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话合口呼韵母uan的语音变异研究

2014-12-25 03:46杨春霞
关键词:韵母比率普通话

杨春霞

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话语的音位、音高和语调等语音构成的变化称为语音变异。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才兴起的一门学科,它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考察语言,进而研究在不同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语言变异。我国的一些学者在方言调查研究中开始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把共时和历时语言学结合起来,注意多角度地反映语言的实际面貌。本文拟在通过对武汉话中合口呼韵母uan的发音变异这一现象从年龄差异、性别差异、文化程度差异进行调查和分析,联系这些社会因素来探讨这一发音变异的原因和规律,以求能为中国正在推行的普通话的普及有所启示。

一、研究背景

(一)汉语的方言及韵母

近代语言学家一般认为,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性变体。现代社会语言学家认为,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区、时间或社会的变体。有了共同语以后,方言又是相对共同语而言的概念。共同语是一种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共用于民族内部交际的语言,又称标准语。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京音和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地区、时间、社会诸因素中,汉语的方言地域差异最大。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汉语的地域差异称为方言。

现代汉语语音学中能构成独立方言的,除北方方言外,只有湘方言、赣方言、吴方言、越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1]。武汉方言,按照现代汉语语音学关于方言区域的划分,并不构成独立方言。武汉方言只是北方方言中的一个分支。但武汉方言在北方方言中和鄂川云贵的大部分方言一样,又属于不规范的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中的重要特征,如鼻音、后鼻音、卷舌音和阳平音,在武汉方言中,或残缺不全,或荡然无存[2]。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以合口呼韵母uan的变异来加以说明。

(二)汉语音节中的合口呼韵母

汉语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构成的。一个汉语音节中,开头的辅音是声母,余下的部分就叫韵母。把韵母进一步分解,可以分为介音和基本韵母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普通话中,介音有i、u、ü三个;基本韵母 有 a、o、e、er、i、u、ü、ai、ou、an、ou、en、eng 等 十 几个。i、u、ü除了当介音外,也可以充当基本韵母。介音和基本韵母互相结合,其中有一定的配合规律。有介音 u 的韵母叫合口呼韵母,包括:u、ua、uai、uei、uei、uan、uen、uang、ueng、ong。其中武汉人习惯把 uan发音为韵母an,如团tuan音发成tan;乱luan音发成lan等。

(三)已有研究回顾

国外的语言变异研究是以美国的语言学家Labov 为代表的“变异学派”[3]。Labov 于 1966 年发表的 《纽约城英语的社会分层》(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of English in New York City)一文对语言变异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精心调查了纽约市上、中、低档百货公司里职员的语音,并用一句包含fourth的句子作为调查手段,如询问营业员:

A:Excuse me,where are the women’s shoes?

B:Fourth floor.

调查发现,不同的r发音实际上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人清楚地发r音,有人发得不清楚甚至基本不发。经过统计,上层和中层的职员,发r音的百分比比较高(分别为62%和51%),而下层的职员发的比例则相对低得多(只为20%)。通过这个变异调查,Labov断定,不发r音是下层口音的标志。下层职员出于向上、中层靠拢的心理,经常在顾客面前发r音。此后,变异研究不仅以语言变异作为首要的研究对象,而且总结出了一整套调查语言社团、搜集语言素材并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

在国内,早在20世纪初期,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的赵元任先生对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工作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4]。1927年,他到江、浙两省专门调查吴语,把调查的材料写成一本《现代吴语研究》。这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调查汉语方言的研究报告。在这部著作中,赵先生第一次使用了国际音标记录汉语方音。这本书的出版为研究吴语和其它汉语方言做出了极为珍贵的贡献,对后来的方言调查研究影响极大。本文也将借鉴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武汉话中合口呼韵母uan的变异进行定量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与假设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语音样品,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武汉人将合口呼韵母uan发音为基本韵母an的这一变异与他们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差异有何关系?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1)女性将uan发音为an的比率高于男性;(2)年龄越大的人将uan发音为an的比率越高;(3)文化程度越高,将uan发音为an的比率越低。

(二)受试

参加本调查的受试者共150名,所挑选的发音合作人是发音器官正常,口齿较为清楚,成年前一直住在武汉,成年后也较少离开武汉的中、老年人,以及父母长住武汉而自己又出生在武汉的青年人。他们的发音较有代表性。150名受试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按预先确定的比例搭配。性别分女(73人)、男(77 人);年龄分老年(60 岁以上,45 人)、中年(36 岁至 60 岁,55 人)、青年(35 岁以下,50 人);文化程度分高(大学以上,50人),中(初中以上,46人)和低(小学,54人)。调查地点位于武昌洪山区的高校、部队、商场、餐厅等。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笔者记音相结合的方式。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受试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原籍、曾居住地、现居住地、调查时间、地点等。其次,还有一项内容便是让受试者从含有合口呼韵母uan的汉字如“团、短、乱、暖、选”五个汉字中挑选一个字进行发音,由笔者记录下其发音。然后将问卷进行筛选,整理出有效的调查问卷以作进一步的分析。通过调查,本文将调查结果整理为下表1、表2和表3。

表1 由性别差异产生的发音状况

表2 由年龄差异产生的发音状况

表3 由文化程度差异产生的发音状况

由表1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调查结果和先前的假设是吻合的。男性将uan音错发成an音的比率为55.8%,低于女性的比率58.9%,但两者的差距并不明显。表2表明,年龄越大,就越容易将uan音错发成an音。这与笔者的第二个假设也是一致的。从表3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越高,将uan音错发成an音的比率越低。这同样也是与本文的第三个假设相一致的。

我们首先来分析性别差异反映的发音变异情况。由于汉字如“团、短、乱、暖、选”等中的韵母在普通话中的标准发音被规定为uan而非an,因此uan这一发音也代表了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人们在较为正式的场合交流时,为了表明自己的社会地位也会首选发uan音。但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赋于了男性更多与人交流的机会,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标准的uan音渐渐代替非标准的an音而占主导地位。女性由于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很难改变非校准的an音。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女性也走出家庭有了与外界勾通交流的机会,在发音变异上与男性的差异也越来越小,这也正与本调查的结果不谋而合。至于本文的第二个调查结果,即年龄越大,就越容易将uan音错发成an音,也较容易得到合理的解释。我国的普通话普及工作是建国后才开始的,在此之前各地方言较难得到统一。因此年龄较大的人几乎或很少接受到正规的普通话教育,也难以充分认识到讲普通话的重要性,因而也较少地发标准的uan音。此外,按照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学习语音的最佳年龄是在青春期以前,年龄越大也就越难学习正确的语音或改正现有错误的发音。从这一角度来讲,和年青人相比,将非标准的an音更正为标准的uan音对老年人更为困难。最后是文化程度的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表明使用标准发音的机会越多,错发音的比率自然就越低了。

综合三个表格所反映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影响错发音比率的主要因素并非性别差异,而在于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差异。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年龄的差异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因为所处受教育阶段的时代不同,老年人平均文化程度明显要低于中、青年人。由此可见,要想降低武汉话中非标准音的发音比率,更有效地推行普通话的普及工作,最主要的手段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并非受教育程度越高,错发音的比率就一定越低。例如,正在上小学的小学生可能比在校的大学生错发音比率要低得多。这是因为,一方面小学生的交际面相对而言较小,也就较少受到周围人的非标准发音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他们正在学习普通话的标准发音,因此在实际讲话中也就更注重自己标准音的发音。所以,这里所说的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并不是某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而是指全民的文化素质。

三、结语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武汉人将合口呼韵母uan错发成an的这一发音变异与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的关系是:性别差异带来的发音变异差异并不明显;年龄层次越大,错发音的比率越高;而受教育程度越高,错发音的比率就越低。由此我们得出了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武汉人错发音比率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一调查结论给我们的普通话推行工作带来了启示。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增强全民说普通话的意识,普通话的普及才能顺利进行。反过来,它也可以推动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促进现代文明的发展。当然,由于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存在一些缺陷,如只利用了单一语料,规模较小等。在将来的研究中,可以利用多种语料收集方式,从不同背景的发音者中收集更多的语料。

[1]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鲁平.湖北人如何说好普通话[EB/OL].[2010-04-22].http://www.taxi.net.cn/a/XXYD/WYJ/201004/2958.html.

[3]R.A.Hudson Soci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4]钱乃荣.现代汉语[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韵母比率普通话
声母韵母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多期Sharpe比率及在基金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