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聿枫
近来高频率的省部级官员落马见证了中国反腐的高压态势,昔日并不那么高调、甚至有点儿神秘的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为一个曝光率很高、很活跃的部门。惩治腐败将它推到了时代的前台,这个部门现在真正是让百姓爱、让贪官怕、让官员有所忌惮、让舆论充满期待。
王岐山执掌中纪委后,誓言既要“拍苍蝇”,也要“打老虎”。截至11月底,2014年中纪委交出33名省部级以上干部被查的“打虎成绩单”,不但向民众证明了新一届中纪委正在兑现反腐败的承诺,更充分彰显出了党严惩腐败的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用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覆盖”,巡视的强度、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与此同时,中央巡视组拿出“专项巡视之剑”,直指中央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今年3月起,分两批对6家单位进行了专项巡视的试点,2014年第三轮巡视更是有史以来首次将13个巡视对象全部纳入专项巡视范围。
反腐成效显著,贪官无路可逃
2014年,周永康、苏荣、徐才厚这些昔日不可一世的“大老虎”被查,大快人心。自十八大以来,中纪委“打老虎”马不停蹄,展现了纪检队伍强悍的战斗力,据统计,截至10月底,18万“老虎”、“苍蝇”一起被打,55名副省部级以上官员被查处。其中,副国级以上官员3人,中央委员3人。查处范围涉及党政军、人大、政协、国企等多个领域,这场“反腐风暴”可谓多点开花。
今年中纪委的反腐持续高压,势头强劲。以8月份为例,8月13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连续公布了10名厅官被查处的消息。就在当月11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一天之内公布了9名厅级官员被查处的消息。
在最近的两个月,中纪委反腐最鲜明的两大特点是:退休不是逃过依法审查的“挡箭牌”,高校腐败案查处重拳出击。以10月11日公布的案件为例,江苏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少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这位退居二线近8年的江苏省委原常委、秘书长,最终还是未能实现“平安着陆”。
前不久,中澳将联手查扣中国贪官在澳资产的消息不胫而走。应该说这次史无前例的合作,其所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夺人眼目,打破了已经跑路或正在路上的贪官的潜逃幻想。
刚启动的2014年第三轮巡视中,中纪委盯上了南方航空、中国船舶、中国联通、中国海运、华电集团、东风汽车、神华集团、中石化这8家国企,将其列入专项巡视范围。
全方位无死角,渐入深水区
履新后不久,王岐山就公开表示:“党的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要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反腐败斗争要让人民群众感到越来越有力度,越来越实在。”自十八大以来,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践行着当初的承诺,那些听起来“狠劲儿”十足的话语,是对“反腐风暴”最好的诠释,足以让贪官心惊胆寒,让民众拍手称快。
王岐山曾在出席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电视电话会议时说,会员卡虽小,折射出的却是作风建设的大问题,反映的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自此之后,对于月饼、台历、购物卡等各种“小事”的盯紧不放,让人愈发觉得背后“大有深意”。王岐山说,纠正“四风”要从点滴做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抓,坚持数年,必见成效。
当前国内反腐高压态势不减,打“老虎”拍“苍蝇”动作频出,大快民心。新华社的报道称,在梳理被查处的官员腐败案时发现,“老虎”和“苍蝇”身边有一批“狐假虎威”之辈,这些人依附于贪腐官员,大肆借权牟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效应屡屡应验,危害不可小觑。实际上,梳理这一年的案件就可以发现,被抓的“狐狸”也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中纪委同样“铁面”管自己人。中纪委要去查别人,如果自己本身就有人违纪违法,怎么令人信服?这本来是一个寻常逻辑,但在现实中,却有不少人“河边湿了鞋”。今年5月,中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魏健被组织调查。中纪委对“自家人”违纪行为的查处丝毫不含糊,无论是普通纪委干部,还是中纪委委员、省部级的纪委干部,都一样严惩不贷。
前不久,中纪委常委、监察部部长黄晓薇做客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时也放了狠话:“对纪检监察干部出现的腐败问题,绝不藏着掖着、讳疾忌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把‘害群之马清除出去。”
反腐形势严峻,谨防“老虎”反扑
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完成四轮巡视,实现了对省区市巡视的全覆盖,第五轮巡视也已在专项领域展开。回顾前四轮巡视,每一轮都更深入、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仅从巡视语言的变化上就可窥见一斑。
在2013年巡视中,“不够”、“需进一步”等词语屡见不鲜,而这样“委婉”的说法在2014年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玩风甚重”、“买官卖官”、“造假骗官”、“山头主义”、“自由散漫甚至腐化堕落”等。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规范”的概括表述,变成了一针见血的“拉票贿选成风,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跑官要官”等。巡视语言变得详实具体、尖锐犀利,反映出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也表现出了直面问题的勇气和魄力。
从今年中纪委第二轮巡视公布的反馈情况看,腐败仍是突出问题。事实上,中央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判断是“依然严峻复杂”。有人担心,中纪委强力反腐也会带来一些风险;有人认为,“老虎遍地跑”、“苍蝇满天飞”会增加社会对改革的忧虑;有人纠结,“打老虎”、“拍苍蝇”式治标反腐与依靠制度和法制建设的治本反腐间是否能衔接。
中山大学党史党建研究所教授郭文亮刊文指出,对“反腐风暴”也要进行风险评估。相对于“苍蝇”来说,“老虎”的数量虽不多,但由于其所处的地位、所占有的资源以及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在反腐已经进入深水区的今天,能量和影响都不容小觑。
“打虎”力度不断加大,腐败分子决不会坐以待毙。为保护既得利益,必然负隅顽抗,甚至联手反扑。最有可能的“鱼死网破”之举是如下几类:以“影响党的形象、影响安定团结”造舆论,向查处活动施加压力;以自己所掌握的一些腐败线索相要挟,先把水搅浑,再作垂死挣扎;还有的可能联合一些相关利益者,共同打击或排挤坚持反腐的力量。
因此,郭文亮主张,有必要对风险进行预防和管控。实际上风险的管控有多种维度,需要把握节奏和力度,也需要防止有人用以上几种方式反扑,干扰反腐的进程,改变反腐的态势。
从“不敢”到“不想”,反腐要治本
10月25日,王岐山在十八届中纪委第四次全会上指出:“四风”病源还在、病根未除,仍停留在“不敢”层面,“不能”、“不想”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防止反弹任务艰巨。
王岐山直指,在如此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但不收手,反而变本加厉,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令人触目惊心。对此,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治病树、拔烂树,强化“不敢”的氛围。
在此前8月25日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王岐山同样说到,反腐要讲“不敢”、“不能”、“不想”,现在“不敢”已经初见成效。“不敢”是治标,“不能、不想”是治本。治标、治本都是办法,治标是赢得时间,治本是赢得空间。
治本反腐,重在制度,制度不力就是腐败滋生的根本。学者们认为,注重科学性、严密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完善廉政制度体系建设,应成为治本反腐的长期主攻方向。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吴丕教授则将反腐的“蛇之七寸”落在“加强外部监督”上,他分析:“监察机关的独立性越强,监督效果越好;并且仅有内部监督绝对不够,必须有强大的外部监督。”而中央党校政法部法理室副主任张立伟则主张法治是消除腐败的真正治本之策。
在8月25日的全国政协常委会上,官方媒体的报道里提到,王岐山表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过,也有多家媒体采访了与会人员称,“在会议的最后,王岐山以‘反腐永远在路上作为结语,再次赢得全场热烈掌声。”这两个“永远在路上”,阐明了党和政府与腐败势不两立的决心和态度,也是对一段时间以来所谓的“反腐终点论”、“反腐上限论”和“反腐拐点论”的有力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