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洋
王洋/郑州大学教育系在读硕士(河南郑州450001)。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情境,这会对个体的生理心理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同的人在同一种压力情境下的反应是有差别的,这取决于个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1]自我效能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研究以郑州大学生为样本,旨在探讨郑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从而为郑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提供建议,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1.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从郑州大学随机抽取320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93%,其中男生 125人,女生175人。
2.测量工具。以《应对方式问卷》为测量工具[2]。该问卷共有62道题目,由求助、幻想、自责、退避、合理化和解决问题6个维度组成,采用“是”与“否”作答。其中积极应对方式包括解决问题和求助,消极应对方式包括合理化、幻想、自责和退避。该问卷得到了较好的信度、效度检验,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其适用范围为初中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14岁以上的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它可解释个体或群体的应对方式类型和应对行为特点,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采取由张建新和Schwarzer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共10个项目,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为1-4评分,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
3.施测程序。问卷调查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统一的答卷纸。答完问题后,当场收回。
4.研究方法。研究数据的管理、分析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多层次回归分析等方式。
1.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表1 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男女生的自我效能感程度保持一致,在自我效能感的培育上不需要区别对待。
2.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压力应对方式的6个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解决问题、合理化、幻想这三个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合理化水平越高,幻想欲望越强烈,其自我效能感的水平越高。
表2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3.大学生应对方式对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表3 大学生应对方式对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在t值检验水平上,应对方式的6个维度均没进入回归方程,即对自我效能感并没有显著预测效应。但是从B值与标准系数这两个指标来看,幻想与合理化对自我效能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即越立足于现实,越坚持自己的主见,自我效能感的水平越高。
4.讨论。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甚至被称为“第三次断乳期”。在此期间,大学生不仅要经历生理上的最终成熟,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并且由于整个中国社会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机遇与风险并存,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使莘莘学子时刻受到紧张氛围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应该如何应对就业的压力与挫折,基本上是每个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而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对自我效能感也是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的。因而可以通过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来推测其自我效能感的水平,进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其自信水平的提升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结论。首先,求助这一应对方式对缓解大学生的压力影响最大。其次,解决问题这种应对方式是缓解当代大学生压力的不二选择。此外,较少大学生采用自责的方式来释放压力。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男女生的自我效能感程度保持一致。并且,解决问题、合理化、幻想这三个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合理化水平越高,幻想欲望越强烈,其自我效能感的水平越高。此外,幻想与合理化对自我效能感还是有一定的预测效应的,即越立足于现实,越坚持自己的主见,自我效能感的水平越高。
2.建议。鉴于压力应对方式对自我效能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提高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以促进其全面发展,有效适应环境,健康快乐成长。由此,笔者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第一,要及时处理压力事件,因为压力若长久郁积得不到有效处理,会对个体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如注意力减退、心情烦躁、兴趣缺失、学习效果降低等。很多同学面对压力因处理不当而陷入焦虑、失望和痛苦之中,严重者表现出过激行为,伤人伤己,对双方的家庭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应对压力的最佳办法是正视它,然后用尽全力去积极解决,如果一直拖延,会后患无穷。女生最好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会独立,掌握主动权,而男生虽然更喜欢直接解决问题这一方式,但是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有些问题并不能仅仅依靠自己就可以解决。学校不要忽略了男生在面临压力时的表现,应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二,制定合理有效的目标。要认清自己,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如果事情在自己的能力之外,必须学会说不,否则将会不堪重负。所制定的目标应在自己蹦一下就可以够得着的程度,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太多,否则只会郁郁寡欢。
第三,大学生应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培养自己具有较高的心理耐力,在遇到挫折时要用坚强的意志力去面对它。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做好直面压力与困难的心理准备,以大无畏的精神去应对。如,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时应主动参与竞争;科学合理地看待压力,既要看到压力带给人的不利影响,更要振奋精神,增强自信,将每一次应对压力看成是提升自己与进步的机会。
[1] 汪向东(执行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1993:122-12.
[2] 刘春燕,李文权.师范大学生204名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42-43.
[3] 侯淑晶,李春光,解亚宁等.军队医科大学学员应对方式特点及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4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