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 多中选优

2014-12-26 02:17何天鸿
新课程·小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张纸整数直观

【教学片断】

师:把■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张纸,这题怎样列式呢?

同学们都猜想可能是■。

师:同学们猜想得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分一分。(一个学生上来将■张纸平均分成两份,从分得的结果很清楚可以看出每份是■张纸)

交流汇报:

生1:■÷2=■=■(张),我是这样想的:把6个■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3个■,就是■。

生2:■÷2=■×■=■(张),把■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占■张纸的■,所以用■×■。

生3:■÷2=(■×7)÷(2×7)=■=■(张),我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先把分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后再计算的。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是聪明,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了,想不想再来试一试?

生:想。

师:如果把■张纸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张呢?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一种方法来计算。

反馈交流时,大多数学生都是选择第一、第二种方法,只有一位同学选择了第三种方法。

师:这三位同学的结果都是■,对不对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上来分一分。

(请一个学生上来操作演示,演示结果证明■÷2=■)

师:看来■÷2确实等于■,可为什么只有一位同学选择第三种方法呢?

生:因为第三种方法书写比较麻烦,不简便。

师:是啊,聪明的同学总会自觉地选择简便的方法,而有个性的同学方法却总与众不同。如果把■张纸平均分成11份,每份又是多少张呢?

(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计算,有学生选择第一种方法计算,发现6÷11不能除尽,又改用第二种方法计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1=■×■=■(张)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相顾而笑,发现大家都选择了第二种方法)

师:这次怎么没人选择第一种方法呢?

生:第一种方法■÷11中,6÷11除不尽,所以这题不能用第一种方法来做。

师:是啊,第二種方法既简便又具有普遍适用性,看来我们有必要对第二种方法认真地进行研究。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第二种方法,等式左右两边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除号变成了乘号,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师:还有一个数一直都没变。

生齐:被除数。

【教学反思】

分数除以整数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法以后进行教学的,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倒数,这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后续的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并进而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做铺垫。

一、根据需要调整、整合教材

分数除以整数看似内容简单,平实无奇,其实其中要求学生的思维水平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对算理的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课前我布置学生自学,初步理解两种方法的算理,并思考还有没有另外的方法计算。因为前面学生已经自学过了,如果再将其作为例题教学,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将“练一练”第一题修改后作为例题呈现,既解决了“练一练”中的题目,又实现了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

二、动手操作,将算理直观呈现

第一次操作:我设计的例题是:将■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张纸?配合例题我制作了教具,在学生列式、猜想结果后,我让学生上来演示,直观呈现平均分的结果,这是验证猜想,同时为底下算理的理解呈现直观的素材,学生对照黑板上平均分的结果来理解算理自然比较容易。

第二次操作:学生用三种方法计算,并分别说了算理后,我设计了“试一试”题目:将■张纸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张?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法计算。由于有前面的知识基础,学生很容易计算出得数。通过学生所选方法情况统计,自然淘汰第三种方法——用商不变的方法计算比较麻烦。这时我让学生再来“分一分”,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三、精心设计,实现方法的自然优化

通过试一试的计算,已经实现了初步淘汰,其后我又设计了一题:将■张纸平均分成11份,每份是多少张纸?之所以选择11份也经过了几次思考,最初想平均分成4份,可6能被4除尽,用第一种方法还是能解决;其后想到平均分成7份,可又担心学生会将两个7约分,给学习计算带来不必要的干扰;最终还是选择了11。一开始也有学生用第一种方法,可发现不能整除,计算无法继续,这时自然只能用第二种方法,通过比较,第二种方法的普遍性价值得到体现。这时我让学生重点研究第二种方法中的变与不变,掌握其计算特点,并总结计算法则。

参考文献:

李子平.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尝试[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01).

作者简介:何天鸿,男,1975年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镇江新区平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张纸整数直观
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简单直观≠正确
合理分析正确解题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10页≠10张
聚焦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