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前瞻

2014-12-30 15:13张承义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3期
关键词:回顾改革

张承义

摘 要:科学有用的价格管制制度对商品流通有着关键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商品的制造、交易以及使用。文章主要对1949年建国以来六十多年的价格管制制度创新进行了回顾,对现在实施执行的价格管制制度中留存的不足提出了解决意见,对将来进行了瞻望。

关键词: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回顾;前瞻

1 新中国前三十年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历史回顾

第一,1949年前三、四年价格管制制度创新牵扯到许多内容,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是环绕权利是放还是收的转变。收权是从1949年成立新中国后开始的,这是由当时的经济状况决定的。刚成立新中国,国内物质缺乏,投机倒把现象严重,致使通货膨胀出现,社会经济已经无法顺利开展进行,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受到了阻碍。新中国恰时成立,为了稳定当时的政府以及政权,保证人们正常的经济生活,利用高度集中的价格管制和稳固牌价体制。不过当社会经济正常开展之后,这种高度集中的管制形式就已经不符合市场的要求了,在很大程度上还会限制生产的主动性,限制了社会的前进。

之后全国进入了三年调节时期,到了一九六五年,国内市场供应算是稳定下来,很多商品价格已经回归到原位,大多数的商品供应也已经回归正常。这时,对价格的管理再次进行了提议,并且希望执行更加灵敏的价格政策,不过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出现,市场经济又进入了紊乱时期,对价格的管制又被搁置。

第二,是价格方式的更改。在新中国建立开始的前30年间,价格方式也是进行更改的目标,同时从最初的单一的策划价格方式前进到多种类的价格方式。对价格的调节有显著的时段。新中国成立初,因为留存国有以及民营这两种经济,那段时间,对国有主要执行牌价机制进行稳固,对民营经济则使用市价方式。这种牌价方式大多聚集在中央领导,地方上少部分有特权。之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了能够推动价格调节以及推动生产,符合国民经济的前进,价格方式在这段时间进行了改革。例如国家统一价格、可浮动价格以及自由价格等很多种类。六十年代初,因为天灾的出现,国内物料供不应求,商品价格飞涨。为了稳固商品价格、缓和供求之间的矛盾、照顾民众的正常生活等要素,针对种类不同的商品使用了高价以及平价的策略。对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品进行了平价销售,针对奢侈品就进行了高价政策。之后文革的出现,商品价格又进入紊乱时期,国内百分之九十五的商品都是国家直接进行标定价格。不过在这期间,有一小部分商品进行了特别的定价形式,例如,浮动价格、工商机构和单位一起进行定价等,这样就能够在全部冻结的商品价格中有一小部分是活跃的、合理的,对商品的供求有了缓和的作用。

2 改革开放后至今价格管理体制的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改革的准备阶段(1979年-1984年)。在这一阶段,价格体制改革还是按照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同时调整价格结构以缓解严重扭曲的价格体系。这一阶段主要首先对适应原有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价格形式进行了一些探索,逐步放开了一些小商品的价格管制和对部分电子产品、机械产品试行了浮动价格制度;第二,对农产品、重工业品和轻工业进行了价格管理体制改革,中央下放了部分产品的定价权到地方,在原来国家单一定价格基础上,增加了浮动价、协议价和集市贸易价等多种定价模式,市场机制开始在价格形成方面得到一定的发挥。

第二阶段:改革的展开阶段(1985年-1988年)。这一阶段价格改革的重点是转换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市场作用。价格改革从调整价格结构为主转为改革过度集中的价格管理制度,从而确立了以调放结合、以放为主的改革方式。

第三阶段:治理整顿阶段(1989年-1991年)。这一阶段的价格改革任务主要是对前一阶段改革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理整顿,以便建立和完善价格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的方式是控中求改,相机调放。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国家加大调控,控制和降低农产品价格上涨、重工业产品价格的调整和管理采取从严控制和大力控制轻工业产品价格上涨。之后价格水平逐步回落,市场物价趋于平稳,随后为改革的进一步调整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治理整顿后期,前期加大的调控又相机放开了,主要是农产品价格、工业品价格、交通运价、邮电资费和生活消费品价格、服务收费等方面。并初步建立和健全了一些新的价格调控体系,加强了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在调控中的作用。

第四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阶段(1992年-2001年)。这一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确立并居于主导地位,价格改革全面展开。这一时期,首先是深化了农产品价格改革,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农产品价格和放开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直接干预。其次,深化了工业品价格的改革。逐步放开和加大了农用生产资料、能源产品、钢铁产品和机械等一些产品的价格改革。再次,交通运输价格改革,放开一部分交通运输价格管理,提高了运输价格,为交通运输的建设筹集了资金。

第五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和完善阶段(2002年至今)。这一阶段,改革的重点是政府对价格体制的管理由以前的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主要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对价格的形成作用。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来引导市场对价格的形成,从经济总量方面来平衡供求关系,达到价格稳定和正确反映价格规律的作用。

3 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前瞻

第一,首先在不牵扯到国家安全战略以及能源战略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竞争制度,经过国际竞争元素的加入制定科学的价格。其次,针对牵扯到国家安全战略以及能源战略问题的价格,要经过由国家整体投资的公司进行掌控,初级能源卖价能够借鉴国际市场价格并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拟定。除此之外,矿物质必须由国家进行掌控,同时实际操纵权利也必须在国家手中,避免地区政府为了本区域内狭隘的利益以及短期的国内生产总值提升而破坏了国家能源以及利益。

第二,针对房地产售价攀高现象。政府对此要进行宏观的调控。要根据我国国情以及城市化发展水准,拟定短时间内以及未来房地产开发政策以及人们住房计划。从一个角度来讲,针对虚假报告要拟定長久的、有用的对策开展约束。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要确保收入不高的人群住房状况,建筑经济房,处理低收入住房情况,同时也能够减少房价过高对市场经济的攻击。

第三,国内各个行业之间商品价格差异过高。第一点是因为工业农业商品存在剪刀差现象。虽然这种现象在新中国城里前就已经很明显的存在,但是建立新中国之后,这种现象依旧留存,及时我们一直在努力减小差距,同时因为国内农村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面积少致使剪刀差现象越来越严重。要想处置这种现象,我们必须在对市场经济前进没有太大的作用下提升农业商品价格,另一个角度来讲,还必须要对城市化进程有促进作用,提升城市化水准,把农村过剩的劳动力移动到城市中用来提升生产量,以便能够降低城市与农村人均收入的差距。第二点针对工业与服务业的产品差异,要经过减小行业要求,让能源能够在各个行业中相互串通,完善分配用来减小各个行业之间的差异,这样价格就能够趋于科学平衡了。

第四,对于垄断行业制定的价格不科学的情况。在我国主要的垄断出现在自然行业、政策性以及市场性行业中。在我们国家关键是自然与政策性进行垄断的行业存在。这些行业中的产品价格不是按照需求量之类的进行制定,是国家以及单位自主进行,价格水准一般都比较高。也有的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为了能够积攒资本推动单位改革。

参考文献

[1]汪洋.价格改革二十年回顾与前瞻[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回顾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大学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材的回顾与展望
城市可持续交通行为研究述评
贴近实践贴近学生创新方法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