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敏型透明质酸纳米靶向药物传递系统

2014-12-25 02:28陈荆晓曹璐娟孟照敏刘伯政陈敬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载药阿霉素透明质

陈荆晓, 曹璐娟, 孟照敏, 刘伯政, 陈敬华

(江南大学 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因其特有的增强渗透滞留效应(EPR effect),可提高药物在肿瘤区域的蓄积,因而受到生物医学领域科研人员的广泛研究[1-2]。为提高纳米药物载体在体内的可降解性,降低肝、肾代谢的远期毒性,同时能够进一步增强材料的生物活性,蛋白质、多肽、多糖等生物大分子被用于替代传统的合成型高分子材料[3-4]。利用这些天然大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可显著改善纳米粒子在体内的分布,提高药物传递的靶向性。在这之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因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CD44受体,因而被广泛用于构建纳米靶向药物传递系统[5]。

尽管透明质酸可提高药物传递的靶向作用,但由于人体内存在透明质酸酶,导致材料在体内易受酶作用而降解[6]。这既会降低材料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也有可能造成药物的泄露而降低药物传递的效率。有研究发现,通过连接聚乙二醇可有效抑制蛋白质吸附,防止酶对透明质酸的降解作用,提高其在体内的稳定性[7]。这主要是由于聚乙二醇可以有效抑制血浆蛋白质、酶等物质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另外,聚乙二醇还具有一定的温敏性能,这也为药物载体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策略[8]。

本研究中拟通过“Click”反应连接透明质酸和普朗尼克F127,构建两亲性材料HA-F127,其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HA-F127的化学结构Fig.1 Chemical structure of HA-F127

利用透明质酸的亲水性稳定纳米粒子,同时利用其与CD44受体的识别作用,提高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作用。另外,利用F127与聚乙二醇类似的生物惰性,提高透明质酸纳米粒子的稳定性。由于F127为两亲性物质,由其提供的疏水作用力可以用于包载疏水性抗肿瘤药物,其温敏特性还能赋予材料智能“开/关”的药物释放行为。期望这一纳米粒子可有效实现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递,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透明质酸,普朗尼克F127,炔丙胺,抗坏血酸钠,购于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叠氮化钠,购于上海晶纯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盐酸阿霉素,购于浙江海正药业公司;对甲苯磺酰氯,乙基[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DMEM细胞培养基,噻唑蓝(MTT),胎牛血清(FBS),双抗(penicillin-streptomycin),磷酸盐缓冲液干粉(PBS),分别从Gibco和Invitrogen公司购得;分子探针DAPI,购于Sigma-Aldrich公司;其他溶剂及试剂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使用前纯化。人类宫颈癌细胞(HeLa)和非洲绿猴肾成纤维细胞(COS7),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资源中心。

1.2 主要仪器

FreeZone 2.5型冷冻干燥机,美国Labconco公司制造;JEM-21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JEOL公司制造;Avance III型核磁共振波谱仪,德国Bruker公司制造;Nano ZS型粒径测试仪,英国Malvern公司制造;RF-5301PC型荧光分光光度计,UV-25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制造;DMIL LED型倒置荧光显微镜,德国徕卡公司制造。

1.3 实验方法

1.3.1 单叠氮化普朗尼克 (F127-N3)的制备 将12.5 g的 F127(1 mmol)溶于 50 mL 二氯甲烷中,加入25 mL吡啶,之后在冰浴下缓慢加入285 mg(1.5 mmol)对甲苯磺酰氯,避光并在N2保护,25℃条件下反应24 h。反应结束后用浓盐酸萃洗,有机层用质量分数5%NaHCO3洗涤,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无水乙醚中沉淀得F127-对甲苯磺酸酯。之后将其用新蒸的DMF溶解,加入650 mg(10 mmol)叠氮化钠于60℃搅拌反应,48 h后于截留分子量10 kDa的透析袋去离子水中透析2 d,冷冻干燥得产物F127-N3,产品经凝胶渗透色谱进行检测并提纯。

1.3.2 炔基化透明质酸 (HA-alkynyl)的制备 将190 mg(0.5 mmol双糖单元)透明质酸溶于100 mL去离子水中,加入 192 mg(1 mmol)EDC 及 115 mg(1 mmol)NHS。 活化 30 min 后,加入 68 μL(1 mmol)炔丙胺后继续于室温下反应24 h。结束后于截留分子量10 kDa透析袋去离子水中透析2 d,冷冻干燥得产物HA-alkynyl。

1.3.3 F127功能化透明质酸 (HA-F127)的制备将 600 mg(0.05 mmol)F127-N3及 90 mg(0.2 mmol)HA-alkynyl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后加入7.6 mg(0.03 mmol)CuSO4·5H2O 及 50 mg(0.25 mmol)抗坏血酸钠,于40℃,N2保护下反应48 h。反应结束后于截留分子量25 kDa的透析袋去离子水中透析2 d,冷冻干燥得产物HA-F127,产物经1H NMR确认结构。

1.3.4 HA-F127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形貌表征 根据文献报道方法[9],通过荧光探针法测定室温15℃下HA-F127的临界聚集质量浓度为0.07 mg/mL。HA-F127纳米粒子的制备为直接将其溶解于水溶液中,质量浓度为0.1 mg/mL。通过粒径仪测定纳米粒子的大小,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纳米粒子的形貌。

1.3.5 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 载药纳米粒子通过透析法制备[10]。将2 mg盐酸阿霉素溶于2 mL DMF中,加入3当量于盐酸阿霉素的三乙胺于避光条件下搅拌过夜,之后加入3 mL溶有10 mg HA-F127的甲酰胺溶液,搅拌均匀后加入到3 500 Da透析袋中,于室温下对去离子水透析12 h,得到载药纳米粒子,将溶液冻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480 nm处测定阿霉素的载药量及包封率。

1.3.6 体外药物释放实验 取上述透析得到的载药纳米粒子溶液2 mL,装入3 500 Da透析袋中,然后浸入装有10 mL PBS(pH 7.4)的离心管中,分别于15℃及37℃条件下进行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每隔一段时间取出PBS溶液,并补充10 mL新鲜的PBS至离心管。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497 nm测定阿霉素的释放情况,每组3个平行样。

1.3.7 体外细胞毒性测试 HA-F127及载药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分别采用HeLa和COS7两种细胞通过MTT法进行测定。将生长至对数期的两种细胞以5×103个/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之后将HAF127和载药纳米粒子分别溶于含有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配制成设定浓度梯度的溶液,然后加入到细胞培养板中,培养48 h后吸除溶液,加入DMEM培养基,然后加入20 μL MTT的磷酸盐缓冲溶液(5 mg/mL),用酶标仪测定其在570 nm处的光密度值。阿霉素作为阳性对照对比载药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溶液中加入体积分数5%DMSO助溶。

1.3.8 纳米粒子的细胞内摄化实验 载药纳米粒子的细胞摄入情况采用HeLa及COS7两种细胞进行测定。首先将对数生长期的HeLa及COS7两种细胞以2×104个/孔的密度接种在24孔板中,培养至贴壁后,弃去孔板中培养基,分别加入灭菌处理后的阿霉素及载药HA-F127纳米粒子,使DOX的终质量浓度为2 μg/mL,之后在37℃湿润环境下培养,1 h后弃去孔内含药培养基,用PBS溶液小心洗涤3次。之后,用质量分数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细胞 15 min,再用蓝色荧光探针 DAPI(0.2 μg/mL)对细胞核进行染色,15 min后小心移除溶液,并用PBS溶液轻轻润洗数次以除去过量的染料。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测并拍照。之后,为验证透明质酸靶向肿瘤细胞的作用,先将HeLa细胞与0.5 mg/mL的透明质酸溶液共培养2 h,之后再加入载药纳米粒子共培养1 h,然后用上述同样方法观测纳米粒子的细胞内摄行为。

2 结果与分析

2.1 HA-F127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首先制备单叠氮化F127,之后在透明质酸分子上引入炔基,通过经典的“Click”化学反应连接F127和透明质酸分子,制备得到具有两亲性的材料HAF127,其化学结构见图1。通过1H NMR对产物的结构及F127的接枝率进行表征,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HA-F127在D2O中的1H NMR谱图Fig.2 1H NMR spectrum of HA-F127 in D2O

从核磁谱图中可以看出,除透明质酸糖环上氢在2~5 ppm的峰以外,在1.15 ppm处出现了F127上烷基上氢的峰,同时在8.17 ppm处出现了五元氮杂环上氢的峰,这说明F127已通过“Click”反应与HA分子连接起来。通过将8.17 ppm处峰面积积分与2.01 ppm处透明质酸N-乙酰氨基葡萄糖上甲基氢峰面积积分相比较,可以计算出F127的接枝率为0.13,即每百个透明质酸双糖单元上连接有13个F127分子。

2.2 HA-F127纳米粒子的形貌

由于HA-F127分子具有两亲性,因而其在水溶液中具有一定的自组装能力。以芘为荧光探针,测定材料HA-F127的临界聚集质量浓度为0.07 mg/mL,之后在制备HA-F127纳米粒子时,溶液质量浓度均高于此值,采用0.1 mg/mL。HA-F127纳米粒子的形貌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观测,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在15℃时,纳米粒子的粒径约为200 nm;而当温度升高至37℃时,纳米粒子的粒径约为60 nm。纳米粒子为形貌规整、大小均一的完整球形结构。这一粒径变化行为主要是由于F127分子链段两端含有亲水的聚乙二醇(PEG)单元,而中间为疏水的聚丙二醇(PPG)单元。当温度升高以后,PEG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被破坏,其转变为疏水性链段。此时,材料的亲疏水比发生变化,由于疏水性增强,材料会向内收缩,形成粒径更小的纳米粒子。

图3 HA-F127纳米粒子在15℃和37℃的透射电镜照片Fig.3 TEM images of HA-F127 nanoparticles at 15℃and 37℃

此后,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不同温度下的粒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HA-F127纳米粒子不同温度下的粒径Table 1 Average size of HA-F127 nanoparticl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在15℃时,测得的粒径为275.2 nm,而在37℃时的粒径为80.8 nm,结果大于通过透射电镜观测到的粒径。这主要是由于透射电镜观测的是纳米粒子干态下的粒径,而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得到的是粒子的水合粒径,由于亲水层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子,亲水性分子会向外伸展,因而粒径比电镜测得的结果要更大些。

2.3 体外药物释放

用HA-F127构建纳米粒子并包载疏水性抗肿瘤药物阿霉素,通过紫外检测可知药物的包载量可达到10.6%,药物的包封率为52.9%。载药HA-F127纳米粒子的药物释放行为分别在15℃和37℃条件下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HA-F127纳米粒子在不同温度的体外药物释放曲线Fig.4 In vitro drug release profiles ofHA-F127 nanoparticl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从图4可以看出,在两种温度条件下,HAF127纳米粒子均可以表现出对药物阿霉素良好的控制释放行为,而37℃下药物的释放速率和累计释放率均快于15℃下的药物释放行为。这主要是由于HA-F127纳米粒子具有如上所述的温敏性质,在37℃条件下会发生体系的收缩,此时药物的释放速率会明显增快,药物的累积释放率也有所增加。

2.4 HA-F127细胞毒性

材料HA-F127的细胞毒性通过MTT法分别对HeLa肿瘤细胞和COS7正常细胞进行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HA-F127对HeLa和COS7细胞的细胞毒性Fig.5 Cytotoxicity of HA-F127 against HeLa and COS7 cells

从图5可以看出,HA-F127对于两种细胞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甚至当材料质量浓度达到500 mg/L,两种细胞的存活率仍可维持在90%以上。这一结果说明材料本身不具有明显细胞毒性。这主要是由于HA本身来源于动物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F127分子为FDA批准可注射进入人体的药物辅料,其同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而所制备的材料及构建的纳米粒子可用于后续测试。

2.5 载药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

载药纳米粒子对两种细胞的毒性同样通过MTT法进行,同时以等当量的药物阿霉素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6(a)中可以看出,对于HeLa肿瘤细胞药物阿霉素的半致死质量浓度(IC50)为0.3 mg/L,载药纳米粒子的IC50值为0.6 mg/L。由于HA-F127纳米粒子本身不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这一毒性主要来自于药物阿霉素。载药纳米粒子比药物阿霉素对细胞的IC50略大,这主要是由于一部分药物被包裹在纳米粒子内部,难以完全释放进入细胞核,因而毒性有所降低。而从图6(b)可以看出,药物对于COS7细胞的IC50为3 mg/L,而载药纳米粒子对细胞的IC50则大于8 mg/L。对比HeLa细胞的结果可知,材料能明显提高治疗的选择性。这主要是由于HA可识别HeLa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CD44受体,因而可介导更多药物进入HeLa细胞。

图6 载阿霉素HA-F127纳米粒子对HeLa和COS7细胞的细胞毒性Fig.6 Cytotoxicity of DOX-loaded HA-F127 nanoparticles against HeLa and COS7 cells

2.6 细胞内摄化行为

细胞对HA-F127载药纳米粒子的内摄化行为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进行观测,照片如图7所示。图7(a)显示,红色荧光的药物阿霉素可进入HeLa细胞并进入经蓝色荧光探针DAPI标记的细胞核,因而表现出对HeLa细胞的显著毒性。图7(b)说明,载药纳米粒子同样可介导阿霉素快速进入HeLa细胞,并且可以观测到有药物进入细胞核。而在经过HA预处理2 h之后,由于HA已经与HeLa细胞表面的CD44受体相结合,此时载药纳米粒子进入细胞的效率降低,从图7(c)可看出,红色荧光明显减弱,这也说明HA-F127纳米粒子进入细胞的途径主要是由配体-受体介导的。而对于图7(d)COS7正常细胞,由于其表面并不含有过度表达的CD44受体,因而HA-F127纳米粒子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进入细胞。利用这一优势,HA-F127纳米粒子可包载抗肿瘤药物特异性进入肿瘤细胞,提高药物传递的靶向性。

图7 HA-127纳米粒子的细胞内摄化行为Fig.7 Internalization of HA-127 nanoparticles

3 结语

通过“Click”化学反应成功制备了两亲性材料HA-F127,其在水溶液中可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由于F127所具有的温敏特性,纳米粒子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温敏性。

纳米粒子可以在疏水内核中包载疏水性的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同时利用纳米粒子表面透明质酸对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CD44受体的识别作用,靶向传递药物进入肿瘤细胞。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有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递和治疗研究。

[1]Maeda H,Bharate G Y,Daruwalla J.Polymeric drugs for efficient tumor-targeted drug delivery based on EPR-effect[J].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2009,71(3):409-419.

[2]Fang J,Nakamura H,Maeda H.The EPR effect:Unique features of tumor blood vessels for drug delivery,factors involved,and limitations and augmentation of the effect[J].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011,63(3):136-151.

[3]Fonseca S B,Pereira M P,Kelley S O.Recent advances in the use of cell-penetrating peptides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s[J].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009,61(11):953-964.

[4]Mizrahy S,Peer D.Polysaccharides as building blocks for nanotherapeutics[J].Chemical Society Reviews,2012,41(7):2623-2640.

[5]Choi K Y,Chung H,Min K H,et al.Self-assembled hyaluronic acid nanoparticles for active tumor targeting[J].Biomaterials,2010,31(1):106-114.

[6]Collins M N,Birkinshaw C.Hyaluronic acid based scaffolds for tissue engineering-a review[J].Carbohydrate Polymer,2013,92(2):1262-1279.

[7]Choi K Y,Yoon H Y,Kim J H,et al.Smart nanocarrier based on PEGylated hyaluronic acid for cancer therapy[J].ACS Nano,2011,5(11):8591-8599.

[8]Bae K H,Choi S H,Park S Y,et al.Thermosensitive pluronic micelles stabilized by shell cross-linking with gold nanoparticles[J].Langmuir,2006,22(14):6380-6384.

[9]Chen J X,Wang H Y,Li C,et al.Construction of surfactant-like tetra-tail amphiphilic peptide with RGD ligand for encapsulation of porphyrin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J].Biomaterials,2011,32(6):1678-1684.

[10]Chang C,Wei H,Feng J,et al.Temperature and pH double responsive hybrid cross-linked micelles based on P (NIPAAm-co-MPMA)-b-P(DEA):RAFT synthesis and"Schizophrenic"micellization[J].Macromolecules,2009,42:4838-4844.

猜你喜欢
载药阿霉素透明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透明质酸水凝胶的制备与评价
A型肉毒毒素联合透明质酸注射治疗面下1/3皮肤衰老
介孔分子筛对传统药物的原位载药及缓释研究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PLGA载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工艺
肉毒素和透明质酸联合治疗眉间纹疗效分析
心复力颗粒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PPAR-α及ET-1的影响
铁蛋白重链亚基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特性
柚皮苷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毒性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SIRT1抑制阿霉素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