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背景下“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4-12-23 07:45邹军
考试周刊 2014年34期
关键词:新背景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邹军

摘 要: 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总体方案”将高考模式明确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明确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充分开发个性潜能,发展学科特长等。作者在此大背景下就“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思考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新背景 问题驱动 教学模式

一、“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要求和施教对象,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实现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而是通过问题驱动的过程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改善其认知结构,提高其学习能力,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体会,强调问题驱动过程,指向教学功能性目标的实现,是一种高效和发展性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的重要手段。

二、“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1.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思考酝酿,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产生新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培养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①增设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3)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在“酯化反应”的教学中,先提问:人们常认为,“酒是陈的香”是因为储存时间很长的酒中酯类含量较高,所以只要将酒储存很长时间就一定会更香。是否正确?教师先组织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得出酯化反应的条件,再让学生回顾乙醇的物理性质(挥发性),分析以上观点错误的原因,指出酒窖存酒的各种基本要求,从而引发学生认知心理上的矛盾与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4)提出猜想并加以检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氢氧化亚铁的制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溶解性表选择反应试剂,确定操作方法。学生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很快就能确定选择可溶性亚铁盐和碱溶液进行沉淀反应,然后很容易完成操作,但是观察到异常实验现象。可以让学生猜想原因并进行相应实验确定是亚铁盐被氧化?沉淀被氧化或溶液中溶解氧的作用?这时学生的思维便处于“问题情境”中,在这种状态所带来的内在动力的驱动下,就会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深思探索,直至获得正确结论。

(5)通过将问题“变形”创设问题情境

在练习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训练时有如下情景变换:18g碳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全部生成气体产物。

①生成气体产物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标况下体积为多少?

②需要氧气在标况下体积为多少?

③如果将气体产物通入石灰水,最多可得沉淀物多少克?

④如果气体产物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氢气的18倍,求其组成情况?

⑤如果将气体产物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如果需要)后,再通过过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增重多少克?

求解的问题有变化,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发散思维,有利于把输入的信息整合成一个整体,并由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转化,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6)通过“开放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开放性问题是指条件多余、不足或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不断反复交替的过程。由于开放性问题往往存在多种可能性,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在讨论和推断正确答案和最优解法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再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让禀性、天赋不同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如各种防倒吸装置的选择、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干燥装置的安装顺序和作用,等等。

2.“问题驱动”教学实施方法

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后,如何实施“问题驱动”教学就成为本模式的重要一环。这个环节包括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和教师点拨等几个方面,是一个求异和求同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寻求合作,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三、“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思考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并不等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要重视“问题提出”、“思考”、“讨论”、“探究”和“总结归纳”的过程,不可用程式化的方式实施,也不可简单化或转化为题海战术进行训练。“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并非能包打天下。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学生素质的不平衡和教师自身的特点,都要求教师掌握多种模式,在教学中取舍、融合,争取最佳教学效果。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通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确保学生直接与被传递的新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进行学习,取得经验。要尽可能地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索性实验,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被动记忆、被动理解中解脱出来,而以积极应用和尝试的态度参与。以“问题”为中心,将课本知识归纳成各类、各层次具有系统性的“问题”,以“问题”进行导学。教师的“导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着重在话题的方向上进行引导,引导的方式一般用“问题链”的方法,就是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渐进式的、全方位的设问。以激活学生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转化为理性认识。

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实验、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收集、处理有关资料、文献、数据的能力,并在探索中训练概括新知的能力,提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也是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常常照本宣科,或者暴露出一些不正确、不完善、不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就要通过点拨或适当讲解把学生的思想偏差纠正过来,并引导学生将自学探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的点拨要做到好处,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

要重视运用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建立思维模型。思维模型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通过建立思维模型,学生在碰到新问题或复杂问题时思维上能够“有路”可走。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思维方法后,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将得到提高。基本的思维模型主要是“联想”思维,包括“相近联想”和“相对联想”。在化学计算中除了要掌握“联系、搭桥”的思维方法外,还要掌握一些典型的解题方法。

猜你喜欢
新背景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背景下对中职数学创新教学的思考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浅谈以人物形象探究文本深刻意蕴的教学
新背景下小学成语教学策略分析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