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上的后进生,往往都是解决问题的后进生,所以,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和有效的思考方法。而这些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学习与积累过程。
关键词:数学;有效性;审题能力;推理能力
一、读懂题目意思,培养审题能力
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读题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理解题意。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认真读题,领会题目意思,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因此,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1.多读题目,了解题目大概意思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愿意好好读题,题目用眼光扫描过一遍,便马上动笔解答,在这么急躁的情况下,往往出错。学生先要把一道题顺利地读过去,才能走进数学问题的世界,才有信心去理解数学问题,才能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才能正确地解答。
2.重视关键字词,抓住问题本质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关键字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到某个字的存在,把本不应该错的题目做错了,所以在平时的审题中可以让学生多圈圈、画画、写写,找出题中的关键字词,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
案例:放暑假小强和他的3个好朋友去收集邮票,3天共收集了216张,平均每人每天收集了多少张邮票?
碰到这样类型的题目,学生往往会把题目中的“小强”遗漏,所以,平时解题时可以加强方法指导,把题目中的关键话或者重要句作上记号,在“小强和他的3个好朋友”旁边写上4人,或者把“小强”圈一下作个标记,提醒自己不能遗忘,把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本质。
二、分析数量关系,培养推理能力
数量关系是数学问题的骨架,通过整理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即使再简单的应用题也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分析清楚题里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1.直观演示,分析数量关系
案例:冬冬浇了9盆花,小玉比冬冬多浇4盆,小玉浇了多少盆?
二年级刚接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解决问题时,通过学生操作和教师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小玉比冬冬多,那么小玉浇的花就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和冬冬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冬冬多的4盆,所以用加法计算,只要用冬冬浇了9盆花加小玉比冬冬多浇4盆,就等于小玉浇了13盆。这样教学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楚,掌握这一类问题的分析思路,从而避免学生仅仅依靠对题中某些词语的臆断或盲目尝试来选择算法。
2.借助图形,帮助分析题意
解决问题中,经常有关于图形方面的问题,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可以多画画草图,在画图与观察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帮助解答。
案例:市体育馆原来有一块长方形健身场地,长50米,宽40米。现在进行了扩建,扩建后,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健身场地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像此类型的题目,建议学生一定要画草图来帮助理解题意,先画一个长方形,再分别画出增加的长和宽部分,再连成一个长方形,通过观察图,一眼就看出增加部分的面积,找到感觉,给解题的过程带来很多方便。
3.对比练习,提高辨别能力
案例一:一共有16盆花,平均分给4个班级,每班分得多少盆?
案例二:一共有16盆花,分给幼儿园一些后,还剩4盆,分给幼儿园多少盆?
二年级的学生,刚接触除法,经常出现类似上面的两种题型,很多学生对于案例一,很容易想出用除法解答,对于案例二,不加思考,班内会有大部分的孩子也用除法解答,像这样的两种题型,组织一起对比练习,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如案例一,主要是把这些花平均分,平均分一般用除法解答;而案例二中的花,则是分掉了一部分,还剩下了一些,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手头上的铅笔等学具分一分,体会用减法来解答。
三、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养成检验习惯
一道题做得对不对,学生要能自我评价,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完成列式计算只解决了“怎样解答”的问题,而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与回顾,判断结果是否合理。
案例:(图略)小英:我做了11朵花。小华:我比小英多做3朵。小平:我比小英少做3朵。小华做了多少朵?小平做了多少朵?
通过分析题意,使学生明确小华做的比小英多,小英是11朵,算出来的小华肯定比11多,如果得数比11小,则做错了,需要反思纠正;而小平做的比小英少,也就是比11少,如果得数比11大,则做错了,需要回顾头来再检查一遍。通过这样的检验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初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解更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提高解决问题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还需要我在教学中慢慢探索,慢慢实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慢慢养成一定的审题与推理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叶丽珍,陈晓玲.审题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复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8).
作者简介:钱玉萍,女,1981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研究方向:低、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