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研讨式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研究

2014-12-25 02:23周立军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概论研讨教学

●周立军

(武警学院 部队管理系,河北廊坊 06500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其包含的章节很多、内容跨度较大,授课周期较长。如何增强《概论》课授课质量、实效性和降低学生听课疲劳感,是当前该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除内容有所侧重外,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概论》课教学,且该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之间存在某种契合点,可有效化解《概论》课的教学困境,还可培育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

一、《概论》课研讨式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之间的内在关联

自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汉民教授为探索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而创造研讨式教学方式以来,研讨式教学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注意和兴趣,且得到广泛应用。研讨式教学方式变“讲授式”为“研讨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客”改造关系为“主 -主”合作关系。[1]研讨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发现、体会,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想学、要学、爱学”。研讨式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再是记笔记的机器,而是带着问题、带着感情、需求,去查阅、比较、甄别、取舍材料并启动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研讨式教学中需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且非智力因素与研讨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互相关联、互相促进,共同作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般而言,智力因素是学习活动的执行和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如情绪、兴趣、注意、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是动力和调节系统,且二者在学习活动中互相关联、互相加强。[2]即,学生良好的智力提升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习动力,成为推动学生进行这样或那样学习的内在动机,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将“知”转化为“行”的过程,其间必须经过情、信、意三种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作为中介,且“行”本身也是一种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即便是“知”这种智力因素,也必须借助于其他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更好地吸收和内化。因此,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促进知、情、信、意、行的协调和统一发展。

在《概论》课教学中除运用传统讲授方式之外,还可在相关章节引入研讨式教学。这既可发展学生的智力,又可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一教学方式允许学生像教师一样上台讲课,因而学生的学习目标较高,有很大的刺激性和挑战性,可激发其高度的热情、强烈的参与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以求达到目标。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迫使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与、紧张活动,告诫自己不要懒惰松懈,从而有利于他们意志的磨练。教师对每一教学环节的跟踪,对学生的进步及时予以表扬或肯定,激发其自我实现的认同感,培养了学生追求成功、追求完美的人格。教师在治学方法的传授中培养学生扎实、严谨的学风,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感染学生,这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有相当明显的作用。正如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及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所说:“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这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3]总之,《概论》课研讨式教学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大大提高《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概论》课研讨式教学设计及其预期效果

基于上述分析,本课程力求每一章或相关章节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或现实急需解决的问题,设计一两个讨论题,大讨论和小讨论并举,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剖析疑难和集中讨论,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同。基本环节是“课前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课前准备资料——分组讨论或集中讨论——课堂教师分析、归纳、总结或开专题辅导——课后师生交流反馈”。通过研讨式教学,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表1中可见研讨式教学在《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第一章讲授“毛泽东思想”这一节之前设计题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于指导实践并取得辉煌成就。那么毛泽东思想是不是过时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到底有何关系?要求学生广泛查找、阅读毛泽东思想相关资料以及邓小平如何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等等。通过讨论、讲授,学生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理解和理论的认同,增强了理论自信。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的关键词是“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这一章授课中打破传统按章节的讲授方式,将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糅合在一起集中讨论。党的“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等红色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在党的事业中有何关键作用?如何继承这些红色思想?在授课班级开展继承和发扬红色思想讨论会。学生们踊跃参与,从个人、集体和国家(社会)层面发表意见,阐述“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最后,教师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从“教书育人”方面表达了自己对践行这些红色思想的看法,充分肯定学生们在讨论课中的精彩表现,并鼓励学生们继续发挥求知探索的精神。通过这次讨论,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我党的经典思想,增强了党性,坚定了理想信念。

在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讲授中设计题目:学习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后,谈谈在哪些方面有助于你们培养实现自我发展能力和挖掘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通过讨论加深了对三大法宝的理解和运用。在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设计题目:如何正确认识当今的社会主义改革同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是消灭私有制,而社会主义改革以来是鼓励、支持私有制的发展的。从字面上理解: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吗?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复归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吗?通过讨论使学生们理解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异同以及对当前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解和认同。

在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授课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中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最终目的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并针对这一动态过程中引起的各种学术争议和现实社会中贫富差距悬殊与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问题等展开讨论,社会主义社会存不存在剥削?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剥削现象?提前以问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形成对这些问题初步认识的文稿,之后到课堂上进行具体的交流讨论。教师将学生们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写在黑板上,便于对问题的系统化把握和梳理,教师对学生观点进行评析,由学生再次完成分析、归纳等任务,教师做最后的总评,对问题做系统化阐述。这样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完成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具体问题的诠释。

表1 《概论》课研讨式教学设计大纲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自豪感、荣誉感、强军卫国的历史使命感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新形势下党群关系的变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夯实群众观点、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在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讲授中设计题目:从毛泽东的“赶超英美战略”向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启示?讨论结果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要脚踏实地,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讨论,使学生加深了对我国国情的理解。在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授课中布置学生收集和阅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和李克强关于改革方面的讲话,并结合实际谈谈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理解,坚定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改革之路的信念。

在学习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之前播放党内教育参考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2~3集),然后抽出时间讨论:中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市场经济探索,取得了成功;而苏联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市场化改革为什么失败?学生们纷纷发言,对苏联亡党亡国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政治上实行多党制、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和总统制;经济上实行全面私有化。该讨论使广大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讲授中设计题目: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曾说,“中国人是世界上少数没有信仰的可怕国家之一”,一个民族需不需要信仰?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信仰有何变化?如何构建从统治者到普通大众均认同的价值观和政治信仰?然后从三个方面专题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是来自现实的忧思: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为什么);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是什么);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考(怎么做)。通过讨论和专题辅导,加深了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性的认识。

在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中设计讨论题:“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促进我国台湾问题的顺利解决?然后开设专题《当前台海局势的新发展与前景展望》。通过谈论和专题辅导,增进了学生们对当前我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性和困难的认识。纷纷表示,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及祖国统一大业等问题时,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只有将这种追求团结统一的民族意识植根于全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心灵,它才能转化为崇尚、维护祖国统一的价值取向,才能转化为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边一国”等分裂论调和行径的强大动力。《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中关于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在讨论中必须明确这些内容,并结合两岸的现实状况进行讲解,既有历史感,又有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情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讨式教学在《概论》课教学中大有应用价值,它能很好地将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在一起,发挥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加强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概论》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认识规律,设计不同形式的研讨主题,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动机,调动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1]曾宪皆.试析郭汉民教授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5).

[2]石建华.高校政治辅导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应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强化[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

[3][苏]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中译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0.

猜你喜欢
概论研讨教学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研讨课的困境及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