界之新纪元”。[5]而发生在北京的“五四运动”与“三·一运动”有着某种难以隔离的联系,“三·一运动”被中国人称为朝鲜的“五四运动”。此后抗日救亡便成了两国文化交流的主旋律,韩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朝鲜独立同盟在延安成立,韩朝的抗日运动得到了中国人民强有力的支持。

3韩国汉学的源起

3.1韩国早年汉学的源起

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自周、汉就已经开始了,在朝鲜古典文学遗产中,汉文文学占有很大比例,为方便人们学习汉语,早在朝鲜李朝初期《老乞大》和《 扑通事》就是韩国人学习汉语的必备教材。新罗人崔致远(857-?),被称为古代朝鲜汉文学的鼻祖,他12岁入唐留学,在唐做官10年,著有《桂苑笔耕》;高丽朝人李奎报(1168-1241),人称“高丽一代无所企及者”,作为韩国汉文学史上的四大诗人之一,毕生崇拜李白、杜甫,他在《晚望》一诗中写到:“李杜嘲啾后,乾坤寂寞中,江山自闲暇,片月挂长空”,表达了对李、杜的仰慕之情。而李朝前期的文学家徐居正(1534-1591),对苏东坡情有独钟,他在《东人诗话》中写到:“高丽文人,专尚东坡,每及第榜出,则人曰三十三东坡出矣。”[6]可见两国在长期的文化互动中,你中有我,彼此难分。在朝鲜时代,中国的经书及诗文被列为必修科目,许多韩国人自幼学习汉文,都能熟读中国经书和文选。

3.2当代韩国汉学的源起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中韩两国交往绵延不断,然而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两国出现了政治上敌视、文化上割裂的局面,所以这一时期韩国有关“中国学”研究的成果很少,韩国政府只在1949年出版了译著《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一书。直至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韩国推行“北方外交”,特别是1992年建交之后,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才全面展开。

段洁滨:中国国家图书馆与韩国“中国学”文献交换的回顾与展望段洁滨:中国国家图书馆与韩国“中国学”文献交换的回顾与展望1957年韩国高丽大学成立了亚洲问题研究所,开始了中国问题的研究,并创办了《中国学报》,该报的特色之一就是刊载用中文撰写的有关中国的学术论文。

20世纪70年代,韩国 “中国学”方面的期刊主要有《中国学研究》《东洋史学研究》《中国学报》等。80年代以后,韩国“中国学”研究机构和期刊逐渐增多,此时有中国人文学会创办的《中国人文科学》、高丽大学创办的《中国学论丛》、建国大学创办的《中国研究》等刊物。中韩建交后,韩国对中国的研究超过以往,据《韩国中国学会会员名簿》统计,韩国的“中国学”学者中,有70%曾留学中国,90%会讲中文。

20世纪90年代,韩国的“中国学”研究达到了一个高潮,研究范围也在扩大,有《清末对朝鲜政策史研究》《20世纪20年代中国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等多部专著出版。

韩国学者对韩国“三·一运动”和中国“五四运动”的研究也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从著名运动的角度看“三·一运动”和中国的“五四运动”》《“三·一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冲击》《韩国“三·一运动”与中国“五四运动”之间的对话》等[7]。endprint

为纪念中韩建交10周年,韩文版《人民画报》,2002年在韩国汉城创办,创刊号刊登了《我们是永远的伙伴》,向韩国人民介绍了中国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

3.3韩国著名的汉学机构

3.3.1韩国中国学会。该会成立于1955年,该会70%的会员曾留学中国,是韩国研究中国问题最大的学会,刊登用中文撰写的论文是会刊《中国学报》(中文版)的一大特色,2000年,学 会又创办了《国际中国学研究》,以中、英两种文版出版,学会还不定期与国外“中国学”机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现在,韩国“中国学”学会已发展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团体,研究领域已由最初的文史哲发展到语言、政治、经济、法律、考古和美术等多个领域。

3.3.2高丽大学亚洲问题研究所。该所成立于1956年6月,是韩国研究中国问题最早的机构之一,所内专设一个中国研究室,刊物是《亚洲研究》,研究的课题有“中国历史史料简介”“20世纪的中国”等,出版的论著有《中国文化革命研究》《中国的现实》《现代中国的政治与社会变动》等。

3.3.3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该会成立于1985年,会员达千余人之多,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刊物是《中国现代文学》,刊载的论文对中国作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有独到的见解,如《郭沫若诗与中国革命精神》《中国现代作家的世界》等都很受读者欢迎,1994年,为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学会还出版了特刊,刊登了《鲁迅作品中的反儒思想》《鲁迅〈野草〉的象征体系研究》等文章。

3.4韩国现代著名汉学家

3.4.1金俊烨。早在20世纪40年代,金俊烨就在中国投身抗日战争,1944年,奔赴当时韩国临时政府所在地重庆,抗战胜利后留在了中国,在重庆任国立东方语专科学校韩语科任教师,此后,他一边执教,一边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研究生院攻读中国近代史。他是韩国当代研究中国历史的著名学者,撰写的有关于中国的著作有《中国共产党史》《中韩古代关系史》《我与中国》《我的长征》等,北大、复旦等10几所中国大学都授予了他名誉教授称号,为表彰他在中韩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中国教育部于2000年还授予他“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

3.4.2车柱环。车柱环在韩国文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1948年进入汉城大学学习中国语文,此后在台湾大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先后发表了《北宋怀古词小考》《敦煌词中的男女》《陶诗的鸟兽草木》等以中文写成的学术报告。他还先后担任过韩国中国学会会长、韩国敦煌学会会长等职,他每次回顾起自己的教学生涯,就会情不自禁的吟诵起中国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中的诗句:“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松花酿酒,春水煎茶。”[8]

3.4.3许世旭。许世旭是韩国当代著名汉学家、诗人、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高丽大学中文系教授,1963年以《李杜诗比较研究》的论文获得硕士学位,1968年又以《韩中诗话渊源考》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著有中韩文学方面的专著20多部,论文100多篇,曾荣获“中国文学奖”。他说:“中文,真是一种美丽的文字,中华文化真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化。”《中国文学史》是他的代表作,他是一位用中文写作的韩国作家,他用汉语撰写的《韩中诗话渊源考》是该领域的力作。[9]为表彰他在“中国学”上的贡献,2004年,中国现代文学馆专门设立了许世旭文库。

4国家图书馆与韩国文献交换简史

4.1建交前后交换情况

早在中韩两国建交之前的1989年,国家图书馆就与韩国议会图书馆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而此时韩国“中国学”方面的期刊仅有《东北亚研究》《中国学报》等少数的几种刊物,当时的交换数量虽不很大,但却呈现出一种向好趋势。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这一年,国家图书馆又与韩国国家图书馆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以后韩国基金会等也与国家图书馆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由于韩国经济发展良好,出版业蓬勃向上,韩国各交换单位都能及时把书报刊邮寄给国家图书馆。自建交之后,国家图书馆每年都能收到韩国各馆寄来的几百册图书,包括韩国“中国学”研究十分有影响的专著,如《孔子永生,国家兴隆》《中国社会思想史》等。

4.2目前交换的情况

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与韩国国会图书馆、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首尔大学图书馆等多家单位保持着交换关系,通过交换国家图书馆每年可以得到韩国期刊100多种,另外还有近50种购买刊。2012年国家图书馆通过交换得到韩文图书近700册,2013年则达到800多册,两国建交以来,国家图书馆收藏韩国“中国学”图书呈上升趋势,如《从中韩关系发展看韩国外交战略调整》《胡适对韩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及韩国1960至1980年出版的“中国学”图书,如《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政策路线》《朝鲜战争对中国共产党政治的影响》等。“中国学”类期刊有:《新东亚》《事实评论》《现代中国文学》《中国之路 =The China way》《现代中国硏究》《中国戏曲》《国际中国学硏究》等。同时国家图书馆把我国出版的几十种报刊寄给韩国各交换单位,包括《中国改革》《今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等。

4.3根据对方收藏特色,满足需求

目前,韩国有100多所大学与中国对口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并与中国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而针对韩国研究中国哲学、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居多这一特点,国家图书馆特别给对方选购了如下一些交换图书,包括《当代中国文化1000问》《中国文化博览:图文版》《法律基础》《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中国文化故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京剧中国》等。另外,为了让韩国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国情,中国国家图书馆还专门给他们寄去了《解读中国梦》《中国梦不遥远》《诗画中国梦》《问道中国梦》等介绍“中国梦”方面的图书;历史方面的图书则有《明清史丛说》《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元明清卷》;小说方面包括莫言的《蛙》《红高粱家族》《酒国》等;民俗方面的有《中华礼仪文化与文明北京》《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endprint

自从2004年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开办以来,“孔子学院”在世界发展迅速,首尔“孔子学院”为韩国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另外韩国外语大学、仁川大学等19所大学也都开办了“孔子学院” ,为了让韩国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不定期制作书目,把中国传统文化类图书寄给他们,如《百家讲坛》《话说中国》《解读〈论语〉》《行走中国》《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政府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通过国家图书馆寄去的这些图书,韩国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渊源,中国改革的进程,中国国情的特色等热点问题。

仁川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9年,学校经常组织有关中国文化的活动:如中国绘画书法展,中国歌曲大赛,茶艺、厨艺等。根据这些活动特色,专门为韩国学习汉语的学生挑选了《书法技巧》《中国茶道》《中国气功》《孔子长寿养生经》等图书,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汉语水平,中国国家图书馆交换部门还专门为韩国学生采购了一些我国出版的韩文图书,如:《浦东奇迹(韩文版)》《中国历史与文化(韩文版)》《儒林外史(汉韩对照)》等,中国国家图书馆希望通过这些图书,让中国文化走进韩国学生的心中,让韩国学生通过这些图书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国家图书馆交换部门打算进一步扩大与韩国友好组织和图书馆界的文献交换工作,力争与韩国其他汉学机构建立起稳定的交换关系,进一步丰富中国国家图书馆韩文“中国学”文献的收藏。

5收藏韩国“中国学”文献的意义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同时也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精华。几百年来,“中国学”就是外国人认识中国的一座桥梁,“中国学”的历史是中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交流史,是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撞击的结果,是中国文化在国外的延伸。

韩国从另一个角度探寻中华文化,反馈的是另一种文化背景。今天,中国国家图书馆收集韩国“中国学”文献,不仅是为了梳理中国国家图书馆韩国“中国学”的文献资源,追踪中国文化在韩国的影响,同时也是为了探究韩国“中国学”产生、发展的过程,如此才能认识韩国“中国学”这块“他山之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搜集保护好韩国“中国学”文献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责任和使命。

几十年来,我国学者一直重视韩国“中国学”的研究成果,了解韩国“中国学”对中国学者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启发作用。相信经过努力,中国国家图书馆与韩国各馆在“中国学”文献的交换上,定会有一个更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夏维勇. 中国周边关系与边疆治理的互动:历史、模式及影响因素[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43.

[2][4][5]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公司,2008:175,177.

[3][6]何寅,许光华.国外汉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8-20.

[7]郑成宏.当代韩国的中国历史研究50年[J].韩国学论文集,2005:212.

[8]沈仅琳.车柱环精通中国文学的汉学家[J].当代韩国,1995(8):79-80.

[9]凌彰. 酷爱中华文化的韩国作家许世旭[J].外国文学动态,2000,(6):17.

(编校:马怀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
《作家文化交流散记》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旅游景点英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浅析《岳父岳母真难当》中的中国人形象与东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半开放”式工作室对版画教学以及社会文化交流的作用
光影中的英语教学探究
TED文化交流类演讲的概念功能分析
TED文化交流类演讲的概念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