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辉+++蓝文婷+++秦悦
摘 要:近年来,欧盟教育技术发展的整体环境发生了改变,英国对教育技术的投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追踪欧盟及英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前沿趋势,为中国教育信息化战略与实施提供经验参考,本刊就欧盟和英国教育技术发展的政策、战略和实践问题,专访了英国国家教育技术与标准中心高级研究员兼教育技术顾问、博尔顿大学袁莉博士。袁莉博士毕业于英国女王大学教育学院,多年来从事英国和欧洲教育技术创新研究,长期关注全球技术发展趋势和教育创新实践,参与了多项欧洲多文化与多语言团队合作研究项目,并与欧洲各国和中国教育技术专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学术交流。袁莉博士主要负责和参与的项目包括各国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战略,教育和技术发展的趋势及未来预测,破坏性创新和高等教育新模式,开放教育、开放教育资源和大型网络课程,学习分析、电子课本和教育技术标准等。在访谈中,袁莉博士指出,随着欧盟对教育技术项目投入的逐步缩减,英国的教育技术机构强调项目投入必须有产出,并真正为高校服务。与欧美高等院校面临的财政紧缩状况有所不同,中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正在逐步加大。因此,如慕课一类的教育信息化课程的焦点不在于探索新的经费保障机制,而在于如何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政策;战略;实践;欧盟;英国;中国
一、欧盟通过激励和支持机制
推动会员国教育信息化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袁博士,非常感谢您接受本刊的专访。您多年来从事英国和欧洲教育技术创新研究,长期关注全球技术发展趋势和教育创新实践,参与了多项欧洲多文化与多语言团队合作研究项目,并与欧洲各国和中国教育技术专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学术交流。首先,请您结合欧盟当前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情况,谈一谈教育信息通信技术(ICT in Education)在欧盟的发展情况。
袁莉:虽然欧盟看似是一个整体,实则各成员国的经济、语言、文化发展完全不同。因此,欧盟的教育和培训采取地方政府责任制,即成员国自负其责。在欧盟的教育和培训中,信息通信技术(ICT)的运用主要强调计算机的配置和联网、教育资源和服务的质量、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以及如何有效地推动ICT的实践。
欧盟在推动各成员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所做的贡献主要是激励和支持,即通过制定战略和决策指导各成员国的教育信息化政策。欧盟通过多种项目提高各成员国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展示教育信息化潜在的优势;促进相关人员参与教育信息化,通过教育信息化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早在2009年,计算机和网络在欧盟的普及率就已达到80%;如今,这一数据已达到100%。虽然计算机已经普遍走进欧洲的家庭,但是把计算机用于学习的家庭尚在少数。欧盟各成员国的相关政策也不尽相同,如英国政府强调保证低收入家庭能够使用云网络等。
所有欧盟成员国都有本国的教育技术政策,计算机在各国学校中的应用情况没有太大差别,但是成员国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缺乏教育软件(尤其是数学和科学学科教育软件),缺乏教育技术的支持人员等。这些问题在中国也普遍存在。
近年来,ICT与各门学科的整合不断加强,尤其是在语言学科的教学中运用得更多,但在许多中学,ICT仍然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从2012年9月开始,英国政府对原有的中小学校ICT课程标准以及相应的考试规定进行了改革,从传统的以办公软件为主的ICT课程内容转向强调计算机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学校将有权将其换成业界和高校设计的全新课程。欧洲各国的教师主要通过岗前培训获得ICT方面的教学技能。如今,ICT在与学校和社区的合作、与家长的交流中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从全球战略高度规划欧盟教育信息化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那么,欧盟是如何看待和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袁莉:欧盟的教育信息化是通过“框架计划”进行研究和发展的。欧盟希望与更多欧盟以外的国家进行教育信息化合作,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欧盟认为,教育信息化将影响全球教育的发展,所以必须站在全球战略的高度去看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前,欧盟已经支持了70多个教育技术促进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TEL)项目,其中我参与的有课堂创新技术(Innovative Technologies for Engaging Classrooms,iTEC)项目、教育技术促进学习未来导航(TEL-Map)项目、学习分析社区交流(Learning Analytics Community Exchange,LACE)项目等,这些项目都是通过欧盟第七框架计划(Seventh Framework Programme,FP7)实施的。
对于未来的教育技术发展,欧盟关注的重点是怎样使欧洲各国政府在教育技术的投资方面变得更有效、更持久和具有更大的冲击力,怎样使TEL项目的效果被大家所看到,使项目成果被真正采用,并对全球教育信息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出发,欧盟在两年前资助了TEL-Map项目。TEL-Map项目的目标是增强我们对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预测能力,从欧盟的角度预测各国TEL未来的发展,使教育技术投资的成果被更多人看到。通过TEL-Map项目建立一个以欧盟为中心的创新观察平台,以此来观察全球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教育创新趋势,然后进行反馈和交流。
我们可以通过TEL-Map项目看出,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欧盟更注重的是成果以及未来的学习方式,从而绘制出教育技术的蓝图。通过这个蓝图让整个欧盟的TEL机构共同参与,引导全球TEL的发展。
此外,我还想谈一谈由欧盟资助的教育技术项目LACE。该项目主要关注与教育政策相关的4个问题:第一,学习分析和数据挖掘是否能为教育政策提供更好的依据,为教学推荐有效的实践途径;第二,是否应该改变本国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现状,以便更好地利用学习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优势;第三,是否支持第三方基于这些数据的学习分析和数据挖掘;第四,怎样使学习分析和数据挖掘在学校的运用更令人满意和有效。该项目也将探索一些与教师项目相关的问题:第一,学习分析和数据挖掘是否能够帮助教师诊断和调整教学中的弱点,特别是在语言和数学教育中;第二,是否能用学习分析和数据挖掘评估学习,不需要文字解释,比如能更真实地在场景中跟踪学生的学习行为;第三,教师是否应该使用“智能教学系统”,如果应该的话,是否明确了学习目标;第四,学习分析和数据挖掘是否公平,是否与普世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一致。LACE项目希望给政策决策者、理论研究人员、技术开发人员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平台,并以欧盟为基础,与国际社会进行广泛地交流,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欧盟教育技术发展的整体环境发生了改变,各国曾经对教育技术改变未来的期待很高,把教育技术的发展放在战略高度,然而实际上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就像以前没有计算机的时候,我们总是认为当每个学生拥有了计算机,学校有了网络,教育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当欧盟各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00%的时候,教育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这是因为教育是与人相关的,体现更多的是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欧盟逐步缩减了对教育技术项目的投入,并且不再单独对教育技术项目进行大规模投入,而是将其融入到整体项目中。之前,欧盟支持教育技术的主要部门为教育促进学习部。从今年开始,该部门已经被取消,所有教育技术方面的项目全部融入到了大型的欧盟项目中。在今后7年中,800亿欧元研究创新项目的资金将不仅仅用于教育技术,还将用于包括气候、新能源等各方面的研究。这种新变化主要是为了确保项目研究的课题能够迅速落实,并且较快地获得一些研究成果。
三、英国教育技术机构的职能向服务型转变
《世界教育信息》:英国是如何推动教育技术发展的?近年来,英国的教育技术发展环境有何改变?
袁莉:英国一直以专业组织和机构推动教育信息化战略、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我们比较熟悉的是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Britis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gency,BECTA)。BECTA于1998年建立,由于战略性调整,于2011年关闭。目前,英国一方面通过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uality Assurance Agency,QAA)保障和评估英国高等教育的较优标准和质量,提醒并鼓励英国高校提高管理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JISC)推动教育技术发展,为高校提供服务。
JISC由国家通过4个资金委员会资助,分别是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资金委员会。在英国,所有与教育技术相关的资金都由JISC以项目资金的形式投入到各所高校。在过去的20多年里,JISC通过创新项目(如网络学习、基础设施建设、课程设计、数字修养等)支持英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将资金投入到具有战略性发展的领域。为了把握好哪些是具有战略性的领域,JISC建立了几个创新支持中心,例如,英国图书馆网络工程事物所(UK Office for Library Networking,UKOLN)主要关注图书馆方面的创新,科技与标准观察中心(Technology and Standards Watch,Techwatch)主要关注未来的技术,开源软件观察(OSSwatch)主要关注开放资源系统,教育技术与互操作标准中心(CETIS)主要提供战略咨询、支持互操作性规范和创新项目。
JISC于1993年建立,在2013年进行了转型。随着欧盟对教育技术前期大批投入的停止,英国对教育技术的投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继2011年 BECTA关闭后,由于英国政府的教育资金短缺,JISC也面临着资金的削减。从2013年开始,JISC转变为一个法人实体。与以前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现在JISC的项目投入必须有产出,并真正为高校服务。未来,英国的高校还要向JISC交纳服务费。
《世界教育信息》:您刚才提到,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在2013年进行了转型,那么您所在的机构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教育技术与互操作标准中心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主要职能是什么?
袁莉:我所在的机构CETIS是由英国JISC资助发展的组织,由英国博尔顿大学教育控制论研究所(IEC)管理日常事务。CETIS负责向英国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织提供有关教育技术标准的建议和服务,支持教育技术的创新性和互通性。在过去的15年中,CETIS一直为英国教育技术创新提供战略咨询、战略指导,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委员会的工作,观察教育技术发展创新的新趋势,引导教育技术发展。CETIS代表JISC参与全球学习联盟(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IMS)的工作,并负责开放技术标准在英国高校的应用与推广。在这一过程中,CETIS逐渐成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国际组织。从2013年开始,随着JISC转型,CETIS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机构,扩大了教育技术咨询服务的范围,并更加广泛地参与欧盟相关的合作项目。 新的CETIS将继续为JISC和英国高校教育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
CETIS一方面要把握教育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另一方面要从更加宽泛的角度思考新技术对高校、对教育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CETIS的教育技术专家,对每项新技术给高校和教育带来的影响做出全面的分析报告。这些报告很有特色,得到了英国高校和相关人员的高度肯定。例如,在2013年初CETIS及时发表了具有权威性的慕课(MOOC)报告,使英国高校的决策者对这一网络学习的新形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四、中国高校当前推进慕课发展的重点
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共享
《世界教育信息》:近年来,慕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全球范围内已有很多高校加入了慕课的行列。您认为,慕课对高等教育意味着什么?现阶段中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应该对此做些什么?
袁莉:慕课之所以会引起广泛的关注,是因为它能够提供免费、开放、前沿性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并很可能导致高等教育现存模式的瓦解。正因如此,一些顶尖大学开始建立开放学习平台并将其课程放在网上。新的商业运作也逐渐启动,Coursera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2名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创办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旨在同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在线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Coursera的首批合作院校包括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美国名校。皮尔森集团(Peason)、谷歌等一些大公司也计划进军高等教育,其中一部分就倾向于采取基于慕课的方式。英国开放大学成立的Futurelearn公司旨在将英国著名高校免费、开放的网络课程推向世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加入了开放教育的行列。2009年,英国启动开放教育资源计划,成功地开发了一大批免费开放的教学资源,但是,该计划始终没有找到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随着资金的大量投入,批评开放教育资源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其中之一就是开放教育资源依然没有影响大多数高校的传统商业模式或日常教学。然而,慕课已经引起了投资者和计划进入高等教育市场的大企业的商业兴趣,并且开启了高等教育变革的战略讨论,使现有的网络教育提供者重新思考网络学习和开放教育在未来高校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与欧美高等院校面临的财政紧缩状况有所不同,中国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正在逐步加大。因此,国内高校对慕课的焦点不在于探索新的经费保障机制,而在于建设优质的网络课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中国正在实施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在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方面,要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中国政府已经在优质课程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3000余门。为了进一步扩大这些课程的共享力度和社会辐射范围,在前期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教育部已在“十二五”期间开始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管的“爱课程”网站统一进行课程资源的运行、更新、维护和管理。目前,“爱课程”网站的精品共享课程具有明显的“开放内容”特征,但“开放教学”特征还比较弱,缺乏必要的教学团队来引导和支持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如果“爱课程”网站计划发展成慕课网站,那么除了需要进一步加强慕课学习平台建设之外,还需要借鉴慕课已有的商业运行模式,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并与高校加强合作,推动慕课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些师资力量薄弱的高校,国外大量优秀的慕课则是促进其校内教学质量提高和信息化的动力。这些高校可以考虑将国外优秀的慕课和本校课程教学结合在一起,通过混合教学的方式来改善和提高校内教与学的水平和质量。
中国政府和高校大力发展慕课,不仅能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领域的精品资源共享工作,促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对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的探索,还有助于构建能适应不同社会群体学习需求的灵活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推动面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
五、中国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优势独特
《世界教育信息》:对于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您觉得中国教育信息化如何更好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袁莉: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刚才我提到的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所面临的。我在英国的主要工作就是观察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帮助英国高校和欧洲的一些教育机构更好、更快地应对教育技术发展,做一些前瞻性的教育研究。通过参与欧洲的教育信息化项目,我了解到这些项目其实是为了搭建一个平台,及时反馈和交流教育政策和实践。现在,国内外有很多高校的研究人员在做理论研究。纯理论性的研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非常迅速,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前瞻性的报告和文章,然后进行交流。在国内,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及时把握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并从战略的高度将新的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实践和发展动态传递到中国,缩短人们接收国际信息的时间差,这对促进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着实质性意义。与欧盟相比,中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有着独特的优势。我在做欧盟委员会资助的TEL-Map项目的时候发现,虽然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召集各国教育的决策者、 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共同绘制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蓝图,但由于各国的参与者都是大学或组织机构从事研究的人员, 在具体执行和推进中难度还是很大的。如果这个项目在中国进行,可能在各方面得到的重视程度和效果都会不一样。欧洲和英国在教育技术项目的规划和评估方面都很规范。在CETIS,我参与了一些JISC创新项目的制定和实施,如开放教育资源、课程设计等。我认为,英国在教育技术创新项目的立项和管理方面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的, 特别是在项目的申请、评选和成果的分享等方面。欧盟的很多项目都非常强调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以及与欧盟以外的国家的合作。 这也为中国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机会,一方面是在具体的教育技术领域的理论研究上加强合作,如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另一方面,对一些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项目也要及时关注,搭建一个合作的平台,及时把握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反馈和交流新的成果。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
《世界教育信息》:近期,中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悉,学籍系统已经在全国联网并稳定运行。对于学生数据库的建设,英国是怎样做的,存在着哪些问题,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
袁莉:英国的学生数据库主要包括学生考试和测验的结果,学生在公立学校不同阶段的评估,学生在特殊教育、高中和专科教育阶段的评估数据,私立学校的学生信息等。此外,数据库还包括学生的个人信息,如性别、民族、母语、是否享受学校免费午餐、是否需要特殊教育、退学情况等。另外,英国还出版了关于使用学生数据的相关规定和指导性文件。
2013年,英国发布了一个关于学生数据管理的分析报告——《英国教育部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评估》(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K Analytical Review: Data Systems),非常值得我们关注。该报告分析了英国在学生数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因为通过不同的系统搜集和传递数据,所以当数据发生改变的时候,需要新的系统、新的文件、新的操作去支持;第二,因为同样的数据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改变或检查后不能反馈到最初的数据机构,要与越来越多的机构打交道,所以增加了人工成本和费用;第三,学校拥有的数据与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委员会的数据不一致,即原始数据和最终数据的差异较大;第四,教育部、地方教育部门和院校花费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去检查和确认数据,而不是去运用数据;第五,检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太慢,从收集到运用数据需要18个月的时间,导致发现危险和问题的时间滞后,延误了及时做出决定的时机。
英国新的数据分析系统发展的蓝图是:数据能够自动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不需要人工干涉;数据随时更新,成为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所有需要使用数据做决定的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数据。以上这些值得中国同行在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时参考。
编辑 李广平 潘雅
采访整理:熊建辉,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世界教育信息杂志执行主编、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电子邮件:xiongjianhui@moe.edu.cn);蓝文婷,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世界教育信息杂志特约记者、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学生(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27号;邮政编码:100081;电子邮件:592673849@qq.com);秦悦,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世界教育信息编辑部(电子邮件:qinyue@mo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