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还能够让他们真正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遇到的问题,这是教育的目的和关键所在。根据教学经验对生活数学教育进行了简要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育;思考探索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新课标提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加强小学“生活教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将生活问题引入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它是对生活大多数现象的理论升华和总结。教师要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用生活问题引入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生活问题与数学有关,学习这一问题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某一事物,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比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讲解关于“平均分”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新年到了,我们要吃饺子。爸爸交给你一个小任务,锅里一共有30个饺子,把他分别分给爸爸、妈妈和自己,并且要每个人一样多,那么该怎么分呢?”这时候学生就开始思考,怎么分才能一样多,如果学生从未涉及到平均分的问题,那么他们的内心一定会存有很大的疑问,而这一问题又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如果不学习就得不到解决,这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平均分”的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同样,面对每一个数学问题,教师都可以用生活的需要进行课堂引导,学生也只有真正感觉到需求了,才能懂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将生活体验引入课堂,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不仅需要在引导学生的学习上充分展现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还应该真正带领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才能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而不是刻板的识记,一旦出现微小的变动就不会解决问题了。比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之前,给每人发一个用四根木棍组合而成的长方形。先给学生讲解长方形的周长概念,让学生自己寻找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办法。这时候很多学生会自觉地将长方形的四条边拆下来,了解到其实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的和,进而推断出多种周长的计算公式,长×2+宽×2、(长+宽)×2等。由此可见学生只有真正地体验过,才能使理解更加深刻,并且掌握思考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生硬地去套公式。
三、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教育生活化不仅需要教师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挥主导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教学的引导者,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习了加减乘数法以后,笔者让学生开展生动的“课堂超市”练习,先将“商品”归类放好,不同的商品标注不同的价格,一部分学生充当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充当消费者,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真正模拟超市的整个购物过程。这种鼓励学生进入生活情景式的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去,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对提升学生的心算能力、思维反应速度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四、将生活认知引入课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师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引导和教育,还应当鼓励学生用心发现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除了给学生布置日常的数学练习作业外,还给学生留了一个空间较大的作业,让他们每天发现一个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可以是疑问的形式,也可以是考考其他同学的形式。比如:有学生讲述了他和爸爸外出钓鱼的问题,他们钓到鱼后按照市场价进行计算,算出了他们如果将鱼儿卖掉会有多少钱的受益。这种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许多,能够真正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这也使得他们能够灵活地应对应试考试中令人头疼的应用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缘.数学文化与人类文明[D].吉林大学,2013.
[2]解书.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及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徐莲英,女,1986年6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常熟市世茂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编辑 王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