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2014-12-25 21:56陈苏杭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6期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

陈苏杭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和优势。方法 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例患者中转为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好, 对患者的创伤小, 患者创口恢复时间快,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小, 属于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治疗效果

腹腔镜手术在现代医院中属于一类必备的治疗措施, 对于胆囊切除术的治愈率高达95%以上[1]。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胆囊三角区域显示为冰冻样变化, 水肿显著增厚, 引起手术过程中视野不清晰, 提高了手术的难度。随着现代腹腔镜技术的发展, 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普遍认可[2]。本文选取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比较和分析, 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的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70例患者中男33例, 女37例, 年龄32~80岁, 平均年龄(58.9±7.8)岁, 病程2~11 d, 平均病程(3.3±0.4)d。70例患者中结石嵌顿胆囊管52例, 结石嵌顿壶腹部18例。手术之前为患者实施常规CT检查, 显示胆囊壁厚、胆囊张力大、胆囊体积增加、胆囊窝积液以及胆囊炎。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程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70例患者在入院之后全部实施抗炎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治疗, 控制患者的高血压、血糖以及心律失常等, 手术之前患者进行禁食。观察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患者取平卧位, 为患者建立气腹, 对患者胃肠以及大网膜对于胆囊的粘连实施游离, 将患者的胆囊充分暴露, 使用电刀切开患者胆囊, 将胆汁、坏死组织以及胆泥吸尽, 使用电刀将胆囊切除, 进行冲洗, 确认没有出现胆漏以及出血之后, 放置引流管[3]。对照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患者取头高脚低位, 在患者的右肋缘下实施切口, 进行常规胆囊切除, 之后进行冲洗, 确认没有出现胆漏以及出血之后, 放置引流管。按照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胆囊炎症实施抗生素治疗, 严格观察患者腹腔引流量和性状[4]。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例患者中转为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感染, 1例出现胆漏, 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出现感染, 2例出现胆漏, 1例出现胆管损伤,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通过对本文选取的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由此可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好, 对患者的创伤小, 患者创口恢复时间快,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小, 属于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于泉波, 李明, 吴爱宁, 等.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27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总结.西南国防医药, 2011, 21(6):601-602.

[2] 黎介寿. 腹腔镜手术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 2(1):1-3.

[3] Yacoub WN, Petrosyan M, Sehgal I. Predi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requiring emergent cholecystectomy:a simple score.Gastroenterol Res Pract, 2010:901739.

[4] 范琳峰, 雷长江, 邱志东.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中国内镜杂志, 2011, 2(4):414-416, 419.

[收稿日期:2011-08-11]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和优势。方法 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例患者中转为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好, 对患者的创伤小, 患者创口恢复时间快,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小, 属于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治疗效果

腹腔镜手术在现代医院中属于一类必备的治疗措施, 对于胆囊切除术的治愈率高达95%以上[1]。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胆囊三角区域显示为冰冻样变化, 水肿显著增厚, 引起手术过程中视野不清晰, 提高了手术的难度。随着现代腹腔镜技术的发展, 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普遍认可[2]。本文选取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比较和分析, 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的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70例患者中男33例, 女37例, 年龄32~80岁, 平均年龄(58.9±7.8)岁, 病程2~11 d, 平均病程(3.3±0.4)d。70例患者中结石嵌顿胆囊管52例, 结石嵌顿壶腹部18例。手术之前为患者实施常规CT检查, 显示胆囊壁厚、胆囊张力大、胆囊体积增加、胆囊窝积液以及胆囊炎。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程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70例患者在入院之后全部实施抗炎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治疗, 控制患者的高血压、血糖以及心律失常等, 手术之前患者进行禁食。观察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患者取平卧位, 为患者建立气腹, 对患者胃肠以及大网膜对于胆囊的粘连实施游离, 将患者的胆囊充分暴露, 使用电刀切开患者胆囊, 将胆汁、坏死组织以及胆泥吸尽, 使用电刀将胆囊切除, 进行冲洗, 确认没有出现胆漏以及出血之后, 放置引流管[3]。对照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患者取头高脚低位, 在患者的右肋缘下实施切口, 进行常规胆囊切除, 之后进行冲洗, 确认没有出现胆漏以及出血之后, 放置引流管。按照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胆囊炎症实施抗生素治疗, 严格观察患者腹腔引流量和性状[4]。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例患者中转为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感染, 1例出现胆漏, 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出现感染, 2例出现胆漏, 1例出现胆管损伤,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通过对本文选取的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由此可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好, 对患者的创伤小, 患者创口恢复时间快,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小, 属于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于泉波, 李明, 吴爱宁, 等.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27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总结.西南国防医药, 2011, 21(6):601-602.

[2] 黎介寿. 腹腔镜手术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 2(1):1-3.

[3] Yacoub WN, Petrosyan M, Sehgal I. Predi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requiring emergent cholecystectomy:a simple score.Gastroenterol Res Pract, 2010:901739.

[4] 范琳峰, 雷长江, 邱志东.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中国内镜杂志, 2011, 2(4):414-416, 419.

[收稿日期:2011-08-11]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和优势。方法 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例患者中转为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好, 对患者的创伤小, 患者创口恢复时间快,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小, 属于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治疗效果

腹腔镜手术在现代医院中属于一类必备的治疗措施, 对于胆囊切除术的治愈率高达95%以上[1]。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胆囊三角区域显示为冰冻样变化, 水肿显著增厚, 引起手术过程中视野不清晰, 提高了手术的难度。随着现代腹腔镜技术的发展, 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普遍认可[2]。本文选取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比较和分析, 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的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70例患者中男33例, 女37例, 年龄32~80岁, 平均年龄(58.9±7.8)岁, 病程2~11 d, 平均病程(3.3±0.4)d。70例患者中结石嵌顿胆囊管52例, 结石嵌顿壶腹部18例。手术之前为患者实施常规CT检查, 显示胆囊壁厚、胆囊张力大、胆囊体积增加、胆囊窝积液以及胆囊炎。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程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70例患者在入院之后全部实施抗炎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治疗, 控制患者的高血压、血糖以及心律失常等, 手术之前患者进行禁食。观察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患者取平卧位, 为患者建立气腹, 对患者胃肠以及大网膜对于胆囊的粘连实施游离, 将患者的胆囊充分暴露, 使用电刀切开患者胆囊, 将胆汁、坏死组织以及胆泥吸尽, 使用电刀将胆囊切除, 进行冲洗, 确认没有出现胆漏以及出血之后, 放置引流管[3]。对照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患者取头高脚低位, 在患者的右肋缘下实施切口, 进行常规胆囊切除, 之后进行冲洗, 确认没有出现胆漏以及出血之后, 放置引流管。按照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胆囊炎症实施抗生素治疗, 严格观察患者腹腔引流量和性状[4]。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例患者中转为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感染, 1例出现胆漏, 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出现感染, 2例出现胆漏, 1例出现胆管损伤,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通过对本文选取的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由此可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好, 对患者的创伤小, 患者创口恢复时间快,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小, 属于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于泉波, 李明, 吴爱宁, 等.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27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总结.西南国防医药, 2011, 21(6):601-602.

[2] 黎介寿. 腹腔镜手术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 2(1):1-3.

[3] Yacoub WN, Petrosyan M, Sehgal I. Predi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requiring emergent cholecystectomy:a simple score.Gastroenterol Res Pract, 2010:901739.

[4] 范琳峰, 雷长江, 邱志东.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中国内镜杂志, 2011, 2(4):414-416, 419.

[收稿日期:2011-08-11]

猜你喜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
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