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蕊 王定祥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关键突破口,对于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为银行创造了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促使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另一方面又威胁到商业银行依靠高存贷利差获取利润的传统模式,加剧银行间传统业务的竞争。由于商业银行具有脆弱性,存款利率市场化成为利率市场化中的难点,放开存款利率限制将对商业银行存款稳定性造成冲击,进而影响以存款为基础的各项业务的稳定。因此,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存款的战略转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文献研究来看,国外学者费齐奥卢、波特(Feyzioğlu、Porter)等通过模型模拟我国解除利率管制对银行资金成本、贷款规模、利润水平、货币政策有效性等影响,认为利率市场化将提高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有效性、提高银行零售客户资金可得性。尤度(Elijah Udoh)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一个格兰杰原因。乔杜里、雅各布(Choudhry、Jakob)通过样本分析认为,一定程度的金融自由化降低了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可能,但增加了非系统风险。国内学者贺学会、樊卫东、闫海燕等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及意义,认为利率市场化赋予市场交易主体定价自主权,使得利率真正成为资金的使用价格。巴曙松、严敏等则主要阐述了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认为利率市场化冲击了商业银行依靠高借贷盈利的模式,阻碍了内源资本增资渠道,同时使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风险管理能力、金融创新能力受到威胁。何海峰主要思考了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同业存款定价模型。李政、钟永红则针对商业银行取得定价自主权后存款定价模型的设计进行了实证分析。可见,学术界虽对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做了相应研究,但具体到存款业务战略转型策略的研究较少。从现实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形成巨大冲击,金融领域的这些新发展对利率市场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迫使商业银行思考提升存款经营能力以应对冲击。据此,本文旨在研究利率市场化的缘由及其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最后就我国商业银行存款战略转型给出相应建议。
当前,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介指标,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实现最终目标。事实上货币供应量无法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它既是一个内生变量又是一个外生变量,受到商业银行、社会公众等经济主体的影响,这限制了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指标的效果发挥。与之相比,利率具有更好的可控制性。加之利率市场化后各金融机构对利率这一价格信号的敏感度增加,随时根据市场利率调整自身的利率水平,从而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能够迅速有效传达,缩短货币政策时滞,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长期以来,受到国家政策倾斜,国有企业享受着低息取得商业银行贷款的优惠,而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却普遍受到资金匮乏的制约。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缺乏规范性,经营规模小,商业银行面向其提供贷款时信用风险高,降低了贷款积极性。利率市场化后,一方面,商业银行可自主决定资金价格,能够向中小企业收取较高的贷款利息进行风险补偿;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收缩,面临的竞争压力变大,为了争夺客户,长期被冷落的零售业务将成为各银行争夺的重点,针对自然人、家庭、小企业的业务会不断完善丰富,拓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可以说,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金融主体对于效率的追逐赋予了经济主体公平获取资金的权利。
一方面,利率管制下,利率水平更多地反映了政府的意愿而非市场资金供求的真实状况。由于银行对大客户的贷款相当于批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相当于零售,管制利率将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一刀切”,造成银行没有积极性给中小企业贷款。许多中小企业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得资金纷纷转向非正规渠道融资,抬高了民间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造成了我国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机构之间分割的利率水平。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民间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监管,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在不合理规范下盲目发展将对金融稳定构成极大威胁。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市场决定有利于打破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机构之间人为的利率分割,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补偿中小企业贷款的高风险,有利于发挥利率引导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信贷资金的合理配置,进而降低民间金融机构不稳定性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1.提高存款业务经营管理水平。利率管制下,我国政府为商业银行创造了垄断利润的环境,实际上限制了银行的竞争,使得一些经营效益差、缺乏竞争力的银行得以留存。利率市场化赋予商业银行存款定价自主权,使其能够根据经营战略、市场状况自主确定存贷款价格,一家银行的经营水平取决于其定价能力、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推动商业银行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定价模式、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为保持盈利能力,各商业银行会加强内部成本、风险控制,内部预算约束管理,提高负债管理能力。可以说,利率市场化为我国银行业构建了一个优胜劣汰机制,能够及早成功实现管理转型、业务转型的银行,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增强商业银行存款产品设计能力。当前我国一些银行主要通过提供附加服务的形式吸引客户,如工商银行推出的活期一本通、定活通,客户可指定活期一本通作为水电费、通讯费等日常费用的缴费账户。附加服务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存款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但作用十分有限。而利率市场化则丰富了商业银行存款产品设计要素,通过利率与其他要素的有效组合,商业银行能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存款产品。商业银行可以将利率水平与存款余额挂钩,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设计不同的存款产品,给予大额存款客户较高的利率水平,而给予中小额存款客户较低的利率水平。
3.为商业银行存款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近年来,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形成巨大冲击。用户存留在支付宝的资金不仅能拿到“利息”,而且收益高于银行活期储蓄存款,导致商业银行吸存难度增加。余额宝通过基金运作方式获得较高收益,并支付给用户较高利息,而商业银行则被动接受既定的利率,导致其在存款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利率管制也容易滋生有碍公平竞争的行为。现实中,存在某些商业银行为竞争存款,采取不正当手段,如馈赠礼物、给予回扣。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之间的存款竞争主要通过价格进行,一家银行要想多吸收存款,只能通过提升利率水平和不断完善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实现,有助于实现银行间公平竞争。
1.增加商业银行破产风险。利率管制的目的之一是限制存款竞争,稳定银行利润水平。利率市场化后,那些对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缺乏基本判断力,对市场利率波动不敏感的银行会丧失大量存款。利率市场化从利率水平骤然升高和不规则波动性加大两个方面加剧了银行脆弱性,其影响恶劣,常常直接导致了银行危机的发生。利率市场化后,一些经营效益好的大银行,凭借自身雄厚的资本实力,哄抬存款利率以扩大存款占有量,将给中小银行造成较大的吸存压力。
2.增大商业银行存款价值的波动性。根据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放开利率管制后利率短期内呈上升趋势,利率波动性增加。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70年代后期,1978年以后逐步取消银行间资金市场的利率控制,如图1,1978年后日本存款利率短期内呈上升趋势,银行存贷利差缩小,长期内有所回升,但存款波动性变大。
图1:利率市场化后日本银行存贷利率变动状况
随着我国利率的放开,利率波动的幅度、频度加剧,但由于长期受到管制,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对利率变动的把握能力不足,又缺乏金融衍生产品有效规避利率风险,导致商业银行存款数量、价值的波动性增大,增大了商业银行存款经营难度。
3.挑战商业银行存款定价与成本管理能力。利率市场化是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定价能力的考验,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缺少存款定价经验,缺乏合理可行的存款定价模式。利率市场化后各商业银行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重新为存款制定价格。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倒逼成本”法的经营观念会得到强化,即:成本=价格-利润,它的经济意义是价格由市场决定,企业要获得利润就要学会降低成本。利率市场化后,那些不能进行合理定价和有效成本管理的银行将面临淘汰。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存款利息成本支出增加,各金融机构的存款竞争加剧,吸收存款难度加大,失去了享受低息资金来源的特权,这要求商业银行首先要转变存款经营思想,变被动为主动,扩大主动负债来源。利率市场化也为商业银行存款产品创新提供了动力。一方面,存款产品创新能为银行赢得更多客户资源,扩大存款产品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为控制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应积极创新利率衍生产品(如利率期权、期货)以规避利率风险。因此,不论是为了吸引客户还是出于自身规避风险的考虑,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
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存款定价模型,在存款人、竞争对手和商业银行自身之间寻求一个利益的平衡。以市场为基础的存款定价模型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边际成本定价模型。当存款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可以实现最大利润,此时的存款利率水平为最佳利率水平,基于这一考虑,给出商业银行的边际成本定价模型。由于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变动时,不仅新增存款利率发生变动,已有全部存款利率也会相应调整,因此有:
二是目标利润定价模型。如在公式(3)中,存款资金收益主要测算银行吸收的存款用于发放贷款、投资等取得的收益。营业成本测算银行利息支出以外的其他成本,包括开设营业网点费用、广告宣传费、职工工资等。相关成本包括风险成本、连锁反应成本。前者指因存款增加引起银行风险增加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如由利率敏感性资产增加而引起的利率风险的增加;后者则是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变动时,不仅新增存款利率发生变动,已有全部存款利率也相应调整而发生的成本。贷款风险成本主要由贷款违约而产生的不良贷款数量测度。目标利润是商业银行制定的从存贷款业务中获得的最低收益。
由于上述利率定价模型综合考虑了银行的成本与风险因素,因而能促进银行建立有效的成本与风控机制,提高银行存款的市场化经营能力,有利于商业银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更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本文以我国存款利率即将市场化为背景,论述我国政府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缘由,并进一步探究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提升利率政策有效性、提高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促进利率一体化、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为商业银行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存款经营管理水平和存款创新能力,催生丰富多样的存款产品,但也加剧了商业银行间的存款竞争,增大了存款的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存款定价和成本管理能力构成威胁。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商业银行存款经营转型策略:首先,商业银行应转变存款经营思想,密切关注资金市场价格变化,及时调整本银行利率水平,充分发挥定价自主权。其次,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商业银行应积极参与存款保险,为本银行存款产品购买保险以增加存款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维护本银行的经营安全。第三,商业银行应创新存款产品,将更多要素纳入存款产品设计,发挥激励作用。第四,利率市场化后自主定价挑战了商业银行存款定价能力。据此,本文提出两个商业银行存款产品定价模型:边际成本定价模型、目标利润定价模型。边际成本定价模型基于当存款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商业银行实现最大利润的原理,测算出最适合的利率水平。目标利润定价模型则充分考虑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目标利润,倒轧出存款利息成本。
[1]Tarhan Feyzioğlu, Nathan Porter and Előd Takáts.2009.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in China[R].IMF Working Paper,(171).
[2]Elijah Udoh.2012.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Nigeria(1970-2008)[J].Asian Social Science,8(03).
[3]Choudhry Tanveer Shehzad and Jakob De Haan.2009.Financial Reform and Banking Crises,(9).
[4]闫海燕.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1,(44).
[5]巴曙松,严敏等.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
[6]何海峰.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同业存款定价的模型设计[J].金融论坛,2010,(6).
[7]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金融研究,2009,(1).
[8]陈岸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J].特区经济,2006.
[9]罗果.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定价问题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07.
[10]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1]樊志刚,胡婕.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挑战[J].中国金融,2012,(15).
[12]贺强,徐云松.利率市场化:金融变革的核心与突破[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8).
[13]胡新智,袁江.渐进式改革: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性选择—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1,(6).
[14]滕刚伟.对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定价问题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
[15]杜相乾.中国低利率政策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