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炜,丛浩哲,马金路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62)
交通安全涉及道路、车辆、人员、环境、管理等诸多因素,其中人的因素最为关键。据统计,我国交通事故中约95%以上由交通参与者的原因所导致,其中90%以上又是由于驾驶人的原因所致。人既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行为人,又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人的交通行为与安全意识直接影响着总体交通安全水平,而人的意识与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进行培养和塑造。因此,重视和创新对交通参与者的宣传教育,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与规范交通安全行为,实现“文明交通、珍爱生命”,才能真正从根源上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在现代社会,做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需要分析不同人群易于接受的传播途径与传播载体的特点,融合交通安全的专业性和宣传教育的专业性,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途径与作品构成体系,拓展创新传播途径,创新研发优质的宣传载体,为规划和设计交通安全科普教育系列作品提供依据。
目前,我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常见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大众传媒、网络媒体、驾驶培训学校、教育机构、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六大类。
(1)电视
电视是目前影响面最大的大众传媒,能生动地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但是电视媒体特点是一放即过,不能重复,且播放时间固定,造成宣教的内容不便记忆,且制作成本较高。
(2)广播
广播媒体是受空间和设备影响最小、传播范围较广的大众媒体。受众多为交通参与者,针对性强,为路面移动传播的主要途径,但缺点是表现形式较为单一,不够直观。
(3)报纸
报纸媒体的特点是适应范围广,相对经济,便于保存和传递。长期坚持一定时间和内容的交通安全教育,有助于我国人口整体交通素质提高。
(4)杂志
杂志媒体的特点是读者相对比较固定,内容保留时间较长。但受众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阅读习惯,不适宜广大农村中老年居民。
(5)公共场所宣传路牌、平面招贴、横幅、户外电子屏等
这类大众媒体是我国目前交通安全教育中常用的传统途径。平面招贴针对性强,内容与人群结合较好,经常使用;路牌、横幅内容简单,容易过目不忘,影响面广,但不适合复杂的内容;户外电子屏便于浏览,但不易保留和记忆。
目前,网络媒体宣教渠道的作用日益显著,网络宣教内容量大,受教者主动性强,可个性化选择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有较好宣传效果的媒体。
此类是比较正规的交通安全教育通道,安全教育方式正规,需要通过书面与技能教育考核,受教者普遍高度重视,有效性较高,但只局限于驾驶培训对象。
少年儿童交通安全教育主要依托教育系统,是发达国家和我国普遍采用的教育途径,重点针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借助现有的教育组织,对不同年龄和层次的幼儿与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是提高全面交通安全素质教育的有效通道。
在社区中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宣传,通过居住点的稳定性,增加内容的相互影响与传递。我国不同地区的交通安全实践活动也证明,社区教育通道是有效的通道。
交通安全教育依托单位的组织功能,将宣传教育内容嵌入到单位内部,通过提高个人的交通安全素质提升全体员工的素质,但其效果取决于企业和单位的重视与配合程度。
采用广度和深度两大有效性指标来评价各类主要传播途径,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各种传播途径有效性从高到低的综合排序为网络、电视、报纸、广播、杂志、驾驶培训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社区、企事业单位、横幅。
表1 不同宣教途径的有效形式比较
表1(续)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需要传播理论支撑,其中以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理论为例,优化教育传播途径主要体现在明确优化目标、采用系统分析、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针对受教者需求与特点、最大优化与持续改善等5个环节。
斯坦福大学施拉姆教授在20 世纪80 年代的著作《传媒、教育、现代化》中首次提出了教育传播优化原理,包括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等。
2.1.1 共同经验原理
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者的沟通必须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育者必须用受教者能够理解的方式传播知识。例如,针对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传播应该采用儿童经验范围内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传播。
2.1.2 抽象层次原理
抽象是把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掉,取其共同点,去代表或说明同一类的事物。采用抽象层次较低的、比较具体的词句进行传播,比较容易理解;要讲受教者熟悉具体的事物,也要分析、综合、推理、演绎得出抽象的概念。交通安全教育传播中所说的话、写的文章和图画都必须在受教者理解的抽象范围内进行,特别是一些交通术语。
2.1.3 重复作用原理
重复作用是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或用不同的方式去反复呈现,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重复呈现,二是用不同的方式重复呈现一个概念。通过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方式重复呈现一个概念,帮助受教者理解、记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传播效果。
2.1.4 信息来源原理
信息来源原理主要是指有权威、有信誉的人说话,更容易让人理解。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也会对教育传播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教师是教育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教师应该以自己的言行树立学生认可的形象与权威,教师选用的教材、视听资料,内容来源应该准确、真实、可靠,才能增强教育传播的效果。
2.1.5 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者,大家都希望以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收获。根据媒体运用的最小代价律,可以得出教育媒体制作与选择的原则,例如方便性、显著性、吸引性、需要性、习惯性等。
总之,在交通安全教育传播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上原理,选择适合的信息来源与教育媒体,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传播效果。
2.2.1 大众传媒适合的载体
(1)电视
电视的综合性与广范性决定其适合深度的教育专题节目、安全公益广告节目以及各种案例教育等等,也能在各类专题节目中进行生活的教育。根据收视率调查显示,情景再现、事故叙述、案例说法、生活提示、实验求证等类型的交通安全电视节目收视率较高,宣传效果显著,深受观众喜爱。
(2)广播
广播适合做知识讲解与传播,费用相对较低,传播面广。各地交通广播频道收听率较高,适合日常出行相关的路况播报、交通诱导、安全常识、保险理赔、政策解读等栏目。
(3)报纸
报纸可具体宣传交通安全内容与知识,范围广,相对经济,专业的报纸效果更好。
(4)杂志
杂志主要适合各种交通法律、法规内容讲解,安全知识介绍,安全行为教育和安全故事警示等。
(5)公共场所宣传路牌、平面招贴、横幅、户外电子屏等
适合宣传交通基本知识和针对性问题。
2.2.2 现代网络适合的载体
网络媒体能承载大量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述案例,既能体现短小精练内容,又能展示系统复杂的内容,可不断地更新。
2.2.3 驾驶培训学校适合的载体
专业驾驶学校中集中了多种教育内容载体,有书本教材、展板案例,有光盘录像,还有更多的专业模拟驾驶操作教育手段。由于对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行为有更高的技能要求,因此,在驾校中使用多种载体综合多种方式与手段。
2.2.4 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适合的载体
幼儿的特点决定要使用与其认知水平相适应载体,如图画书、漫画卡片、多媒体小故事等。小学生适合使用与其智力水平和行为发展相适应的载体,如寓教于乐、具有吸引力的教品,以兴趣导向教育为特点。中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已达到较高的程度,交通行为也相应比较复杂,可采用体验与互动的方式,在实践和比较中由内而外地理解安全行为的重要性。
2.2.5 社区适合的载体
社区安全教育主要通过流动宣传车、展板、宣传招贴、光盘播放等载体形式,还可通过承载内容实用品使用,反复提示注意安全的内容。
2.2.6 企业与单位适合的载体
应该把安通安全教育的内容与企业、单位对成员的要求与发展结合起来,在载体方面应充分利用单位中需要的实用物品,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教育与提醒人们注意交通安全。
根据2012 年交通事故统计年报,分别考虑驾驶人年龄、车辆使用性质、交通事故死亡人员年龄、伤亡人员行业类型、伤亡人员交通方式等因素,按照事故起数所占比例的高低,选取了13 个比例较高、有代表性的重点群体。其中,按驾驶人年龄划分(如图1所示),低驾龄驾驶人(3年以下驾龄)占总数的35.16%;按事故死亡人员年龄划分(如图2 所示),老年人(60 岁以上)占总数的19.69%;按车辆使用性质划分(如图3 所示),客货运驾驶人(含公路客运、公交客运、出租客运、旅游客运、一般货运、危化品货运、其他货运的)占总数的26.37%;按死亡人员行业类型划分(如图4所示),职员(4.05%)、工人(8.49%)、农民(39.73%)、自主经营者(9.29%)、中学生(1.03%)、 小 学 生(1.18%)、 学 龄 前 儿 童(1.96%)、外来务工者(6.16%)、不在业人员(3.10%)等群体位居前9位;按驾驶机动车类型划分(如图5所示),摩托车驾驶人占总数的21.04%。
图1 驾驶人年龄与交通事故数量百分比
图2 交通事故死亡人员年龄分布
图3 机动车辆使用性质与事故数量所占比例
图4 交通事故死亡人员行业类型
图5 驾驶机动车类型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例
根据不同宣教载体效果与内容承载力分析结果,适宜各类群体的宣教途径与载体形式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宣教群体适宜的宣教途径与载体形式
表2(续)
本文将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理论引入到交通安全传播途径与载体形式的研究中,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交通安全宣教途径与作品构成体系,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几点参考:(1)应充分运用教育传播的理论与思想,将宣教的内容与形式设计考虑在受教者经验范围内;充分利用教育传播中重复作用的原理,将交通安全意识、知识与行为反复宣传;(2)尽可能利用可靠的信息来源,通过受教者认为权威的机构发布消息、讲解内容、提供数据;充分发挥最小代价率的影响作用,利用受教者熟悉的方法与媒体习惯,开拓新兴网络媒体的宣教作用;(3)交通安全教育也是一个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要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差异化特点,对每一次交通安全教育效果做评估,不断完善宣教作品的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
[1] 施拉姆.传媒、教育、现代化[Z].帕洛阿尔托:斯坦福大学,1988.
[2]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1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统计年报[Z].北京: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13.
[3] 阿尔瓦兰.传媒经济与管理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 喻国明. 传媒新视界: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5] 肖弦奕.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6] 赛伦·麦克莱.传媒社会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7] 斯特林. 大众传媒革命[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