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仙仕+张恩祥++唐光华
不少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总感觉心、胸、腹中有股气流走窜不定,甚至直接从少腹上冲胸部,甚至上冲咽喉。去大医院做了很多检查,结果就是查不出有任何毛病,只好求助于中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些症状在中医学属于“奔豚”气的范畴,是体内气机运行紊乱的表现。“奔”就是奔跑、跑跳的意思,“豚”在古代是指小猪。形容患者发作时感觉气机往上冲逆,好像有一只不安分的小猪在体内乱跑乱跳。患者发病时还可伴有胸腹疼痛、绞痛,寒热交作,恶寒汗出,头晕、目眩等症状。
“奔豚”气是如何产生的,该如何治疗呢?笔者认为,临床常见的奔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应分型辩证,对症治疗。
心阳亏虚,寒邪侵犯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汗多会损伤心阳;阳气不足,寒邪就容易侵入体内,使产生红斑(核起而赤),同时体内的寒气也会往上涌,从少腹上冲心胸(气从少腹上冲心)。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第117条就描述了这一类型。治法是用艾条在起红斑的病灶上艾灸以温补表阳,祛除在表之寒邪;同时内服汤药,温补心阳,祛除在里之寒邪。方用桂枝15克,白药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劈开)。如果患者感觉寒冷明显,可重用桂枝;疼痛明显,可重用白芍;恶心呕吐明显,可重用生姜。
肾阳虚损,寒饮凌心 同样是发汗耗伤心阳,同样会有寒气上冲,但是感觉往上冲的气在肚脐下被寒饮之邪给阻挡了,所以欲冲未冲(脐下悸者,欲作奔豚)。寒饮之邪是由于体内代谢失常而产生的病理产物,停留在下焦,必然会伤及肾阳;肾阳受损,必然会使小便不利,又会导致寒饮之邪无法排出,继续在体内为非作歹。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第65条描述了这一类型,并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之。茯苓25克,桂枝12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5枚。其中茯苓可以利水渗湿,促进寒饮排出,恢复肾阳,同时还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桂枝温补心阳,同时平降上逆之冲气;大枣、甘草补益脾胃,培补脾脏,以制约寒饮上泛,即培土制水。
肝郁化火,气机上逆 这类奔豚常在过度恼怒,或突然受到刺激,情绪过度激动时发作,感觉有股气流从下上冲至胸胁部,伴有腹部疼痛,寒热交替,头晕、目眩、面部胀红等。其机制主要是过度恼怒,伤及肝气,肝阳上亢;或病人平素性情抑郁,肝气郁结,久之气郁化火,形成肝火上冲,表现为奔豚气上冲胸胁。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则胆寒,故见往来寒热,肝火上炎,损及脉络,肝经循行部位如少腹部、胸胁部、巅顶部位等出现灼热胀痛。张仲景《金匮要略》拟奔豚汤治疗此型。川芎6克,当归6克,芍药6克,半夏12克,生葛15克,生姜12克,黄芩6克,甘李根白皮12克,甘草6克。方中川芎疏肝解郁;当归、芍药养血补肝,柔筋止痛;生姜、葛根发表散寒,同时宣达肝经郁火;黄芩清解肝经郁热;葛根甘寒生津,以补充肝火所灼伤之阴液,再加用一味专降奔豚气之甘李根白皮。全方配伍严谨,故收效甚佳。
奔豚症状与体内气机紊乱有关,而中医学认为情志是影响气机的最主要因素。临床上此类病人多为内向性格,情绪不稳、敏感多疑、性情抑郁,或焦虑,还可能有家族病史。类似于现代医学癔症、焦虑症、隐匿性忧郁症等疾病范畴,因此,笔者建议此类患者应该多与人沟通交流,多交朋友,互相倾诉,开阔胸怀,舒缓情绪。同时注意多运动,多锻炼,多户外活动,少独处一室。总之,奔豚气虽然可以药物干涉,但只是治标,治本却需调理情志。
值得注意的是,1型奔豚证治不仅仅局限于汗法所致的心阳虚患者,临床上冠心病、慢性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的患者,出现心阳虚症状,伴有奔豚气上冲者,均可考虑应用。同理,2型奔豚也适用于肾性水肿、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等疾病出现心阳亏虚,同时合并水饮凌心者;3型奔豚可适用于出现肝郁化火上逆的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急性癫痫等诸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