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一种向上、乐善的天性,并且蕴藏着巨大的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但由于环境、条件等多种原因,这些上进心、积极性、创造性,这些情感和智慧潜能往往长期处于沉睡状态,教育的任务就是唤醒人们沉睡的主体意识。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赖的微笑……都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动的东西发挥至致,成为“点金石”。
关键词:教育;唤醒;感化
一、肯定,唤醒孩子积极向上
小怡(化名),是个毫不引人注目的孩子。有一天放学,她妈妈跟我说起她在家的表现:吃饭挑食、早上挑衣、做作业要到最后关头……她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孩子。
我想,既然她在学校没有表现出她的一些坏毛病,是不想让老师同学知道她的缺点。那我只能旁敲侧击,找机会下手。
第二天早上晨会课,我借口检查个人卫生,评出了一批讲卫生的小标兵,她也在内。然后以此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衣服的干净比款式更重要!”她没作声。
第三天晨会课,我设计了几个与作业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遇到难题,你怎么办?得出答案:问妈妈,问同学,上网查,自己思考。”“你是先做作业再看电视的吗?”我发现小怡犹豫一下后,举起来又放下去了。此后,我每天例行统计,发现她举手时,自信了,因为她有底气了。经联系,她妈妈也说大有好转。我大力表扬:“进步是最好的成长!”她由衷地笑了。老师的肯定,让她信心十足,让她相信自己可以做个更好的学生。
二、鼓励,唤醒孩子的创新思维
小尧(化名),成绩一般,但脑瓜灵活:他能用50秒,把魔方六面还原;他能在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解出思考题;他能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与众不同的启发……但他有个致命的毛病——丢三落四:人来了,书包还在车上;书包来了,作业在家里的桌上;考卷交了,反面没做……常让家长火冒三丈,让老师哭笑不得。
这么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学习不优秀?和他聊天发现,这应该“归功”于家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说,做作业也打理好一切,他只要挥几下笔。家长的包办代替,让他的日常自理能力差。
我胸有成竹地说:“我能帮你改掉,你听我的。首先从书包开始。自己背,自己整理,行吧?”他将信将疑地问:“这么简单?”我耐心分析给他听:“因为爷爷帮你背,所以你进校门时,有没有背书包就忘了。因为……”他听了连连点头。
这天放学,我见到他在和爷爷争夺书包,他赢了。我说:“你在自己做事情的时候,肯定也会碰到不方便,你也要想办法解决。但记住,一定要自己干!比如,你常会忘做作业,你有什么办法?”他想了会对我说:“我想到办法了。我准备了一本记作业本,一样样记下来。回家做好了,我还能对照着一一放进去,不就万无一失了?”我高兴地赞扬:“好办法!把这个办法推荐给大家,有同类毛病的人一起改掉。你帮了老师大忙了!”第二天,他又改进了此方法,他买了一厚本“百事贴”,说更方便、更漂亮,还可以记录别的要事呢!
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不断鼓励他,有时候提点小建议,有时候给点小帮助,他慢慢地不再犯了。更可喜的是,他不但改掉了自己的毛病,帮助了另外一些同学,还喜欢上了小发明,成了班级的热心人。
鼓励的话,让他热血沸腾,他不光能自理,还不断地为班级做事,他的“金点子”一个个层出不穷。
三、信赖,唤醒孩子沉睡的诚实
冰冰(化名),撒谎成习。曾经,多次把同学的东西占为己有。只要是与众不同的橡皮、卷笔机、自动铅等,都有可能会到她的桌底下去,被发现后每个东西都有一个很不错的“来历”。但最后,都在强有力的证据面前回到自己主人的怀抱。
对这样的孩子,应该用爱来感化她。机会来了,有一次,她生病请假三天。我就把她的事编成故事,讲给班里的几个班干部听。故事重点放在她远离父母的可怜和她父母的重男轻女上,激起了小干部们的无限同情。然后,我们讨论了“怎么样来帮助她”,最后决定先做到:(1)不在话语上轻视她;(2)有了好东西先借她看看玩玩;(3)在其他同学侮辱她时,站出来帮她说话。孩子们是真善良啊,他们说到就真去试着做了。特别是第二个办法特别好,你主动把东西借给她,她感受到了你的友情,不好意思拿了,而且玩过看过也不稀奇了。她慢慢地和大家打成了一片。
火候差不多了,我又把教室里的新本子管理大权交给她,让她感受到老师同学对她的信任。午间,同学们出去活动时,有人反应丢了东西,我故意把这看守任务派给她。这样一来,不但让她感受到我的信任,还在她肩头放上一种责任。
在她的日记里,曾经出现过这些话:“……我越来越开心了……”“我对不起他们……”“我要努力。一定要努力!”
冯骥才说:“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美好的境界里,有诚实、有奋发……
人的生命深处,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它们时而沉睡,时而倦怠,时而迷茫,这时候,需要外在的激情碰撞,需要智者的灵光指点,来唤醒灵魂里尘封的渴望,理清生命中混沌的思路,让头脑迸发出前行的智慧,心灵积聚起前行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仅是一种“告诉”,它更是一种唤醒,一种期待,一种热望。
教育需要唤醒!
参考文献:
王光辉.教育是一种唤醒[J].班主任,2008(06).
作者简介:周静英,女,1974年6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学生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