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现状及建议

2014-12-30 09:45:02黄馨李耀华
2014年8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

黄馨 李耀华

摘要: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随之引发了史上最严重的全球经济的衰退,公允价值及其计量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会计界和金融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为此,本文从公允价值的概念开始谈起,接着探讨一下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实务界中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更及时、准确的计量公允价值,以便于提供对决策最有用的信息给财务报告者使用者。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计量体系

一、 引言

自从公允价值产生以来,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一直围绕其应用与计量问题而争论。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公允价值及其计量问题首当其冲的受到质疑。对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便提出了要完善国际财务报表列报的建议。因此,如何计量公允价值,如何使公允价值更加实用,以及如何更加及时准则的列报于财务报表中,都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公允价值的概念及应用条件

公允价值在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中均有定义,其概念各有差异,共同点主要是:公允价值不像其他计量属性那样是强制性的,它是熟悉情况的、自愿的双方在交易、清算或拍卖中收到或支付的金额,这是一种以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为基础的计量方法。然而对此公允价值的理解也有例外的,例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此的定义就是,公允价值是“目前的交易金额”,而其他国家对此是没有时间的限制,这样唯有美国,将历史成本排除在了公允價值之外。

1998年,公允价值定义正式出现在财政部颁布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中,我国将其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此后,我国学者又对该定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完善。代表性的观点有葛家澍教授的观点,他认为,市场经济中,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是市场价格——即可以观察到的、由市场价格机制所决定的,为市场交易各方承认和接受的价格。为了实现真正公允的计量,市场价格应是会计计量中的基本计量属性之一。葛家澍教授所给出的公允价值的定义,告诉我们公允价值运用的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有活跃的市场环境,活这样才能有完善的市场价格机制,由此而来的市场价格才能“公允”。很明显,活跃的市场环境成为公允价值计量的一大障碍,这种环境,虽然有利于排除其他因素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干扰和破坏,但是何为“活跃”,什么样的市场是“活跃的”,这都是难以定义的问题。

也许各个学者对公允价值的定义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随着多年的讨论,也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即公允价值的本质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而不是其他特定主体的主观认定。公允价值是一种价值形态,它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现时、公开、公平的。

三、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现状

在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历经多重波折才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从1998年开始,我国陆续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到了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的计量中;一直到2001年,财政部新修订了准则,公允价值计量被取消,重回历史成本的时代;到了2006年,财政部发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38项《具体准则》中,有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政府补助、销售收入确认、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石油天然气开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长期股权投资、套期保值、金融工具计量与金融资产转移等领域累计20项《具体准则》允许公允价值的直接或者间接计量方法。虽然新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又前进了一大步,但由于非市场化环境下,市场报价是很难获得的,而且市场监管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导致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这也是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将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和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真实的计量和反应会计信息,将是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与此同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中国的有效执行,对于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今时今日,距离新准则的颁布实施已有七年光景,公允价值计量实际操作中实施效果如何、受认可程度如何、产生了些什么问题以及前景如何等等,对公允价值理论和实务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公允价值受到大多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高度关注,对于企业会计人员来说,他们普遍知道公允价值的相关知识,但共同点是了解程度均不深。这与发达国家相比,例如美国,仍然落后很多。尤其是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程度以及市场的活跃程度这些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上。

例如在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应用中,普遍存在应用过低的问题。大部分上市公司将股票、债券、基金的绝大部分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两部分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仅仅将小部分金融工具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通过对2007年至2010年间的一千多家上市公司分析显示,前两者的投资比例在逐年下降,相较而言,交易性金融资产对总资产的比率则下降得更为明显,由此可以看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贡献逐步降低。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金融危机加大了金融系统的风险,管理层因此减持了部分金融工具,除此之外也与我国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谨慎分类及持有动机有密切的相关。

又如,在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方面,大部分房产企业对名下的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采取等待观望的态度,希望公允价值计量更完善以后再运用到实物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投资性房地产不同于自营房地产,属于宏观经济调整的重要领域,要求存在比较活跃的交易市场,不仅具有投资品功能,更多的是公共产品的功能。房地产的生产、供给不仅接受市场机制的定价,而且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一方面国家采取果断措施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房地产不景气时,国家又要采取托市政策。所以,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所需的“持续”、“可靠”的输入值很难获得。与此同时,房企们观望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估值技术的不规范。在仅有的几十家使用公允价值估值的房企中,有的使用评估价格估值,有的使用第三方报价,还有的使用相同条件下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计量不规范的方法,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获取“可靠”、“持续”的公允价值市场环境和估值方法并不成熟。

在计量难度上,由于在大部分人印象中我国的资本市场相比商品市场而言是更加活跃的,因此他们认为例如存货、投资性房地产这些实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是最困难的,相比而言,取得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数据则容易得多。事实上,据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相对来说,算是不发达的,而我国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则已经算是比较发达和完善的了,大部分的實物资产应该是更能够获得同类市场价或相似资产市场价的。

从公允价值的具体实施方面看来,总体上,公司领导对待公允价值应用是表示欢迎的,而且大部分公司也都对此做出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这为公允价值计量顺利实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从面对的主要困难来说,还是我国的市场条件不够完善的问题。有的资产,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却很难找到能代表其价值的最直接的市场价格。由此一来,大部分人都是采用专门的估价技术来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也有一些企业,更加依赖专业评估事务所和公司会计人员或专业团队的职业判断来确定公允价值,这样的方法就显得比较随意了。其实,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公允价值数据的难以获取,另外存在的其他几个问题便是:应用公允价值成本偏高的问题、部分企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较低难以胜任复杂的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等等。从公允价值计量造成的影响力来说,其能够适当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但是效果一般。虽然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但由于其存在,就必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公允价值并不能实现人们希望它能达到的计量目标。很多人担心,照此事态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导致利润操纵,这也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不容小觑的问题。

四、 公允价值运用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实务界公允价值运用情况的反馈,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一)完善公允价值估价体系。对于公允价值数据难以获得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

(1)完善市场价格报价机制,建立真正的市场操作系统。现行市价是现在所有价格中最能直接体现“公允”的价格。试想,如果人们能够从市场上直接获得所需资产的价格信息,不需要再费力的寻找别的所谓的“可靠价格”,这对会计信息披露者来说,将立竿见影的降低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因此,我国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各类市场,无论是商品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土地市场这种实物交易的市场,还是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等各种无形的市场。各类市场的成熟度不同,公允价值的运用程度也将不同,因此须使各市场建立起活跃的市场报价制度和交易体制。

(2)建立统一、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我国理论界至今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全面系统的比较少,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鉴于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时间还很短,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提并论,而且好的实践需要理论做指导,没有完整的理论做指导,实践是无法实施的。因此,有必要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公允价值理论。虽然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制定了一些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所需的条件,但是,采用什么方法或技术评估,以及如何确定评估是合理和准确的,在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还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南。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职业判断占据了公允价值评估的一大半,这是没有依据,并且太过主观、武断的。对比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的相应规定来说,我国制定出的公允价值应用的相关规定,过于偏向原则导向,过于简单概括,同时也缺乏具体的执行指南。

(3)完善以现值技术为主要方法的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我们在实务中,如果市场不活跃时,较多地依赖包括现值技术等估值技术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鉴于现值法对公允价值的估计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我国应借鉴国内外对现值技术的研究,并结合当前的具体情况,对我国估值技术做出一些改进:1、制度化确定公允价值的标准和条件;2、确定折现率、未来现金流量、风险因素以及相关的不确定性因素等影响估值的重要因素的选择方法,以使公允价值的数据能够更加准确;3、制定对各类估值技术的详细操作指南。更加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重要估值技术的具体应用、各类估值技术的理论知识,并规范各类估值技术的应用;4、始终注意国际估值技术动态,善于借鉴国外各种先进的估值技术,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分析改进,由此完善我国的公允价值估值技术。

(二)提高我国从业人员的素质,深化公允价值理论的研究。我们应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允价值框架体系,总得应用指南规定总的指导思想,具体准则与其保持前后逻辑一致,有效的对实践进行统一的指导。(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N].2006

[2]葛家澍,窦家春.基于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问题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3)

[3]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7(11)

[4]刘浩,孙铮.公允价值的目标论与契约研究导向[J].会计研究,2008(1)

[5]谢诗芬.会计计量中的现值研究[N].2001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计量
航空工业计量所60年发展史的回望与传承
计测技术(2021年2期)2021-07-22 09:16:52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计测技术(2020年6期)2020-06-09 03:27:32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6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3
计量与测试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2:44:17
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探析
浅谈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商业会计(2016年15期)2016-10-21 08:27:10
关于公允价值本质与特性的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