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浩哲,汪 翔
(1.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62;2.重庆市渝北区交通委员会,重庆401120)
道路交通事故及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完善的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其中,加强对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对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伤亡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内容丰富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项目,如“五进”宣传教育、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等。但是,针对这些项目的评估主要以工作量的考核为主,缺少对于项目实施后取得效果的系统评估。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科普教育效果评估的理论研究不足,评估的主观随意性很强,迫切需要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效果评估方法进行研究。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效果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分成政府层面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效果评估、特定主题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项目效果评估、一次具体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评估三个层次,其中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效果评估对象是区域政府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工作态势及取得的效果,是属于宏观效果评估。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项目效果评估对象是指一定的时间范围、一定资金预算内及特定主题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总称,如酒驾治理项目、超速治理项目等,属于中观效果评估。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评估的对象是指特定时间点一次具体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是属于微观效果评估。本文针对具体的一次教育活动效果进行评估,从受教者“主观感受——满意度”和受教者“自身改变——影响力”两个层面来进行综合评估。
具体的一次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效果可以看成是一次教育培训活动效果的评估,关于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效果理论可以借鉴柯氏的“四级评估模型”和考夫曼“五级评估模型”理论。
柯氏四级教育评估模式[1-3]由国际著名学者威斯康辛大学(Wisconsin University)柯克帕特里克教授(Donald L.Kirkpatrick)于1959年提出,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教育评估工具,在教育评估领域具有难以撼动的地位。柯氏四级教育评估模式,简称“4R”,主要内容如下。
(1)反应评估(Reaction):评估被教育者的满意程度
反应评估是指受教人员对教育活动印象如何,包括对讲师和教育科目、设施、方法、内容、自己收获的大小等方面的看法。反应层评估主要是在教育活动结束时,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受教人员对于教育活动的效果和有用性的反应。这个层次的评估可以作为改进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建议或综合评估的参考,但不能作为评估的结果。
(2)学习评估(Learning):测定被教育者的学习获得程度
学习评估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常用到的一种评估方式。它是测量受教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习层评估可以采用笔试、实地操作和工作模拟等方法来考查。教育组织者可以通过书面考试、操作测试等方法来了解受教人员在教育前后,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方面有多大程度的提高。
(3)行为评估(Behavior):考察被教育者的知识运用程度
行为评估指在教育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由受教人员的上级、同事、下属或者客户观察他们的行为在教育前后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教育中学到的知识。这个层次的评估可以包括受教人员的主观感觉、下属和同事对其教育前后行为变化的对比,以及受教人员本人的自评。这通常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评估表来考察受教人员教育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行为层是考查教育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
(4)成果评估(Result):计算教育创出的经济效益
效果的评估即判断教育是否能带来具体而直接的成果,这一层次的评估上升到了组织的高度。效果层评估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如事故率、生产率、员工离职率、次品率、员工士气以及客户满意度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管理层能够了解教育所带来的收益。
柯克帕特里克的“四级评估模型”虽因其经典的意义而著称,但人们还是很快发现了其中的缺憾,并试图对这一基本的评估模型进行修改。考夫曼(HerbertKaufman)提出的“五级评估模型”[3-5],就是比较典型的修正范例。考夫曼对柯克帕特里克的四级评估模型修正成为一个五级评估模型(见表1)。
表1 考夫曼五级评估模型
考夫曼对“四级评估模型”做了两处重要的修改,一是扩展了柯克帕特里克“反应”平台的内涵,二是增添了一个新的层级——“社会效益”平台。
首先,考夫曼认为,评估的第一层次,应该由两类内容组成,即要对教育的可能性——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可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等问题做出必要的说明。
其次,考夫曼指出,教育评估不仅要评估对教育的“组织效益”,还应当评估教育的“社会效益”,因此,教育评估的整个模型应由五个层级构成。而作为第五层级的“社会效益”平台,主要任务就是了解和评估教育以后社会与客户对组织的反映状况,以及组织产生利润的社会结果。
考夫曼提出对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状况进行考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即便与不教育的“效益”问题联系起来,仅是它们的可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等因素就常常事关教育活动的成败。考夫曼的“社会效益”突破了柯克帕特里克将社会活动限于组织之内的局限,使评估领域扩展到了评估教育活动给社会带来的价值,以及对组织周边的环境带来的影响。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确立的方法,利用柯氏的“四级评估模型”和考夫曼“五级评估模型”理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评估从满意度层面、影响力层面两个大的层面来开展,由于一次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社会影响较小,评估重点在于对受教者的改变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估相对于工作层次、项目层次的效果评估要简单,评估主要采用实施者自评的形式来完成,目的是完成对日常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改善,是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微观层次,也是构成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和项目的基础。
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效果评估指标值的确立方法的指导下确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评估指标值,实现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效果的综合评估。具体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评估指标表如表2所示。
表2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评估指标表
(1)满意度
满意度指标的含义主要指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后,受教者的主观感受情况,重点是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后,受教者对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与方法、施教者、教品教具是不是感到满意,是主观性的指标。
(2)影响力
影响力指标的含义主要指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后,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受教的知识、态度与意识、行为与技能的变化情况,考虑的是影响受教者的情况,是客观性的指标。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效果评估,相对于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项目的效果评估要简单,评估形式采用施教者“自评估”的形式,评估流程主要如下。
第一步:明确评估目的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评估的目的是为基层交警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服务,测试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供交警部门自查、自评,通过反馈控制持续改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第二步:明确评估主体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评估主体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施教者,主要是基层道路交通警察。
第一步:随机分组
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施教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分组时考虑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的均衡,希望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组间系统误差最小。
第二步:事前评估
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前,对控制组的受教者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为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受教者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与态度改变情况、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自报告行为改变情况三项内容。
第三步:事后评估
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后,对实验组的受教者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为受教者主观感受——满意度情况、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受教者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与态度改变情况、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自报告行为改变情况四项项内容。其中受教者主观感受——满意度情况测评,除测试是否满意外还需要受教者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施教内容、施教的形式与方法、教品教具以及施教者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做定性分析使用。
第一步:对比分析
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受教者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掌握情况、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与态度改变情况、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自报告行为改变情况三项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将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的差别作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直接提升的效果,这是纵向对比。除此以外,相同教育主题在不同的受教人群上的效果对比,称之为横向对比。
第二步:综合分析
分析实验组受教者主观感受——满意度情况、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掌握情况、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与态度改变情况、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自报告行为改变情况四项内容,进行定量化评分,通过专家问卷法得到各项具体指标之间的权重,综合分析,得到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总得分,明确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整体效果。并对受教者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施教内容、施教的形式与方法、教品教具以及施教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归纳。
第一步:结果反馈
道路交通教育活动过程中受教者反映的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施教内容、施教形式与方法、教品教具以及施教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整理归纳结果以及对比分析、综合分析的结果,寻找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结果控制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评估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进行改善,以更好地开展下一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第一步:活动材料存档
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的相关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频、视频等进行整理,存入档案或数据库。
第二步:评估材料存档
对评估过程采集的问卷资料和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存入档案或录入数据库。
第三步:评估结果材料存档
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效果评估分析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存入档案或录入数据库。
第四步:结果反馈控制资料存档
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效果评估结果分析所得出问题和下一步整改意见的资料进行整理,存入档案或录入数据库。
评估实施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中处于微观位置,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是指特定时间点一次具体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应用柯氏四级教育评估模式和考夫曼五级评估模式理论,考虑受教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变化,从满意度和影响力两个层面来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效果评估。在应用评估指标确立方法及指标值获取方法的基础上,确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具体含义进行解释,确立评估流程。
图1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实施评估流程
[1] Kirkpatrick D.L.Revisiting Kirkpatrick′s Four-Level model[J].Part of Great Ideas Revisited Series in Training&Development,1996,50(1):54-59.
[2] Kirkpatrick D.L. 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 Training Programs in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J]. Alexandria,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1997,13(11):3-9.
[3] 杰克·非利普斯. 培训评估与衡量方法手册[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2001.
[4] Kaufman & Keller. Levels of evaluation: Beyond Kirkpatrick[J].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1994,5(4):371-80.
[5] 高志敏.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评估模型及其修正与完善[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4(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