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2014-12-30 01:59:48喻玉玲陈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11期
关键词:阴陵泉小便尿潴留

喻玉玲 陈乐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南昌330046)

产后尿潴留是产妇较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是指在分娩后4~8 h内产妇自行排尿困难或排尿不畅所导致的尿液不能排尽,而在膀胱内潴留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尿潴留不仅可导致尿路感染、膀胱麻痹、体内代谢物积聚,而且还可影响产后子宫的恢复,致阴道出血量增多,给产妇增加痛苦[1]。产科一般予以留置导尿管处理,但常因留管时间过长而致尿道损伤,水肿加重,发生感染,使排尿更为困难。笔者采用针刺加耳穴贴压疗法治疗产后尿潴留43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5例患者均为2011年7月~2013年5月期间于产科、针灸科就诊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其中初产妇82例,经产妇3例;顺产44例,难产41例(会阴切开及剖腹产25例,产钳助产术1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38岁;产后尿潴留时间最短8 h,最长4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按摩法协助排尿,置手于病人下腹部膀胱膨隆处,向左右轻轻按摩10~20次促使腹肌松弛,再用手掌自病人膀胱底部向下推移按压,用力均匀,逐渐加大压力,不可用力过猛,每天按压3次,每次按压1~3 min。观察组采用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 针刺治疗 主穴:中极、曲骨、水道、阴陵泉、三阴交。治疗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取30 mm×50 mm毫针,针刺中极、曲骨、水道3穴。治疗时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朝向前阴方向斜刺30~45 mm,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持续1 min,使针感放射至会阴部。严格掌握进针深度,以免刺伤膀胱。阴陵泉、三阴交行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传至大腿内侧,若能放射至小腹部则疗效更佳。针刺后有尿意时,即可去针,令其排尿。每天治疗2次,3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2.2 耳穴贴压治疗 取穴:膀胱、肾、输尿管、尿道。治疗方法:耳部常规消毒;将王不留行籽粘在0.5 cm×0.5 cm大的脱敏胶布中央,然后贴附于选取的耳穴上,尽量将药籽对准耳穴中压痛敏感点;嘱患者每日自行按3次以上,用食指、拇指循耳前后按压至感酸沉麻木或疼痛烧灼为得气,防止过于用力按压造成皮肤损伤而感染。每次约5 min,每天更换一次王不留行籽,3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癃闭”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小便通畅,症状及体征消失;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未愈:症状无变化。

1.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 讨论

产后尿潴留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前者是指自己完全不能排尿,后者是指仅能解出部分尿液。产后尿潴留不仅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还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产后尿潴留的原因有:(1)生理因素:产程延长、膀胱受胎先露长时间压迫而导致黏膜下充血水肿,使膀胱功能失调,水肿严重累及膀胱三角区可引发急性尿潴留。(2)产妇因素:一是会阴施行侧切术,切口疼痛敏感,令产妇有尿意却因怕疼不愿意解小便,加之组织水肿、血肿可使尿道括约肌痉挛;二是排尿习惯改变,造成产妇不习惯平卧排尿;三是产妇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对生育下来婴儿的性别不满意,令产妇情绪低落,产生消极态度。(3)药物因素:应用平滑肌松驰药物后,很可能会引起尿潴留[2]。

产后尿潴留属中医学“癃闭”范畴,是产后三难之一,病位在肾与膀胱,与肺、脾、肝、肾有关,气虚为本,水液停聚为标。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膀胱气化失职所致。《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在针刺处方中,中极、曲骨、水道为膀胱的体表投影位置,局部取穴可调节膀胱功能。中极为膀胱募穴,经气聚集之处,内连州都之府,针之能疏通膀胱,通利水道;水道位于脐下三寸,旁开二寸,有通利三焦、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少腹胀满、二便不利,穴名即因其作用而得[3]。《针灸甲乙经·卷之九·三焦膀胱受病发少腹肿不得小便第九》中称:“小便难,水胀满,溺出少,胞转不得溺,曲骨主之”,取曲骨可通利水道。阴陵泉为脾之合穴,针之可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疏利三焦,通调水道,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会,《杂病穴法歌》曰:“小便不通阴陵泉”,针刺三阴交可疏肝健脾、调和气血,二穴合用主治小便不利之功。诸穴相伍,共奏补中益气和血之功,调畅三焦,促进气化,使膀胱开阖有度。

耳穴贴压治疗对内脏神经系统功能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耳与经络、脏腑亦密切相关,正如《灵枢》所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太平圣惠方》载有:“耳,宗脉之所聚也……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有络于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耳走于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现代全息医学理论认为,人们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表达为人体的整体,耳作为一个局部器官,它可相当于一个倒置的人体,耳内的阳性反应点(耳穴点),可以反映人体的某些疾病,通过对该阳性反应点的调整,就可以治疗体内的某些疾病。耳廓的神经、血管分布丰富,通过对膀胱、肾、输尿管、尿道等耳穴行压籽疗法,有规律地进行刺激,可增加膀胱收缩力,解除尿道痉挛和水肿。敏感的患者在按压后可产生明显的尿意。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法为中医外治法,奏效迅速、疗效肯定,可避免导尿所致感染及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姜云艳.开塞露纳肛法用于产后尿潴留75例疗效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29(3):196-197

[2]谭惠妍,伍守翠.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7):206-207

[3]高希言.透灸法及其临床应用[J].河南中医,2007,27(9):33-34

猜你喜欢
阴陵泉小便尿潴留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 07:23:08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小太阳画报(2020年3期)2020-04-24 09:28:13
《脏腑图点穴法》中“阴陵泉”的定位探析*
“四按”是指按摩4个特效穴位
阴陵泉穴在《针灸大成》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阴陵泉穴 健运脾胃利水湿 阴陵亦去妇科疾
中老年健康(2015年1期)2015-05-30 10:48:04
找棵树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