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大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陶在陶瓷艺术中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这与紫砂土的材质有关:得天独厚之优,其原料细腻,可塑性强,器皿表面无釉,胎骨裸露。这些都为演绎紫砂造型时的线面明暗、转折、过渡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紫砂筋纹器造型在砂器中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的机会。于是,历代艺人就顺乎自然地利用这美妙的线条及和谐的切割手法把砂器整体的俯视面对称、均匀地分成若干等分,做到造型纹理清晰流畅、口盖准逢严密且四周“通转”,使筋纹器一开始就以它那不同凡响的表现形式,独立于紫砂艺海之林。
筋纹器主要是仿照植物瓜果、花瓣的筋囊和纹理经提炼加工组成,如瓜棱、竹条、菊花、玉兰和水仙等。规则的纹理组成,一般在壶体上作若干等分直线,构成如瓜样的筋纹,造型齐整、秀美、明快,具有强烈的节奏韵律美。从明代董翰的“菱花式壶”、时大彬制“十八瓣瓜棱壶”、清代陈鸣远的“南瓜壶”,到近代王寅春的“半菊壶”,乃至当代艺人通过孜孜不倦的追求所创作出来的一件件更丰富、更精美的筋纹器,无不体现出其艺术魅力。此外,由于紫砂筋纹器在处理线角和锐钝时所产生出来的光影效果,以及强烈的韵律和节奏感,可使欣赏者在触觉上得到一种有节有序、有缓有急的独特手感,这种有利于健康的生理上的舒适,必然导致欣赏者精神上的愉快,从而得到虽难言传、实能意会的享受。从一把传统造型的“合菱壶”(见图1)中,可窥见筋纹器带给我们的美学价值。
图1 合菱壶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美的线条和其他一切美的形体都必须有对称的形式。”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相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合菱壶”的壶钮与壶身均是由上下相间的筋纹花瓣咬合而成,含苞待放、气流舒畅、优雅写意。壶盖同样是六瓣花瓣造型,筋纹沟壑深深,刻意表现出筋纹特有的凝重感,从而凸显出花瓣的肥硕。整个壶身是由六瓣花瓣上下镶接而成,分布均匀,其中两瓣分别胥出壶流和壶柄。流和把采用素面造型,嘴头尖尖且修长,飞把同样气势挺峭、钢骨尽现。整个壶的造型流露着浓郁的对称美,使观者赏心悦目。
自然与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和谐美,白云和蓝天的和谐,红花与绿叶的和谐,高山与河流的和谐,小草与大树的和谐,小溪与瀑布的和谐,瀑布的狂欢和小溪的斯文,它们彼此相望但互不妒忌,想着自然中的一切和谐。“合菱壶”的和谐表现为:上下的花瓣在壶身中央交错贴合,对接严密,而且上下棱线阴阳对接,严谨别致。壶盖和壶身浑然一体,从底部到口盖部的宽窄过渡,处理得如此自然,毫无雕琢之感,其神工源于筋纹装饰的和谐、合理应用,使之伸曲起伏、抑扬婉转、松驰急缓、富有韵律,使它们物化为无声的诗、无彩的画。而“合菱壶”的壶钮更是和谐的点睛之笔——中间别致的壶钮仿佛是壶身的缩小版,玲珑细致,同样也是菱花对接而成的造型,与壶身大小对称,令人称道。
好马配好鞍。好壶除了配好茶,一个意蕴深刻、朗朗上口的壶名同样重要。菱,菱花,唐代骆宾王 《王昭君》诗:“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美妙的词句令人浮想联翩,犹如手中的这把壶造型优雅、线条柔美,再现了传统经典器型的典雅秀丽之美。同时,“合菱壶”把大自然中的菱花形态有机组合、巧妙连接,达到了和的意境:聚合、组合、和气、和美。“合菱壶”的壶名水到渠成,而且名副其实,上下贯通,好似名至实归,天然合成。
一把壶就是一段历史,承载着过去和未来、美好与希望,在壶与人的相互审美里,时间越久越感觉到紫砂艺术所带来的魅力。所以,紫砂艺术从开始至今,数百年历程是一部在制作技艺上不断提高、造型艺术上逐渐完美的交响曲。正如数个音符通过微妙的不同排列,会产生无数美妙的乐章一样,紫砂艺术也必然能在点、线、面、体等形态神奇的变化组合下,产生出更加美伦美奂的雅逸之品。而筋纹技巧也将在紫砂艺术的发展中同步精深,以陶冶心灵、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